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學習

  孔子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孔子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孔子的學習方法

  孔子最重視的學習方法,是“問”、“說”、“見”“習”這四種方法。

  學問學問,學而多問,成就學問。

  學說學說,學而能說,方為學說。

  見識見識,多見而識,是為見識。

  學習學習,學而且習,才算學習。

  孔子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運用“問”、“說”、“見”、“習”這四種學習方法,這是現代教學中應著重借鑑的。

  有人說怎麼沒有“思”?“思”無從外顯,不能外顯就無法掌控,因此在孔子的教育智慧中,我們沒有把“思”和“想”單列為學習方法。

  思考,在更大意義上是大腦的本能活動而不是理性的,常常並非理智掌握的。思考是大腦對原有知識自覺本能的甄別、整合而得出結論的一種下意識的精神活動。就像我們吃進飯後,大腦對飯食的吸收和排洩不可能由我們主觀控制——哪些營養該吸收,哪些廢物該排洩,用我們理性的大腦根本完成不了。而“思”和“想”也不是理性的大腦控制的。這時大腦對已貯存知識的篩選、提用,就像每秒計算幾億次的計算機一樣高速執行,根本不可能用理性的思維來思考。

  什麼是思想?思想是無數的學識堆積、沉澱、發酵、組合、昇華而生成的,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靈感的閃現,就是大腦對積澱知識的提用。

  我們平時說的“我想到什麼了”,我在“想什麼事”。這是一種理性的。它的內容往往只能是一種形象的、具體的人物或事件。而這種想,也是對大腦中貯存詞彙、經驗、知識的組合,是一種提取,而不是一種吸收,不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而是一種創造的方法。

  思貫穿於問、說、見、習這四種學習方法中,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不能算是一種學習的方法。

  我們也沒有把‘‘聽”單列為學習方法。雖然“聽”是人們攝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人們在學習時,聽到的只能記住20%的內容,而看見的可以記住30%內容,說過的可以記住70%內容,做過的可以記住90%的內容。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傳統的教育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而幾十年來的教育現實已經證明,這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方式只能成就很少一部分學生,而使大部分學生成為成績、品德等方面的差生。我們不單列“聽”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希望教師能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放開手讓學生學,而不要讓學生只是聽老師講。

  “聽”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單列為學習方法,就是告訴老師:你少講,學生就可以少用這種最無效的方法學習。

  問是學習的第一階段:預習自學,發現問題;說是學習的第二階段: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見是學習的第三階段:視覺學習,展示反饋;習是學習的第四階段:反覆運用,變成能力。

  當課堂真正成為學堂,學生能充分運用問、說、見、習這四種方法來學習,就可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會把枯燥的學習變得輕鬆、有趣,把痛苦的學習變得快樂、幸福。

  孔子小時候勤奮讀書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準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麼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