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

  我覺得這節教研課上的很成功。首先孩子們課上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興致高漲。課上他們敢於與老師、同學爭論,並在爭論中學到知識。盧毅同學在張瑞同學對他提出讀書的不足之後,勇敢的讓張瑞同學為他做示範然後心服口服的坐下。在做實驗時孩子們更是熱情高漲,為成功的做好實驗的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這節課上,孩子們的心靈是自由的。語文課標指出:要把語文課上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就應該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放飛心靈,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此外,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課上老師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本堂課我有兩處沒有抓好時機對學生引導。如:盧毅在同學做實驗時指出:“程偉同學是把金魚扔進水裡的。”我當時沒有對他作出迴應。其實這說明這個孩子看的很細心,我應該對他加以表揚,並讓學生讀出書中做實驗的原句讓學生知道伊琳娜是“放”進金魚的,在引導學生做實驗效果會更好。又如: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伊琳娜生氣的段落,張洪洋同學有不同的看法,雖然他的看法是錯的但他很堅持。此時我急於說服他,最後雖然他認同了我的看法,但似乎並未明白。如果當時我讓他再讀讀第5自然段,然後做實驗幫助他理解,效果會更好。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2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後,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麼?”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後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麼這樣說?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

  孩子開始說了,有人說:“朗志萬是故意提出這個問題的,他很會教孩子。”“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也可能有錯誤,我們要動手做做看,看看他說的是不是確。”“我想到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明說的,這孩子真的是看書看多了,語言的感覺特別敏銳。我把他說的這成語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說說記記。

  “我想到了我們上學期學的《酸的和甜的》,裡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沒有動手試試看,小猴子才是動手做做看的。”呵,孩子還會聯絡舊文,聯絡得真是到位。我表揚了發言的澤,說他真會讀書,想得真好。小傢伙高興得紅了臉蛋。

  ……

  趁熱打鐵,在孩子的議論中,再讓孩子讀書。

  瞭解了朗志萬,我開始引導孩子說說伊琳娜,你認為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要讓孩子說出來,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孩子有的說她是個好問的人。有的說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有的說伊琳娜不隨便相信科學家,敢和科學家對質。有的說她是個愛動手做做看,善於實踐的人。還有的說她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議論中還是找課文句子讀,一次一次的讀課文。

  最後全班一起再讀讀課文,讀完了,我拿書上合作伙伴的話問孩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嗎?她會對朗志萬說什麼?”楠說:“她會說,朗志萬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學家的話,要相信自己親手做的。”彬說:“她會說,謝謝您,朗志萬先生。”懇說:“她會說我誤會了,對不起,朗志萬先生。”……聽學生這麼說,我知道他們都能夠理解課文了,可是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了什麼?我問孩子說:“讀到這裡,你有什麼話想說嗎?”教室裡沉默了一會兒,終於有隻小手舉起來,“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動手做做看。”“這是課文中的,能夠延伸到我們實際的生活嗎?”終於在這種啟發下說到他看百科全書時好象看到書上有錯,就和媽媽一起做做看,驗證對不對。“這是說,書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要多請教別人,動手實驗來判斷是不是正確的。”寧說到她媽媽,她媽媽教她很多知識,可是有時侯媽媽也會有錯誤,我們應該找實際來說明。終於聽到了,我趕緊接著說:“是呀,我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會教我們,可是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試著實踐來判斷。”我把話鋒一轉,“老師也一樣,我覺得我雖然教你們,可是也一樣會有錯誤,同學們就經常幫助老師,我們很多同學都曾經幫助過我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對長輩說的話要學會思考,學會用實踐來證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後面的道理好象深了點,我有灌輸之嫌,可是也只能夠這樣了。最後留有個問題,朗志萬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學家?讓孩子回家查詢資料。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來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同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朗志萬,是個物理學家,是愛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夠查出來嗎?這個故事對於伊琳娜來說,媽媽和朗志萬對事的態度給她留下了深深的影響。

  晚上自己細想,我這堂課上是不是話多了,讓孩子讀的時間不夠。問題是就那四個大問題,分在課堂的不同時間,可是沉浸下來讓孩子讀、品的餘地不夠?這麼說過去,如果孩子沒有傾聽,真的只是走過場罷了。因此不管是什麼時候,傾聽是很重要的,傾聽是學會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3

  新的課程理念下,倡導對文字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倡導學生自主感悟、體驗……全新的理念如春風拂過,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的思維機敏和靈動。課堂不再壓抑與沉悶,充滿了個性的聲音開始響起,那是課堂中最美的聲音,那是充滿孩子童真的、充滿孩子思考的聲音。讓我們現在就去聽一聽──

  我不要說“您”

  一次推門聽課。教學內容是小學二年級的課文《動手做做看》。

  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伊琳娜問朗志萬:“您怎麼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孩子呢?”教師指導孩子們體會伊琳娜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當孩子們讀得很入情入境的時候,一個叫陳嘉奇的孩子站起來說:“老師,如果我是伊琳娜,我可不這樣說!”

  “哦?你要怎麼說?”老師很有興趣地看著這個小男孩。這個孩子的思維一直很活躍。

  “我不會對他說您,我要說你。”孩子看了看老師,然後把改後的句子帶著他的感情讀了出來:“你怎麼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孩子呢?”讀完他接著說:“朗志萬騙小孩子,不值得我尊敬,和他說話我就不想用‘您’了!”從孩子的語氣中能感受到孩子的氣憤。“不,老師,我不同意陳嘉奇的意見,我覺得伊琳娜是個有禮貌的孩子,她會用‘您’這個詞的。”“不……”課堂中有了小小的爭論,老師沒有去打斷學生,給了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

  是啊,課堂中這樣的爭論多麼可貴啊!這樣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閱讀啊,孩子有了個性的體驗,有了個性的思考!真不能小瞧了這些孩子!從孩子那生動的小臉上,我看到了孩子的可愛。孩子在自主學習的今天,能夠主動去思考了,他們不再是教材的奴隸,也不再受教師的牽制了!此時教師的沉默也是同樣的可貴啊,教師退居臺後才能讓孩子們張揚個性,才能讓孩子們的思維自由馳騁。

  新課程中,一些都在悄悄變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