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中,伊琳娜的情緒隨著故事的展開、發展而變化。小編為二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動手做做看》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課文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
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裡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裡。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故意將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再問孩子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這個小姑娘在媽媽的教育下,動手做了做,發現了事實的真相,也由此明白了凡事都要自己做做看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認“朗、志、漫、伊、琳、娜、哎、哄、騙”等幾個生字,能正確書寫“騙”。理解“哎呀、哄騙、漫”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伊琳娜的心情由奇怪──驚訝──生氣──高興的轉變,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遇事要自己做做看看的道理。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並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
【設計理念】
讀了課文,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故事中隱藏著一對矛盾,那就是科學家朗志萬隱藏在問題中的那個結論和伊琳娜的實驗結論。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了這麼一對矛盾來展開,讓學生在朗志萬的問題和伊琳娜實驗結論的對比學習和朗讀中,體會朗志萬“哄騙”的真正用意,並理解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今天,葛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著名的法國科學家,他的名字叫朗志萬。
你能念好嗎?讀一讀,他的名字中有兩個是生字,想辦法記一記。***學習生字“朗”“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2、有一次,這個著名的科學家,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問題,自己讀讀: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
⑴個別讀,讀好朗志萬的這個問題。
⑵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學生回答***
⑶有一個小姑娘想得可和我們不一樣,她的名字叫伊琳娜, 你能正確讀出她的名字嗎?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
1、伊琳娜到底是怎麼做的呢?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並畫下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句子。
2、反饋:
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裡。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⑴學習詞語“哎呀”,把句子讀正確。
⑵伊琳娜做了實驗後,心情怎麼樣?讀讀句子,找找答案。***驚訝奇怪***
⑶有感情地讀好這一句。
3、伊琳娜把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裡,水確實漫出來了,可大科學家朗志萬卻說水不會漫出來,再來讀讀朗志萬的問題,你有什麼想說的?
***課件同時出現朗志萬的問題和伊琳娜的實驗結果。***
4、是的,我們都認為朗志萬是在哄騙小朋友,學習“哄騙”,讀正確。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5、是啊,把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明明說會漫出來,可朗志萬卻說不會,難怪伊琳娜越想越生氣──***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你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學學伊琳娜的樣子,生氣地問問朗志萬。
6、那朗志萬到底是不是在哄騙小朋友呢?***四人小組討論***
我們來聽聽朗志萬到底是怎麼說的,讀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聽了朗志萬的話,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寫下來。
三、 揭示課題
是啊,遇到問題,不能光靠想,得動手做做看,一起來讀讀今天的課題。
四、 書寫指導
學寫生字“騙”,先觀察字形特點,書寫注意點,再動手寫一寫。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
在學習《動手做做看》時,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
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