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美術手繪簡筆畫作品圖
在美術教學中,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 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美術教育的方法。
中學美術教育:注重各學科的滲透性
美術不是1門獨立的 藝術學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比如說許多理念要運用影象來闡明 科學的內容,瞭解事物的本質問題,只用語言文字元號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如運用影象符號則1目瞭然,而且影象從視覺上、意識上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科教學,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絡,是拓寬審美教育的1條良好方法。 由於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美術教師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維空間裡,千篇1律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
對於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師將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結合了許多其他課程,涉及到 音樂,文學,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在美術這1學科裡學到除了畫畫以外的東西。
中學美術教育:注重情感與審美能力的協調性
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積極性是人的1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
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1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
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基於這幾個方面,教師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