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九下冊教案

  備課是教育教學的一個必需環節,撰寫則是目前備課最普遍的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瞭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徵,概括雜劇的主題。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3情節衝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賞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第 一 課 時

  一.教學匯入:在我國古代,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事情的結局都讓人覺得淒涼悲慘,但人們都會把自己美好的願望加在他們的身上,比如梁山泊與祝英臺,雖生不能在一起,但人們讓他們死後雙雙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劉蘭芝和焦仲卿雖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是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悽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一***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題目:雜劇劇本結尾處有總括全劇情節的對句。對句末句為劇名全稱。如《竇娥冤》:“秉鑑賞=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怨”。***2***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竇娥冤》,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竇娥冤》屬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4***宮調:樂音七聲:宮、商、角、 、 、羽、變宮。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餘稱“調”,合稱“宮調”。不同宮調之聲情不同。《竇娥怨》第三折用正宮,適於表現“惆悵雄壯”的思想感情。

  ***5***套數 亦稱聯套,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規則連綴起來,每套必有[尾],亦稱[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闋。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竇娥冤》用正宮,其聯套形式為[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耍孩兒][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詞 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竇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韻。

  ***7***賓白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二*** 作者關漢卿

  ***1***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馬致遠***《漢宮秋》***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2***關漢卿散曲中,像《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篇極端張揚自我、追求個性自由的宣言書: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宿柳。***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撅竹,打馬藏圖;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樓、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會玩府遊州!***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新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上走!三、檢查預習:說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 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麼哥 四、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

  啟發:節選部分中,竇娥先後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 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誓願***竇娥發下三樁誓願***

  五、 佈置作業: 1、 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 通讀節選部分,掌握字詞。

  初中語文九下教案的反思

  《竇娥冤》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元雜劇,選擇它作為公開課題目,是因為感覺學生對其內容是比較熟悉的,再者,戲劇的衝突和竇娥的形象都比較好把握。 有了第一課時的鋪墊,第二課時的思路很清晰,也作了較充分的準備,“三樁誓願”的重點突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手法的考點連結也基本能體現出來。

  但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最大的問題是時間安排,課容量偏大,致使後面的進度過快,學生少了思考的時間,最後的堅強女性形象的比較閱讀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是以後要注意的,要合理把握時間。

  其次,是給學生的討論時間偏少,其實學生對文字內容是很熟悉的,分角色朗讀也完成的很好,“指天斥地”和“訣別婆婆”兩部分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結合圖片和視訊感知,作相應的點撥,最終得出竇娥的性格特點。教師只要重點講解“三樁誓願”即可,這樣課堂可以更活躍,後面的時間也不會太緊。

  再者,是對竇娥“叛逆”這一性格在第一部分中把握不夠到位,第一部分竇娥的“指天斥地”完全的控訴、絕望的表現,還沒有達到叛逆的高度,應該結合竇娥的出身背景適當分析,在最後一部分再挖掘出來。層次一定要注意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