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美術手繪漫畫優秀的作品

  美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中學審美的根本目的及教育的內容。

  









  中學美育的的根本目的及任務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麼呢?我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美育者 , 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教育大辭典》藝術條目***這個定義雖然未必全面, 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質問題,對我們討論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啟發的。所以,今天許多人仍然主張審 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與蔡先生的觀點是相通的。

  必須糾正認為審美教育就是“藝術教育”的錯誤觀點。藝術固然比較集中比較典型地表現了生活中的美, 也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人們的審美判斷和審美理想,但是,審美教育的內容並不限於藝術。“自然美、社會美, 特別是社會美,作為審美教育的內容,其作用是不應低估的。”***陸廣智《基礎美學》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把 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共同納入美育的範圍,把三者結合起來;而藝術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擔首當其衝的 作用。

  由此,我們認為,審美教育就是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的教育。它的根 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鑑賞美和 創造美的能力;樹立、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淨化人們的情感,美化 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

  在學校教育中,音樂、體育和美術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但光靠這幾門課是不夠的,這個任務的完 成應該由各門課的教學來共同承擔。而音樂、體育、美術,特別是美術,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措施,並主 動配合學校教育的各方面,構成美育的統一的整體。

  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之間。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屬於少年時期,而高中階段的 學生已開始步入青年時期。處於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是從童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在他們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 年期富於幻想、可塑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已出現了青年的某些年齡特點。他們身體的發育還不成熟,體力和 意志還不太強,易於衝動,缺乏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於生活中的善惡美醜還缺 乏辨別能力。這些身心特點,都說明了初中學生教育的艱鉅性。

  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學階段的任務,是培養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其 鑑賞美和分辨美醜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並輔之以初步的創造美的技 能訓練,完成一定的低層次的美麗創造任務,以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追求。

  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內容

  我們將《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有關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條文進行剖析,並結 合上節所敘中學美育的任務,可將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內容

  美術不限於繪畫。隨著商品 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美術的觸角已伸向了商品經銷、印刷工藝、 建築裝飾 和服裝設計等廣泛的領域。培養未來勞動者素質的美術教育,理應在上述這方面發揮作用。

  新編美術教材中, 列入了諸如紙盒包裝,廣告招貼、標誌設計、壁掛設計、服裝設計、摺紙建築等內容,都是為了教給學生實用 美術的知識,並訓練其進行實際設計的初步技能。這些課題內容的教學並不要求學生成為將來的設計師***當然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目的在於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願望和追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