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畢業論文

  中醫屬臨床經驗醫學,中醫理論學得再好,必須在臨床取得療效,治好病人才可以。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中醫臨床治療中的藏象學說

  摘要:藏象學說是和一定的社會思潮與社會發展現狀相關聯的,在此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六個階段,在各個發展時期醫學家發展完善基礎上形成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二十世紀尤其是建國後通過與西醫融會貫通,對藏象學說的也更加深入,同時也將其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實踐,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中醫臨床治療 藏象學說 臟腑辮證

  藏象學說在中醫臨床治療中最為豐富寶貴的治療方法就是將臟腑學說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臟腑辮證作為最常用、最實用的辮證方法,是祖國醫學各種辮證方法中比較具體的辮證方法,辮治疾病,最終要落實到損及何臟腑,這樣才可將病因病機闡述得更為透徹,更能明確地指導治療;這樣在用藥時才能有鮮明的針對性。

  1 肝膽學說

  調暢氣化以治肝病。由於張錫純強調肝主氣化,肝病多關係氣化,因此治療肝病必須調暢氣化。調暢氣化的關健是個“通”字,肝虛補之以通,肝實瀉之以通,疥則活之以通,疾則化之以通。萬變之中,無非疏通氣化,氣化一通則諸病皆除,如肝虛助人生髮之氣,黃茂振奮肝氣,補益肝氣;肝鬱以柴胡升舉。不任升舉,代之以茵陳、生麥芽條暢;若肝鬱、肝火,則或培中宮,或位金平木,皆以條暢氣化為務。

  斂肝救脫。脫證係指陰陽相離,其氣脫越,生命垂危的病理反映。張氏主張以山芡肉濃煎頓服以斂肝救脫,並立有既濟湯,來複湯等方,皆重用山芙主將。山芙肉“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溼滑脫”故善救脫。可見,張氏在救治脫證方面獨具一格,在肝膽學說上開闊了視野,拓寬了境界。

  肝膽同治。施氏觀察111例慢性肝炎患者,超聲影像學檢查提示膽囊增大者23例,膽囊壁增厚、毛糙者37例,膽囊區回聲增強、出現光團者8例,膽囊S型扭曲11例,膽囊姜縮17例。根據肝膽同治、疏肝利膽原則治療後,患者肝功能改善的同時,超聲波檢查所見膽囊病變亦相應好轉。嚴氏等發現35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合併膽囊異常者佔64.02%,治療結果顯示肝膽兼治組較單純治肝組療效為佳。

  2 脾胃學說

  蒲輔周認為凡病之發生、轉歸莫不與脾胃有關。提出:察病先察脾胃強弱,治病先顧脾胃盛衰,如果脾胃生氣受找,則損怯難復,所以治療外感、雜病,處處要注意保護胃氣。諄告:胃氣的存亡是病者生死的關鍵,而在治療中,能否保住胃氣,是衡量一個醫生優劣的標準。施今墨治內傷病,在崇尚東垣學說,重視脾胃氣機升降的基礎上,自擬治脾胃十法,即溫、清、補、消、通、瀉、澀、降、和、生等。以上十法,臨證時,當結合有關具體情況,可“數法併合”。務求辮證準確,方藥無誤,才能奏效。董德愚對脾胃學說深有研究,且多有闡發,治病以調理脾胃為主,以量老先生為代表應用脾胃學說自成一家。董氏執簡馭繁,便於掌握,將脾胃病治療分為益氣、養陰、升舉、溫中、清熱、理氣、祛溼、攻下、消導、固澀十法。根據臨床具體證候,每法又分為數法,或數法合用。十法以益氣為首,針對脾胃氣虛,首先當以益氣為法,主以四君子湯。益氣之為用,非止一端,及脾為生化之源,五臟之本,故益氣亦可生血,益氣亦生精,益氣亦可固脫。益氣之法,化栽活用,層出不窮。而後升舉法,養陰法針對脾胃陰虛、以養陰為法,針對脾陽不足、以溫中為法等十法。至於肝脾不和、心脾兩虧、脾腎兩虛、脾病及肺、肝氣犯胃等臟腑相關病機,或調他髒以治脾,或治脾以調他髒,或兩者並調,皆貴在審證求因,治病求本,標本先後,輕重緩急,均應胸有成竹,有條不紊,方可收到預期效果。

  3 腎命學說

  因“心本於腎”,故心血管系統中的肺心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常出現腎陽衰、腎氣不足,腎陰虛或腎陰陽兩虛等病理現象,可用溫腎命,或滋腎陰,以及陰陽雙補等治法。北京西苑醫院綜述肺心病治療中指出:腎命虛型是常見的型別,而溫補腎命等法,是治療肺心病水腫、哮喘的常用方法。

