何陋軒記文言文答案

  選自《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三。《明史.王守仁傳》說,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何陋軒記》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何陋軒記》文言文閱讀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國②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夷之人其好言惡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無室以止,居於叢棘之間,則鬱④也;遷於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溼。予嘗圃於叢棘之右,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⑤之以卉藥,琴編圖史,學士之來遊者,亦稍稍而集。於是人之 吾軒者,若觀於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

之曰 “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瀆禮而任情,然此無損於其質也。誠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蓋易。而予非其人也,記之以 來者。

  《何陋軒記》閱讀習題

  8.請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2分***

  就 其 地 為 軒 以 居 予

  9.請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人以為

  ***2***於是人之 吾軒者:

  ***3***因 之曰 “何陋”:

  ***4***記之以 來者:

  10.請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斷線句子的意思。***3分***

  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

  譯文:

  11.閱讀全文,請概述作者寫《何陋軒記》的目的。***4分***

  答:

  12.閱讀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的文字,結合上文內容,說說兩文是如何體現“陋室不陋”的。***4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答:

  《何陋軒記》閱讀答案

  8.就其地∕為軒∕以居予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語句的停頓。 “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中,“就”“為”是動詞,所以應在“為”之前停頓,“以”相當於“而”,解釋為“來”,所以“以”之前也要停頓。

  9.***1***簡陋***鄙陋*** ***2***到 ***3***命名***4***等候,等待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詞語含義的把握。完成時應聯絡課內文言文。比如,“陋”可以聯絡《陋室銘》中的“何陋之有”,“及”可以聯絡《鄭人買履》中的“及市”,“名”可以聯絡《醉翁亭記》中的“名之者誰”,“俟”可以聯絡《捕蛇者說》中的“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0.然而我在這個地方生活了十個月,感到生活安寧而快樂。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完成時,要抓住句中關鍵字詞。比如“而”“旬”“安”。

  11.①伸張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觀點;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來夷地教化百姓;③表達作者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④讚揚少數民族人民直率坦誠、樂於助人的品性。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應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完成。根據第一段最後一句,可以知道寫作此文的目的在於伸張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觀點。根據第二段最後一句,可以知道作者期待“君子”來夷地教化百姓。根據“然此無報於其質也”,可以知道該文還讚美夷人的美好品行。作者在條件艱苦的夷地居住而忘記了居住在夷地,可知此文和《陋室銘》一樣,表達了作者安樂道的人生態度。

  12.①居住環境優美:劉禹錫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處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劉禹錫調素琴、閱金經;王守仁添置琴編圖史;交往人物不俗:劉禹錫只與鴻儒交往;王守仁與遊學讀書人往來。 解析:此題同時考查對課內以及課外文言文內容的把握。《陋室銘》是從居住環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體現陋室不陋的,《何陋軒記》與其類似。

  《何陋軒記》閱讀譯文

  當初,孔子想搬到九夷***邊遠之地***去住,別人都認為那裡簡陋落後。孔子說:“君子居住在那裡,有什麼簡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貶龍場,龍場在上古蔡國屬地以外的邊遠地區。人們都以為我來自京城,一定會嫌棄這裡簡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個月,卻很安樂。夷人好罵人,說粗話但性情率真,淳樸。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住 在叢棘之中,則非常陰滯;遷到東峰,就著石洞住下,卻又陰暗潮溼。我曾在叢棘的右邊開園種菜,夷民紛紛砍伐木材,就著那塊地搭建起一座軒房讓我居住。我於是種上檜柏竹子,又栽上芍藥等花卉,***擺上***琴書和圖冊史書,來交往的文人學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後到我軒中的人,好像來到了四通八達的都市,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遠夷之地。於是給軒取名為“何陋軒”。

  哎呀,現在夷人的風俗,崇尚巫術,敬奉鬼神,輕慢禮儀,放任性情,然而這對他們淳樸的本質並沒有損害。果真有君子住到這裡來,開導教化他們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種能擔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寫下這篇“記”,用以等待將來的人。

  《何陋軒記》閱讀註釋

  [1]"昔孔子"五句: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古書中的九夷,如《戰國策·魏策》:"楚破南陽九夷"等。大致在今河南南部。

  [2]夷蔡:蔡為周代古國,其地在今河南上蔡、新蔡等縣地,即在河南南部。

  [3]要綏:要服、綏服,古代王畿以外的區劃名,這裡泛指邊遠地區。

  [4]上國:這裡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貶龍場。

  [5]結題:指少數民族結髮於額的裝束。鳥言:說話似鳥語。韓愈《送區冊序》:"小吏十餘家,皆鳥言夷面。始至,言語不通。"羝***di***服:羊皮作衣服。

  [6]軒裳:古代卿大夫所乘坐的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子。裳,指帷裳,車旁的布幔。

  [7]縟***rù***:指繁密的禮節。

  [8]淳龐:樸實。

  [9]黝***yǒu***:青黑色。

  [10]浚奸:深奸。

  [11]中螫***shì***:內心像毒蟲刺人。

  [12]諸夏:指中士。

  [13]彬鬱:文質彬彬有文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