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如何備課

  如何上好體育課,首先最重要的是備好課。怎樣備好課已經成為我們體育教師研究的課題。今天小編就如何備體育課這個問題談談幾個注意點。

  一、合作備課,深化常態體育課堂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我校體育教師的常態課備課形式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有過去個人單一備課逐漸向合作備課方式的轉變。合作備課更多地開始關注集體教學的智慧和作用,實現了同學科、同年級不同層次教師間的業務合作與相互促進、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得我們的體育常態課更為有效。合作備課應做到“七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場地器材,遵循“初步備課***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改完善***—動態分析——教後反思”的模式。讓我們一線教師的備課資料真正體現集體智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質量服務。

  1.初步備課

  初步備課主要包括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改完善這三個環節。個人初備是集體研討的基礎、延伸和提高;集體研討是個體備課成果的展現、交流和彙總;修改完善是整個初步備課的成果展示。離開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就失去了基礎,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缺少了修改完善環節,集體研討的成果就不能更好地展示。因而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對我們的有效備課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合作備課前每名備課組成員要根據備課內容深挖教材,研究課標,蒐集相關資訊,設計教學思路,完成個人初備。進行集體研討,主備人說課談思路。主備人將個人精備的教學方案,以說課的形式進行交流,按照“析教材——說學情——定目標——講過程”的要求,展示自己的教學思路、過程,介紹設計理念、方法。參與集體研討的教師認真聽講、及時記錄,按照“再分析—視缺漏—提建議—添方法”的要求互動交流,把對教材的處理、目標的制定、重難點的分析、教法的選用、學法的指導、過程的設計、場地器材的選用等,調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個優化“共案”。組織體育教師積極參加互動交流,編寫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方案。

  2.動態分析

  所謂的動態分析,是指教師在集體初步備課結束後,再次對要上的課的內容進行再一次分析,讓授課老師對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對課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在分享合作備課的成果時,引導教師結合學情,進行增減,形成個案。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及個人教學風格對形成的共案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個性化教案,在教案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進行二次備課。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更好地為體育課堂高效發展服務。

  3.有效源於反思

  體育教學的反思旨在引領我們教師關注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體育教育教學經驗,分析課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成功與失敗,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智慧,提高教師自身體育教育教學的質量。

  體育教師的教學反思可以從教材本身每上完一次課應該就完善一次,如果任教同年段的兩個班就能有兩次不斷完善的機會。兩節課下來,教師對本內容就有了完整而清晰的認識,這時我們的備課才是真正完整的。這樣經過反覆反思和檢驗的教學設計肯定是精彩、有效的。

  二、小組磨課,促研討性體育課堂

  研討性課就是我們常說的優質課。它的功能主要是引領一種理念,這種理念或者做法能在常態課中得以貫徹,從而指導常態課的教學。因而研究性的課堂對於我們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組磨課是研究性課堂備課環節經常採用的方法。在我校的小組磨課主要包括課前針對性的探討、試教後的多次磨課以及三分鐘點評這三個重要環節。

  1.課前針對性探討

  研討課的前期教研組組織成員進行多次的課前針對性研討。主要從課的內容的選擇、教材的分析、重難點的把握、課的各環節設計、教學方法手段的採用、學生的學情、場地器材的設計等方面進行共同探討。

  2.多次磨課

  通過多次試教,讓課漸漸成型、成熟的過程中。每次試教後都針對課中一些環節和不到之處進行磨課。課的整個過程要考慮課的強度與密度是否達到,精確到各個環節的練習強度與次數,從而正的達到練習的效果,更好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3.三分鐘點評促成效

  三分鐘點評是我校研討課中有特色的一個環節。一堂研討課結束後,由一位教師進行專業點評,剖析課中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教研組成員都參加此次點評,並發表自己的獨到的見解,真正提高課堂效果。

  有效備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有效備課,我們的體育教學過程就不再完整。有效的備課對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不斷充電、不斷提升修養,完善備課方式,才能迎來體育課堂更為精彩的一面。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因地制宜,做好校本教研不斷實踐、開拓創新。爭取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為素質教育添上生動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