  運用腎命相火理論,在婦科許多疾病中,都可用益腎的方法治療。有學者提出:月經不調、閉經、子宮功能性出血、帶下、不孕、先天流產等疾病都與腎命有密切關係,而用滋補腎命的治法取得療效。上海有人報導用地黃丸為主,治療無排卵性功血100例,全部病例均獲控制週期,有72.8%出現排卵,有23.2%懷孕。絕經期綜合症,有人用溫腎清上湯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4 臟腑相關理論的使用

  從50年代開始已用中醫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當時以補氣養血為主;60年代始從脾腎論治,至70年代摸索出以補腎為中心治療療效最佳。脾腎二者關係密切,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需借腎中陽氣的溫煦;腎藏精氣又有賴於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與化生。脾與腎是後天與先天相互資助和相互促進的關係。因此,在補腎為主治療再障的同時,絕不能忽視脾的作用。若脾失健運,即使投以補藥,藥效也很難發揮效用,因為藥物必須由脾來轉達,補脾藥既可使脾氣健運,以增加藥物的利用率,又可俠患者的食慾增加,精血生化有源。所以,補腎應兼顧健脾,投補脾藥以多少為度,唐容川的“血家屬虛勞門,未有不議補者也。當補脾者十分之三四,當補腎者十之五六”的論述仍有實用價值。

  此外,近年對老年性痴呆***SDAT***的治療,根據其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的病因病機,而分別從心、從腎、從肝等論治,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以心為本,五臟相關治療冠心病,鄧鐵濤教授認為,冠心病其病位在心,但與他髒相關密切,治一髒可以調四髒,調四髒可以治一髒,此即張景嶽五臟之氣互為相使之意;鄧教授治療心衰的兩個中藥製劑-暖心膠囊、養心膠囊,就是在“以心為本,五臟相關”的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廣東省中醫院內科六病區運用鄧教授上述方藥,以理脾法治療心臟手術圍手術期併發症初步取得良好療效,併成為治療常規。

  參考文獻

  [1] 吳華強,藏象學說研究進展述評[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1,05

  [2] 盛巖鬆,《黃帝內經》藏象理論的形成及對臨床診病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8

  篇2

  中醫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物件選擇為我院2012年01月~2014年01月醫治的鎖骨骨折患者30例,為了便於對比及研究,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15例***主要採取手術治療方法,而實驗組***15例***主要採取中醫治療方法***即"四動"和"五步法"***,治療半年之後,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骨折癒合情況、併發症情況、肩關節的恢復情況、治療費用以及患者的康復時間。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骨折癒合情況、併發症情況、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情況、治療費用以及患者的康復時間皆明顯優於對照組患者,兩組資料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中醫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患者骨折的癒合率和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患者的康復時間較短,治療質量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

  關鍵詞:中醫治療;鎖骨骨折;臨床效果;研究

  鎖骨處於人體的肩峰及胸骨柄之間,為S形骨架,是上肢和人體軀幹間唯一的相連骨性支架,雖然處於面板下,但是由其因為面板表淺,導致患者在外力撞擊影響下容易發生鎖骨骨折的情況。鎖骨骨折發生率是全身性骨折的5~10%,患者多是兒童和青壯年。臨床表現是患者鎖骨處存在皮下淤血、腫脹、畸形以及按壓痛等,在骨折的畸形處可以觸碰到骨折的斷端,由於鎖骨處肌肉的附著點較多,骨折的移位較明顯,所以復位固定較困難。本文通過探討中醫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療質量,減少鎖骨骨折對患者帶來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01月~2014年01月醫治的鎖骨骨折患者30例,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10~28歲,平均年齡是19歲,平均病程是2.2個月,主要採取手術治療方法,而實驗組***15例***年齡11~28歲,平均年齡是19.5歲,平均病程是2.3個月,主要採取中醫治療方法***即"四動"和"五步法"***,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為右側鎖骨骨折,12例患者為左側鎖骨骨折。其中有16例患者屬於斜形骨折,有8例患者屬於橫行骨折,7例患者屬於粉碎性骨折。已經排除妊娠期、有藥物過敏史以及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個人基本資料較為相近***P>0.05***,故沒有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主要採取手術治療方法,具體手術步驟為:讓患者採取仰臥的姿勢後,在患者患肩處加墊墊子,給予其消毒鋪巾,然後醫療人員從患者的肩峰一直沿著其鎖骨的上方內作一切口***長度約為6~10cm***,在切開面板和皮下組織,併到達骨折斷端之後,將骨膜進行剝離,將患者的患側臂逐漸朝著外下方牽引,直到復位為止,取6~10孔鋼板,將鋼板則放置於患者的鎖骨上方,在確定骨折端已經完全復位之後,使用持骨鉗將其固定,依次的擰進螺釘,確保兩側至少3枚螺釘固定,完成後即可鬆開持骨鉗,最後對創口進行清洗和分層縫合。在患者手術後即可進行屈肘等活動[1]。

