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教學反思

  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取的條件。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三年的農村工作似乎已經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滅光了。上星期突如其來的培訓還讓我滿懷不滿,但是僅僅才三天的學習,我就已經確定,如果沒有來,我真的會後悔!

  昨晚交流討論時,有老師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幼兒園上課的主體本應是幼兒,但是如今呈此刻我們面前的現實是,老師主導一切,老師控制著課堂的一切,為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工作一年時已經發現了,每當有公共課時,不管是我自己上課,還是在聽別人的課,我都感覺講臺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兒,本應為課堂主體的幼兒,卻扮演著為老師充當綠葉的主角,於是有一天。。。。。

  那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群眾行動。當我來到教室時,有的三五成群地在書櫃前看書,談論著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環境創設“花兒朵朵”前,尋找著自己的名字,議論著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著有好處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單,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著更深遠的好處。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裡,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單些。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群眾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群眾進行。當然,班級裡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著,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潛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群眾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就應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狀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這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搞笑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期望我的反思能給同樣對這個困惑的老師帶來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開對孩子們的束縛,讓他們更自由,更快樂的學習!

  2

  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取的條件。並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貼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區角活動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

  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主角。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著,我也很開心。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能夠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為在那裡,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

  但是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問題一: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思考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透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問題二:我們可能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用心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用心的期望。

  透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我們明白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取活動資料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就應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能夠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帶給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裡,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到達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忙......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忙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我們還能夠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資料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3

  《不一樣的我》是大班主題“不一樣我”中的一節科學課。這節課讓幼兒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異同,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觀察了各種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膚色、頭髮等等***。然後我又引導幼兒觀察兩個小朋友有什麼細微的差異。第二環節中我發給每個幼兒一把鏡子,讓幼兒與同伴一齊照照有哪些不同之處,再讓幼兒作記錄。在做記錄之前,我首先講解了記錄表的記錄方法。之後,我讓幼兒說說自己有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明顯特徵。再做群眾記錄。第三環節是遊戲“尋人啟示”。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難點是能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從幼兒用心的討論與回答來看,幼兒能夠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而從幼兒操作的狀況看,記錄與同伴的不同之處記錄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範例的幾個不同之處外,幼兒貌似也很難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其他他們所觀察到的不同之處。因此,部分幼兒就對此次填表活動失去了興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覺得可能是平時讓幼兒自己作統計的機會太少,幼兒很少接觸到統計表,所以有的幼兒操作不是很熟練,因此我覺得像這樣的統計表也可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供幼兒操作。

  為了彌補在課堂上的不足,在課後我與幼兒又開展了“不一樣的我”觀察討論,讓幼兒真正得能夠體會到自己的特徵,從而進一步瞭解自己。

  4

  本週我執教了一個語言活動《新奇的世界》,此活動是主題《亮眼看世界》中的一個語言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透過老師的引導,仔細地觀察圖片,能大膽地透過自己的想象,生動而富有情節的講述故事的資料。在以後的觀察類活動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繼續以新奇的眼光去認識的一切,在熟悉的場景中發現新奇之處。以新奇的眼光進行觀察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有意識地轉換角度,藉助小老鼠的視覺來感知、體驗;二是靜心寂慮,調動各種感覺貫注於觀察物件。本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凝神想象,並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對於潛力弱或難以安靜想象的幼兒,就讓他們根據老師講述中的一個細節進行描述。

  整堂課進行的還算比較順利,基本上實現了預定的計劃。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最明顯的問題是時間太長。整個活動從頭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鐘的時間,在活動中,我發此刻最後的一個環節,幼兒已經坐不住了。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此外,在活動資料的設定上也要充分思考到時間問題,合理地安排活動資料。

  第二,圖片的呈現方式不當。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有很多時候是需要藉助圖片的,而圖片的呈現也是有技巧的。我明白了圖片的呈現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是先出示圖片,讓幼兒先觀察圖片,教師再進行講述,以此來鍛鍊幼兒的觀察潛力。第二種是教師先進行描述,讓幼兒產生想象,之後教師再出示圖片。第三種是教師先出示最後一幅圖片***如果有多幅圖片***,讓幼兒產生某種疑惑,激發他們的興趣,進而展開前面的資料。還有一種是將所有的圖片同時展示出來,但在每幅圖片上蓋上一張紙,教師每講述一幅就掀開一張,這樣做會讓幼兒有一種新鮮感。圖片呈現的方式所謂是五花八門,除了以上幾種,可能還有其他不同的方式,無論是那種方式都要有條不紊、不浪費時間。教師只有採用適當的呈現方式,才能充分發揮圖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課時,由於圖片比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當我講完第一幅後直接把後面的幾幅覆蓋在上面了。這樣的呈現方式是不當的。指導老師推薦,如果圖片實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講述完之後把它拿下來再放第二幅。

  三、觀察圖片是引導還不到位。在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時,不必拘泥於故事原作,而就應以幼兒的想象為主,結合掛圖的畫面進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遠地影響著一個人的發展。在諸多感覺中,尤為重要的是視覺,因為視覺能夠十分直接、十分明瞭地認識事物,察覺事物之間的差別。每上一堂課都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問題,我相信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磨練,必須能夠有所提高的。

  5

  ——數學活動《生活中的數字》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生活中的數字》是一個科學活動。活動中首先我以身邊的特殊數字激發幼兒的興趣,“110”、“119”、“120”。這三組數字對於幼兒來講是熟悉的,也是務必瞭解的。以這幾組數字引題不但讓孩子們瞭解了數字的用途,更增進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啟發幼兒尋找自身數字,讓孩子們從自己的身體上找一找有沒有數字,孩子們一聽要從自己的身體上找數字,趕緊都低下頭仔細地找了起來。宇恆在自己的褲子上找到了一個“27”,可他並不是很瞭解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沒有直接的說出答案,而是請孩子們動動小腦筋,一齊討論討論,最終大家一致覺得褲子上的數字是明白褲子大小的尺碼,有了它就算別人給自己買褲子就不怕買的大小不適宜了。東東在自己的鞋底也發現了一個數字“29”,這又代表什麼意思呢?這一回我請孩子們按自己鞋子上的號碼進行了分組並一同來驗證鞋子上號碼的作用,得出的結果是讓孩子們明白數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這一環節讓孩子們根據自身尋找身上的數字,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用心性。透過講述、討論、驗證使孩子們對於生活中不起眼的數字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最後一環節是發現生活中的數字,探索交流各種數字的含義。我出示帶有數字的實物,來啟發幼兒說出每種物體上數字的用處。這一環節是拓寬幼兒知識經驗的環節,***溫度計、食品包裝袋、餅乾盒等***讓孩子們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中瞭解了它們不同的用途,並學會運用這些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整個活動中不僅僅激發了孩子對於數字的興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學會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們的興趣雖然濃厚但在過程中一些細節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沒有關注全班幼兒以及在分組進行操作的過程中,秩序也比較的零亂,這些方面十分值得我思考,有時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並沒那麼簡單。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