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麵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準,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麵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早餐

  早餐對於人體的健康極為重要,一頓能量充足、搭配合理的早餐可使人精力充沛,學習、工作效率提高。總的來說,早餐的安排應主食粗細搭配、幹稀搭配、副食葷素搭配,主副食兼顧。早餐應該以穀物為主食,再調配雞蛋、牛奶、豆製品、瘦肉、花生等,另外還需吃一點水果和蔬菜。

  早餐兩忌。1.忌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2.忌油煎油炸等高脂肪食物。

  午餐

  午餐要吃飽吃好。午餐應重點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脂肪的食物,如魚蝦、

  肉類、蛋類、豆製品等,這些食物因所含能量較高,有助於補充和恢復體力和腦力。五穀類是主食的最佳選擇,應攝入足量的米飯或麵食。此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也是不能少的,這可通過動物血、蔬菜和水果加以補充。

  午餐兩忌。一忌吃得過飽。如果吃得過飽,就會延長大腦處於缺血缺氧狀態的時間,從而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二忌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澱粉多的米飯、麵條、麵包和甜點心等食物,除了營養素不均衡,缺乏蛋白質和脂肪外,還會使人感覺疲倦,工作學習精力難以集中。

  晚餐

  晚餐要吃少。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使大腦興奮,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能量消耗減低,多餘能量會在胰島素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容易發胖。所以,晚餐以吃到八成飽為宜。同時晚餐脂肪類儘可能少些,其餘的則為碳水化合物,儘可能提倡清淡一點,可以多一點蔬菜和五穀雜糧等。晚餐可安排2個素菜、1個葷菜、1個湯和1碗米飯。

  晚餐忌太遲,晚上6點左右進晚餐較合適。 ***文章出處:家庭醫生報 2004年第42期***

  不吃早餐“七宗罪”

  不吃早餐的人傾向於在剩餘的時間裡吃得更多,而且喜歡吃高熱量的食物。這些人因此更容易感覺疲勞、精神不集中、易怒、體重增加。下面是不吃早餐的人七種常見症狀。

  1.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 從入睡到起床,是一天中禁食最長的一段時間,如無早餐供應給血糖,腦部血糖很低,上午會容易感到疲勞,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

  2.易患消化道疾病 早餐不吃,中晚餐猛吃,飢一頓飽一頓打亂了消化系統的生理活動規律而誘發腸炎等腸胃疾病。

  3.會使膽固醇增高 不吃早餐者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比每日吃早餐者高33%,而膽固醇高的人,血管中有脂肪紋,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跡象。

  4.易患膽結石 人在空腹時,體內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特別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況下,膽囊收縮,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如果不吃早餐,膽囊不收縮,長期下去就容易患膽結石。

  5.可導致肥胖 人在空腹時身體內貯存能量的保護功能增強,因而吃進的食物容易被吸收,即使所吸收的是糖,也容易變成皮下脂肪,造成皮下脂肪積聚,使身體肥胖。

  6.面板乾燥、起皺和貧血 不吃早餐,人體只能動用體內儲存的糖原和蛋白質,久而久之會導致面板乾燥、起皺和貧血,加速衰老。

  7.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 營養不良導致機體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種不同疾病。

  早餐的最佳時間:7~8點

  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一旦吃早餐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所以能在7點左右,即起床後20~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適。另外,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也就是說早餐在7~8點之間吃為好。 早餐兩宜兩不宜

  宜軟不宜硬:早晨,人體的胃腸功能呆滯,常使人胃口不開、食慾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早餐不宜進食油膩、煎炸、乾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則易導致消化不良。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溫熱、柔軟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麵條、餛飩等,最好能吃點粥。

  宜少不宜多:飲食過量會超過胃腸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會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腸功能發生障礙而引起胃腸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殘渣貯存在大腸中,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其中蛋白質的分解物苯酚等會經腸壁進入人體血液中,對人體十分有害,並容易患血管疾病。因此,早餐不可不吃,但也不可吃得過飽。

  早餐宜選擇的食物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香腸、豆漿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果汁、蔬菜、水果等。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麵包、饅頭、花捲等。

  富含水分的液體食物:如米粥、牛奶、豆漿、果汁等。

  開胃的、增加食慾的食物:如果汁、番茄汁、小醬菜等。

  早餐不宜選用的食物

  油炸食物:如炸油餅、炸油條、炸糕、油炸饅頭片等。

  每日最主要的一餐——午餐

  午餐的作用可歸結為四個字“承上啟下”:既要補償早餐後至午餐前約4~5個小時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3~4個小時的工作和學習作好必要的營養儲備。如果不吃飽吃好午餐,往往在繁重工作數小時後***特別是下午3~5點鐘***出現明顯的低血糖反應,表現為頭暈、嗜睡、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心慌、出虛汗等,嚴重的還會導致昏迷。午餐食物的選擇大有學問,它所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35%,這些能量應來自足夠的主食、適量的肉類、油脂和蔬菜。與早餐一樣,午餐也不宜吃得過於油膩。

  向您推薦6種午餐食物

  抗衰老食品——西蘭花

  推薦理由:西蘭花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十字花科的蔬菜已被科學研究證實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

  最佳的蛋白來源——魚肉

  推薦理由:魚肉可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並且消化吸收率極高,是補充優質蛋白的最佳選擇。同時,魚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很低,在攝入優質蛋白的同時不會同時帶入更多的膽固醇。有研究表明,多吃鮮魚還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降脂食品——洋蔥