  實驗組主要採取中醫治療方法***即"四動"和"五步法"***,具體為:

  ①整復重點。背伸:讓患者處於雙手叉腰的姿勢,並儘可能的抬頭挺胸,讓雙肩逐漸向外背伸。牽引:護理人員可以托住患者的患肩慢慢向上和向後牽引,然後開始慢動作旋轉。復位:醫療人員使用拇指對患者鎖骨近端進行按壓,同時逐漸前後移動以復位骨折斷端處。固定:給予患者外貼上消腫止痛的藥膏,在鎖骨骨折的近端上放置大葫蘆墊,並使用鎖骨帶對其進行3~4w的固定。

  ②練功活動。在患者患病初期可以指導其進行手腕和指關節等的屈伸活動,其中對於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應該在傷後的1w時,在牽引和固定下練習弓步雲手以及肘關節的屈伸鍛鍊,而其他型別的鎖骨骨折患者則應該在解除固定之後進行肘關節的屈伸鍛鍊,禁止患者進行暴力的被動活動[2]。

  ③內治的中藥。在患者傷後的初期階段應該以消腫止痛和活血化瘀為主,因此給予患者服用復元活血湯,在中期階段主要選擇為患者接骨續筋為主,給予患者服用接骨續筋膠囊,在後期階段則主要以補肝腎、舒筋活絡以及養氣血為主,因此給予患者服用六味地黃湯治療。

  ④外治的中藥:在初期階段,如果患者存在患肢腫脹的情況,則給予其外用消腫止痛膏,在中後期階段則可以使用舒筋活絡的洗劑進行外洗[3]。

  1.3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四個月之後,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骨折癒合情況、併發症情況、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情況、治療費用以及患者的康復時間。其中患者肩關節的功能恢復評定主要通過Ridit檢驗來進行,其評定指標包括優、良和差,優良率=優+良。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進行分析處理工作,採用率***%***表示資料。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骨折癒合情況對比

  在治療之後,對照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鎖骨骨折已經癒合,癒合率為73.3%,而研究組患者中有14例患者鎖骨骨折已經癒合,癒合率為93.3%,研究組的鎖骨骨折癒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兩組資料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併發症情況對比

  在治療之後,對照組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現併發症情況,併發症的發生率為53.3%,其中有1例患者存在臨近血管神經損傷,4例患者存在術後肩關節術後粘連,2例患者斷端遲緩癒合,1例患者術後切口脂肪液化。而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併發症情況,併發症的發生率為6.7%,主要為患者服用中藥後出現嘔吐情況,經過調整中藥藥方,患者的副作用已經緩解。研究組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患者,兩組資料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根據Ridit檢驗結果得知,對照組中有5例患者恢復情況為"優",4例患者的恢復情況為"良",6例患者的恢復情況為"差",優良率是60%***9例***,而研究組組中有7例患者恢復情況為"優",5例患者的恢復情況為"良",3例患者的恢復情況為"差",優良率是85.7%***12例***,研究組患者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於對照組患者,兩組資料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4兩組患者的治療費用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治療費用大概約15000元,如果需要進行二次內固定手術,則費用大約為6000元,而研究組患者的一次中醫治療和成本費用大約為2000元左右,研究組患者的治療費用明顯低於對照組患者。

  2.5兩組患者的康復時間對比

  根據記錄得知,對照組患者的鎖骨骨折癒合時間平均為11.42w,而研究組患者的鎖骨骨折癒合時間平均為6.73w,研究組患者的康復時間比對照組患者短,兩組資料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根據研究結果得知,應用中醫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其骨折癒合情況、併發症情況、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情況、治療費用以及患者的康復時間皆明顯優於對照組患者,兩組資料對比明顯,由此看出,中醫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患者骨折的癒合率和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患者的康復時間較短,治療質量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

  參考文獻:

  [1]林小永,管廷進,常秀蘭,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鎖骨骨折56例[J].中國誤診學雜誌,2014,08***08***:122-123.

  [2]王曉添,王東利,竇群立.中西醫結合治療鎖骨骨折56例[J].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01***10***:67-68.

  [3]李萬慶,劉海亮,葉頌霖,等.不同內固定方式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4,03***1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