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如何評價學生

  體育課上如何評價學生 體育課上的評價有幾個部分,今天主要講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學生學會了什麼,而要在學生掌握技能、鍛鍊體能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態度、情感等方面的評價。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體育課上學生的評價原則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對體育與健身課程相當重要,在日常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確定評價標準,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成績,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有效手段,是二期課改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新一輪課改中評價體系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理念,學生學習評價作為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因為學生學習評價集中體現著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影響課程發展的方向。特別是課程目標主體取向評價的提出,更加強調每一個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反省意識和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運用好單元學習評價,能有效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反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以往的學習評價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以不公平的終結評價。學生評價的單一、片面、呆板的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差異遠大於智慧方面的差異。學生體能受身高、肌肉型別、心肺功能等遺傳的多種先天性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身體條件不能選擇,但他們的自尊卻都是平等的。學生積極參與快樂的體育鍛煉,教師採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我學習評價和同學間在學習探究新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相互評價來發現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並能激勵自己更有效地為獲得終生受益的體育鍛煉的方法而努力進取,將是我們一線教師每天面對的研究課題。

  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強調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學生之間的評比,提倡學生學會用課程標準、教育目標和自己的過去進行比較,並從比較中客觀地瞭解和評價學生,從而為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和條件。因此,體育學習評價的目的主要體現為:

  1 、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

  2、 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並改進教學。

  3 、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並鼓勵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4 、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與他人的能力,達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是以人為本,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的評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傳統的體育學習評價相比,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的主要觀點表現在以下方面:用全面的、辨證的評價代替片面的、不公平的評價

  1 、全面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成績

  2、 辨證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成績

  鑑於此,在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摒棄“差生”一詞,全面而辨證地評價學生,充分肯定學生在學習中長處和優點。尤其是對那些在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學生,更要注意評價手段的正確使用,讓他們不斷地在學習中體驗成功,以激勵他們全面發展。

  體育學習評價具體操作方法

  評價流程 :自我評價 →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

  1、 自我評價

  體能專案評價。先測試與學習專案有關的體能原始成績,要求學生如實填入表中。單元學習結束後,再測試把成績填入,“提高程度”欄採用等級制填寫,用累計記分法確定等級。

  “體育與健身知識與技能”、“課堂表現學習態度”、“課堂情感意志與合作精神”評價。單元學習結束後,每位學生根據自己運動技能與知識掌握情況,在本單元每節課學習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同學合作精神等內容的表現,分別填寫四個等級”A”、“B”、“C”、“D”。同時,針對本單元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包括取得成績、存在問題、學習體會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話”欄目。

  2 、小組評價

  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習內容確定每組6——10人進行。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小組評價,根據組內成員在單元學習中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結合平時在每節課中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情況的表現,組內成員發表意見,最後由組長確定等級。同時把具有代表性的優點表揚和存在問題及建議填入“同學的話”欄目中。

  3、 教師評價

  根據學生單元學習目標達成情況,觀察學生課堂表現,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的情況,最後確定等級。同時,把觀察到的學生表現,學習目標達成度,對學生優點和希望等內容,填寫“教師的話”欄目。

  今後理想的體育學習評價的標準為:

  一、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由單一評價標準向多元評價標準轉變

  二、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允許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

  體育學習評價的方法注意的問題:

  一、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二、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

  三、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