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什麼油炒菜好
油脂是人體不可缺的營養素之一,小寶寶的身體發育以及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都離不開油脂。寶寶怎麼吃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多大可以吃油
媽媽要想知道這個答案首先需要了解寶寶什麼時候需要和能消化油脂。實際上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接觸油脂了,媽媽的乳汁中有50%左右是油脂,它是0~6個月寶寶主要的能量來源。媽媽乳汁中油脂的種類是非常豐富的,其中中鏈脂肪和一般飲食見不到的短鏈脂肪佔了一部分;尤其脂肪鏈的結構也是比較獨特的,更易於寶寶消化吸收和腸道健康,這也是為什麼吃母乳的寶寶不容易便祕的原因。當然奶粉的配方組成也儘可能的模擬母乳,但想完全模仿母乳的脂肪構成目前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0~6個月寶寶不管吃母乳或者吃奶粉都是不需要補充油脂的。
6個月以後寶寶需要新增輔食,乳汁中的營養成分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包括油脂的需要量,這時候就可以逐漸給寶寶新增食用油了。
食用量推薦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婦女分會》嬰幼兒餵養指南推薦,6~12個月寶寶每日食用油的推薦量為5~10克;1~3歲寶寶每日食用油的推薦量是20~25克。這裡媽媽需要明確,推薦量並不是指該年齡段的寶寶必須達到相應的量,而是說在這個階段內,逐漸達到相應的量。比如說一歲半的小朋友,並不是每日食用油就必須吃到20~25克,而是根據寶寶實際情況,由原來的10克緩慢增加,可能每日食用油只能吃到15克,這也是沒有問題的。具體怎樣新增更合適?建議可以和蔬菜新增的量同步。
哪些油適合寶寶吃
如何給寶寶選擇適合的食用油可是一門大學問。食用油的種類繁多,我們常吃的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橄欖油、芝麻油、核桃油、亞麻籽油和紫蘇油等。看到這麼多種類的有媽媽就會犯暈,該給寶寶選擇哪種油呢?其實我們按它們的營養成分來區分就會容易很多。
油脂從它的碳鏈長度來分可分為長鏈脂肪、中鏈脂肪和短鏈脂肪,而我們所吃的食用油都屬於長鏈脂肪。根據飽和度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就是我們常見的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羊油等;不飽和脂肪就是我們常吃的液態食用油,它們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橄欖油和山茶油屬於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其餘我們常見的食用油均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說了一大堆,媽媽一定覺得還是很迷糊,沒關係,前面我們主要是給油分分類,這樣我們在下面說到某種型別油的時候,媽媽心裡就會有數了。
我們要給寶寶補充的油,一定是身體需要而又必須從食物中才能攝取的,這種油有兩種型別:亞油酸和亞麻酸,人體對它們的需求比例為:4~6:1,也就是說寶寶吃的食用油,要有五分之四左右為亞油酸含量高的油脂,五分之一為亞麻酸含量高的油脂,而在我們前面說到的油脂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為亞油酸和亞麻酸的主要來源。
富含亞油酸的食物為我們常吃的食用油,種類不一樣含量也會有所差別,比如:核桃油64.9%為亞油酸***12.2%為亞麻酸***、葵花籽油的63.2%為亞油酸、玉米油的5***%為亞油酸、豆油的51.7%為亞油酸、芝麻油的45.6%為亞油酸。
富含亞麻酸的食物比較少,常見的有:深海魚的脂肪、亞麻籽油的35.9為亞麻酸***37.1%為亞油酸***。
現在媽媽知道哪些油對寶寶來說更好了,可寶寶的營養需求是多方面的,為了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不能只選擇其中的一兩種長期給寶寶吃,要多樣化的選擇,如何能做到選的對並且用的好呢?下面有一些小提示希望能幫到各位媽媽:
根據烹調方式選擇不同的油。有些油的營養價值更多的表現在含有特殊的成分上,如含有多酚類物質,具有強的抗氧化性,它們在製作過程中一般是通過物理壓榨並且不經過精加工的,過高的溫度就會損失其中的營養成分,所以我們在吃的時候就不能高溫煎炒,涼拌是最佳的食用方法,如橄欖油、芝麻油;如果要煎炒,媽媽可以選擇煙點比較高的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等,但媽媽要記住,一般食用油的煙點在200~300℃,過高都會產生有害物質,所以熱鍋涼油,油加熱到七八分熱時就可以了。
小包裝多品種。寶寶所需的食用油比較少,如果買大瓶要吃很久,一是其中的營養物質會流失,二是種類過於單一,不能保證寶寶營養均衡的攝入,所以媽媽在購買時可以多選擇幾種,每種都選擇小包裝的。
注意是否為轉基因食用油。雖然轉基因食品目前為止無任何資料說明對人體有損傷,但因為有未可知性,個人不建議給寶寶選擇,所以媽媽在購買大豆油、玉米油時要注意是否為非轉基因的,如果有條件,給寶寶選擇有機的食用油更安心。
儲存在陰涼通風處。高溫和日光照射都會縮短食用油的保質期,導致油脂變質,產生哈喇味和有害物質,所以媽媽要改掉油瓶放在灶臺周圍的不良習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