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的答案蘇教版

  信心來自於實力,實力來自於勤奮。做七年級語文補充習題練習就是考試。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夢溪筆談》二則補充習題答案

  預習提示

  一、課文大意***略***。

  隨文練習

  一、1.A B B 2.D***一種*** 3.***1***D***2***B***3***C***4***A 4.C5.***1***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裡的“狗蠍”。 ***2***十天後,子方蟲全部被殺盡,年成因此獲得大豐收。 ***3***正要危害秋田裡的莊稼。 6.D***詳略錯位***7.青蛙吞食害蟲保護莊稼;啄木鳥食樹洞裡的害蟲,保護樹木;蛇吃老鼠,減輕鼠害等。

  二、1.A C A 2.***1***統治 ***2***才,剛剛 ***3***所以 ***4***祕密地***5***贈送 ***6***走,踩踏 3.***1***匠師就祕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2***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連線,上下、左右、前後六面互相連線就像個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4.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問題探究

  一、1.***1***製造方法***技藝*** ***2***到,超過 2.***1***指代開寶寺塔 ***2***指代塔不正的原因 ***3***指代向西北微傾的開寶寺塔 ***4***結構助詞“的”3.***1******開寶寺塔***是工匠總管預浩所建造的。 ***2***宋朝以來,這樣的木工就只有他一個人罷了,到現在木工還都學習預總管建築方法。***或以他為榜樣***4.是指一個人。“都匠”是“工匠總管”的意思。 5.是同一個人。根據:兩個人都是宋朝人,都精木工。文中“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可見預浩與喻皓是同一個人。古人的名字往往有同音替代現象。

  二、1.作者的辦法,是向當地老人請教。這種調查研究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當地的老人只能證明海市蜃樓現象的存在,而並不知其科學原因。在今天,由於科學的發展,其祕密已被揭開了: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2.在海邊。***據資料,在山東海邊***

  小卡片

  示例:沈括是一位積極參加改革的政治家,也是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博學多聞的科學家。《夢溪筆談》是一部中國文化科學史上的綜合性的筆記體鉅著,總結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大意如此***

  ***二***

  火把節之歌補充習題答案

  一、

  淬 噬

  槃 翱

  二、

  避 — 蔽 帶 — 戴

  徇 — 循 步 — 部

  三、

  不能,因為這幾個詞都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

  四、

  1. “天然”說明四周自然景象的奇特,而“據說”則說明了作者是聽別人說的,並不是準確地數字。

  2. “比較”表明這個民族並不是完全封閉,“未必”則體現出作者的不確定。

  五、

  1. √

  3. √

  4.√

  六、

  1. 突出火在彝族人的心中的神聖地位。

  2. 表達出火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重要性。

  問題探究

  一、

  1. 第一段有三層意思:第一句表現的是自然景色;第二句寫人們的心情;第三句寫朗誦的詩句。

  2. 引用詩句更能體現“我”無比興奮的心情和狂歡的精神。呼應:第二段第一句

  3. 重點:第二層意思。“精神需求”:人們希望在歡樂的氛圍中使身心放鬆、亢奮,打到精神上的昇華。

  4. 總結全文,與文章開頭相互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點名主旨,昇華文章中心。

  二、

  1. 選文詳寫了火把節的來歷;略寫了彝族人在火把節時的習俗。

  2. 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族人燒死蝗蟲,保住了莊稼。

  3. 天神象徵欺壓百姓的官紳。說明彝族人頑強反抗惡勢力的勇氣和智慧。

  4. 略

  小卡片

  民族 節日

  蒙古族 那達慕、馬奶節、祭敖包

  朝鮮族 正初、上元節、端午節、秋夕節、老人節

  傣族 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滿族 添倉節、蟲王節

  藏族 轉山會、採花節、薩噶達瓦節

  回族 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傈僳族 澡塘會、收穫節、過年節、刀杆節

  佤族 插種節、新米節

  苗族 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

  ***三***

  賣白菜補充習題答案

  隨文練習

  一、

  蔫 黢黢

  箢篼 沓

  二、

  1. zhuǎn ***zhuàn***轉動 2. lù 洩露***lòu***

  3. mú ***mó***模仿 4. bāo ***bō***剝削

  三、

  1. 哽咽 抽噎

  2. 凜冽 清冽

  四、

  1. 誇張

  2. 擬人

  五、

  通過對母親進行細緻的神態、動作、心理描寫,暗示了家境貧寒,表現了當時母親,明知無物可賣,卻不停地翻找的矛盾心理,寄希望於無望之中,從而使下文賣白菜這一決定顯得順理成章。

  六、A

  問題探究

  一、

  1. 通過老太太的動作描寫,刻畫了一個非常挑剔的老太太形象。這樣寫一是為了襯托母親的善良;二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激起“我”對老太太的“惡感”,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錢埋下伏筆。

  2. 第二段最後一句話,體現出“我”當時對老太太的不滿,和對白菜的喜愛珍視,將人物形象顯得更加豐滿。

  二、

  1. 本文以荔枝為線索貫穿全文。

  2. 讚揚母親的偉大,同時也表達作者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

  3. 寫母親洗沙果的事時,一方面寫出了母親勤儉樸實、節約持家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無比關愛的品質,字裡行間包含著對母親的讚美、熱愛與懷念之情。

  4. 記敘和抒情。作用:突出表現了當時“我”能讓母親遲到荔枝的欣慰以及對母親的感激、懷念。

  5. 作為整篇文章的結束語,暗含了自己太多的思緒,看似結束的文章,卻在作者心底掀起了感情的波瀾,荔枝可以年年紅,而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這多麼的遺憾啊,母親生前把愛都分給了我和兒子,而她自己卻在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

  小卡片

  1.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2. 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要學會一笑置之,要學會超然待之,要學會轉化勢能。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在寬容中壯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