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心理護理的相關論文

  心理護理的質量高低決定著對病人護理質量的高低。在針對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這一特殊人群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始終把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放在首位,並貫穿整個心理護理過程的始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護理探討》

  【摘要】目的:重視和加強對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以達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質量。方法:根據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性化的心理溝通和情感支援。結果:患者普遍樂於接受心理護理,生活態度有明顯改善,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結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長期維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有顯著的意義。

  【關鍵詞】血液透析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149-02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日漸成熟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成為一種安全可靠的腎功能替代療法。越來越多的腎功能衰竭患者採用血液透析治療,而慢性腎功衰竭患者多需終生維持透析,長期的透析治療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解決患者病痛的同時,可導致患者產生負性情緒不僅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而且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通過應用心理護理技術對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進行心身護理,使患者保持最有利於治療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保證血液透析順利進行,從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我們近年在46例的護理工作中,將心理護理貫穿血液透析的始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6例:其中初次透析7例,3次以上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1歲,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鬱、恐懼、緊張與矛盾等。

  1.1 心理問題及特點

  1.1.1焦慮、抑鬱

  本組46例中,多見於初次行透析治療及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由於對疾病的知識及血液透析知識缺乏,對陌生的醫療環境、裝置瞭解甚少,對穿刺、置管及將血液引出體外等極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患者表現為易怒、不配合。嚴重者還會出現狂躁等心理應激相關障礙。3次以上透析治療的患者。隨著透析次數的增加,患者對血透有一定的認識,基本明白血透只是相同於“人工腎”的作用,而不是根治手段,加之透析期間的飲食控制、鹽及水分的限制和擔心血液透析的效果、安全性、價格及家庭經濟承擔能力等問題的顧慮,覺得自己的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出現焦慮、抑鬱情緒,嚴重者可產生自殺傾向。被認為是透析病人的最常見心理反應和一項獨立致死因素,影響透析病人的免疫、營養和遵醫行為[2]。

  1.1.2 矛盾

  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總是面臨諸多矛盾因素。如健康與疾病的矛盾、生存與死亡的矛盾。如果不進行透析,對患者就意味著死亡,如果採用透析治療,就可以象常人一樣生活,這種心理常見於透析過程中。

  1.1.3 情緒不穩

  焦慮、悲觀、緊張、恐懼、孤獨等交替出現,極易致使病情反覆,易受周圍環境等外界因素干擾。

  2 心理護理對策

  2.1 透析前的心理護理

  護士應全面瞭解透析病人的心理狀態,患者初次血透,要幫助患者瞭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及治療過程,介紹國內外治療水平的發展,啟發患者如實傾訴心理問題,同時還要注意向患者講解有關血透常識及注意事項,如透析飲食,做內瘻的必要性以及內瘻的保護方法等.以免增加患者的緊張感。收集病人資料,瞭解患者診斷、治療、用藥情況、主要檢查結果,仔細詢問患者心理反應、家庭生活情況、人際關係經濟狀況等。耐心傾聽主訴,觀察情緒反應,分析患者當前或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並制訂出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計劃及措施。這就要求相關醫護人員須具備必要的專科知識、治療經驗和心理學知識,掌握溝通技巧,積極疏導病人不良的心理狀態,通過理解、安慰、鼓勵、保證、解釋、建議、指導、疏洩,暗示等手段,瞭解患者的內心感受,幫助患者建立起有利於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在瞭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狀態基礎上,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真誠有效的溝通。態度誠懇,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瞭解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並根據患者的性格、年齡、文化程度、精神狀態,做好解釋和安慰,使患者及時宣洩負性情緒,講解關於疾病與透析的相關知識,使他們能科學地認識疾病,對透析中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或其它症狀有心理準備,有效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穩定病人情緒,消除焦慮、恐懼、抑鬱等負面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透析時的心理護理

  醫務人員嫻熟,精湛的技術可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護士應該主動介紹有關知識。以及時、準確的醫療護理措施處理可能出現的症狀,並說明其產生的原因,增強患者對透析治療的理性認識,消除緊張心理[4]。

  2.3 透析後的心理護理

  護士應主動告訴患者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使患者能及時應對和處理。當患者有能力從事社會活動時,要鼓動患者應多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包括適當運動、工作和一些社會活動對患者心理和精神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安慰,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興趣和存在價值感 [5]。同時做好患者家庭及社會支援工作,很多患者,特別是尿毒症晚期,容易因經費短缺、費用緊張而產生情緒低落、悲觀,甚至絕望心理,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與患者有效溝通,宣傳當前社保、養老政策,幫助其改善負面情緒。同時幫助建立社會支援系統,協助解決經費等。但還應掌握好社會支援的“度”,以防親友的過度支援及過高期望,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和痛苦。

  3 結論

  心理護理的質量高低決定著對病人護理質量的高低[3]。在針對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這一特殊人群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始終把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放在首位,並貫穿整個心理護理過程的始終。尿毒症因其發病特點,治療的長期性和複雜性,給透析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這些心理障礙又加重疾病復發,影響透析效果,形成惡性迴圈,因此對於血液透析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護士應找出心理健康的動態因素,消除或減少不利於血液透析的負性心理,選擇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保證血液透析順利進行,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屬於心理脆弱人群,在進行血透治療的同時實施科學的心理護理措施,這就要護士具備必要的專科知識和治療經驗,豐富的心理護理知識,高度的責任心、優良的溝通技能,在病人透析過程中隨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患者保持最利於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從而能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健文.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2***:311―312

  [2]周鬱秋.各類治療病人的心理護理 .護理心理學 , 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56―157

  [3] 周鬱秋 .護理心理學 . 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96

  [4] 周鬱秋.各類治療病人的心理護理 ,護理心理學 ,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6―157

  [5] 羅陳曉.血液透析病人80例的心理護理體會.醫學資訊,2009,22***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