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隆中對獲獎課堂實錄的內容***2***

  隆中對獲獎課堂實錄第三課時

  師:今天先給大家說件新鮮事:2000年,湖北省襄樊市半年內5次進京奔走,甚至市長都親自出馬了。有關領導看到了他們以教研報告形式提交的彙報材料感到很驚奇,笑著對他們說:“地方上來找我們都是為了要專案,搞創收,你們為了一篇課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來,我們真是第一次碰到。”2003年春,這篇課文出現在我們大家現在使用的這冊教材中。可河南省南陽市又發起舉行了“萬人簽名活動”,他們認為這一課的一個註釋出現了錯誤,並要求“尊重史實,捍衛歷史”,糾正這個註釋。究竟是哪一篇課文讓這兩個地方“大動干戈”呢?***生滿腹疑惑,議論紛紛***

  師:呵呵,新鮮事的謎底有點難猜吧。請大家把課文開啟第23課。這篇課文下面有一個註解。“隆中,地名,在現在湖北襄樊。”就是這一句話引發了南陽人的萬人簽名活動,因為他們堅持認為隆中應該在他們的家鄉;而那篇讓市長奔走的課文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隆中對》。

  師:“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輕鬆短小四句詩,卻頌讚了《隆中對》裡驚天動地的一樁事啊。同學們知道是什麼事嗎?

  生:劉備三顧茅廬的請諸葛亮出山的事。

  師:你從這詩中哪裡看出來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劉備,“臥龍”誰不知道啊,諸葛亮唄。

  師:看來,“三顧茅廬”的故事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但是劉備三顧茅廬之後的事情和收穫卻往往被人們忽略了啊。這首詩可不只是寫到“茅廬三顧心相知”的佳話,寫的還有“先生分鼎畫圖中”啊!


隆中對獲獎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