  推薦理由:洋蔥可清血,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抗氧化食品——豆腐

  推薦理由:除了瘦肉和魚蝦類食物外,豆腐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同時,豆類食品含有一種被稱為“異黃酮”的化學物質,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氧化”意味著“衰老”。

  保持活力食物——圓白菜

  推薦理由:圓白菜亦是開十字花的蔬菜,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同時富含纖維,促進腸胃蠕動,能讓消化系統保持年輕活力。

  養顏食物——新鮮果蔬

  推薦理由:新鮮果蔬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胡蘿蔔素是抗衰老的最佳元素。此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還能促進大腸、直腸健康,幫助排毒。

  晚餐與八大疾病

  晚餐與肥胖 晚餐吃得過飽,多餘的熱量合成脂肪在體內儲存,可使人發胖。晚餐攝入的熱量不應超過全天攝入的總熱量的30%,這對於防止和控制發胖來說至關重要。

  晚餐與胰腺炎 晚餐過好過飽,加上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如果膽道壺腹部原有結石嵌頓、蛔蟲梗塞以及慢性膽道感染,則更容易因誘發急性胰腺炎而猝死。

  晚餐與結石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4~5小時,而晚餐吃得過晚,晚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全部瀦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也就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尿路結石。

  晚餐與多夢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的器官造成壓迫,使大腦相應部位的細胞活躍起來,誘發各種各樣的夢。惡夢常使人疲勞,多之,會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晚餐與腸癌 如果一日的副食品大部分由晚餐吃下,這些物質在大腸內受到厭氧菌的作用,就會產生有害物質,這些有毒產物可增加肝腎的負擔和對大腦的毒性刺激,加之睡眠時蠕動減少,又相對延長這些物質在腸腔內停留的時間,從而易導致大腸癌。

  晚餐與冠心病 晚餐攝入過多熱量,可引起血膽固醇增高,而過多的膽固醇運載到動脈壁堆積起來,就會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原因。

  晚餐與糖尿病 如果中年人長期晚餐過飽,反覆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會發生糖尿病。

  晚餐與高血壓 晚餐過多進食肉類,不但會增加胃腸負擔,而且還會使血壓猛然上升,加上人在睡覺時血流速度大大減慢,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等所謂“四高”患者近年來呈大幅度攀升趨勢,且日趨年輕化。“四高”患者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不良飲食習慣為主要表現的不良生活方式。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已經是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早餐:注重營養,給你一天好的開始

  其實,早餐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數人都清楚,但現代都市人生活工作節奏加快,早餐很容易被一些上班族所忽視。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早餐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大多集中在上午,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當然需要提供足夠的營養和能量,所以在生活方式上應把早餐放到較為重要的位置。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糖,其次靠脂肪的分解氧化。早餐與頭一天晚餐間隔時間比較長,胃處於空虛狀態,不吃早餐會使人體血糖不斷下降,造成思維混亂、反應遲鈍、精神不振。另外,不吃早餐易引發膽結石。因此吃早餐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早餐營養量須佔全天營養量的1/3以上,一般以糖類為主,同時還應有適量的蛋白質和蔬菜。

  那麼早餐應該怎麼吃呢?有關專家介紹,雖然人們的年齡和各自的體質狀況是不同的,但是對早餐的要求大體是相同的,那就是早餐都要搭配合理,以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早餐應包括主食,也包括副食。主食最好以蒸、煮的食物為主。副食有肉、菜、蛋以及牛奶或者果汁。儘量少吃油炸的食物。如果早上不吃主食,光吃雞蛋或者牛奶的話,可能會影響這些食物裡蛋白質的吸收。所以早餐的時候必須要有主食。

  午餐:強調全面,營養搭配平衡合理

  目前,對於大城市中的上班族和中小學生來說,由於家庭住地與工作單位比

  較遠,午餐很少能回家吃,本來應該佔全天熱能40%的午餐被很多人湊合著解決了。建議人們午餐一定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肉、瘦豬肉、牛肉、羊肉以及水產品和豆製品。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頭腦保持敏銳,對增強理解和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

  如果午餐吃了富含單糖、雙糖及澱粉多的米飯、麵條、麵包和甜點心等食物,會使人感覺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難以集中。此外,午餐最好不吃方便食品,例如方便麵、西式快餐等,這些食品太簡單,營養含量低,而且不均衡,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午餐吃得過於簡單,下午3~4點鐘最好再吃1~2個水果,以便增加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他營養素。

  晚餐:要求清淡,吃多吃少因人而宜

  有關專家介紹,晚餐應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因這些食物不但能影響夜間的睡眠,而且易引起發胖。要以富含維生素C和粗纖維的食物為主,這類食物既能幫助消化,防止便祕,又能供給人體需要的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動脈硬化,改善血液迴圈,有益於人體健康;應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條、麵包、米飯和甜食等,能使血液中不能被肌肉細胞所吸收的色氨酸進入大腦,並轉變為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因色氨酸除有安眠的作用外,還可減輕身體痛覺和敏感度。 但目前,許多上班族由於對早餐、午餐不很重視,卻大都想用晚餐補充一天的“虧空”,晚餐往往成為上班族的“三餐之冠”,但是晚上卻是一天活動機會最少的時候,而且由於體內基礎代謝率降低,如果此時大量進食,熱量無法適量代謝,會在體內轉換成脂肪儲存,很容易導致“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粘稠度。

  專家指出,上班族在充分注意早餐、午餐的基礎上,對於晚餐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晚餐尤應以低熱量並且七分飽為主,並增加蔬菜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