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掌握景谷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根據市委政研室的統一安排,由縣委政研室牽頭,縣委組織部、縣農業科技局、縣民政局組成調研組對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景谷下轄4鄉6鎮132個村1955個村民小組。在132個村中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78個,其中收入在三萬元以上的村8個、二至三萬元的村5個、一至二萬元的村17個、一萬元以下的村48個、集體經濟“空殼村”村54個。在1955個村民小組中,有集體經濟收入的304個,其中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5個、1萬元到5萬元的52個、1萬元以下247個***大部分村民小組集體經濟收入來自公益林代管補貼、草原承包補貼等***。

  2013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11.82萬元,其中出租集體資產收入18.91萬元、拍賣集體資產收入13.2萬元***碧安鄉大寨村民委員會拍賣原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所得***、烤煙返還補助資金50.09萬元、甘蔗返還補助資金23.46萬元、林地林木等資源代管4.8萬元、其它集體收入1.36萬元。在78個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中,有49個村集體收入全部來自產業稅收返還款,有2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部分來自產業稅收返還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爭取上級專案支援發展集體經濟。緊緊抓住省級財政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機遇,認真落實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意見》***雲發﹝2005﹞8號***精神,因地制宜,積極做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專案申報及實施。2005年至今,全縣共爭取省級財政資金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案17個,累計投入專案扶持資金169萬元,扶持專案涉及大棚蔬菜、茶葉加工、水產養殖和農村集貿市場改造等10個型別。

  這些專案的實施,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解決了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如,2012年威遠鎮香鹽村利用申請到的省級財政扶持農村集體經濟專案資金10萬元,對香鹽街集貿市場進行了改造升級,規範了門面攤位,擴大了市場規模,促進了商品交易,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村黨組織也通過收取攤位管理費,每年增加了5000多元集體經濟收入。

  ***二***利用現有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一是依託現有資產,發展“資產經營型”集體經濟。將閒置的村級校舍、村級辦公用房和臨街門面等集體資產,以股份合作、有償轉讓、租賃等形式,興辦商貿、餐飲等集體經營專案,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將村辦企業廠房、機器裝置以及漁塘***池***、林場等村級集體資產以招標、租賃或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經營。如:永平鎮遷營村將村集體所有的五十三食宿店和原筷子廠庫房出租,在加強了對村集體資產有效管理的同時,通過收取租金,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5.6萬元收入。威遠鎮南景村充分利用與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相鄰的地理優勢,盤活集體房產和空餘場地,建設農貿市場、餐館、出租屋等,通過收取攤位費、租金,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2萬餘元。二是依託集體土地林地,發展“土地開發型”集體經濟。依法對現有集體用地、林地實行租賃、發包等方式,通過收取承包費增加集體收入。如:鳳山鎮文竹村通過出租村集體的208畝生態茶採摘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餘萬元。景谷鎮景谷村通過有償轉讓3000多畝的國有林松脂採割權,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2.4萬元。景谷鎮文召村以籌資、開發土地的形式興建了佔地5畝左右的綜合小農資市場***召隆街***,建起了出租房,通過街天收取管理費和出租房租金,村“兩委”每年可創造近2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三***通過產業扶持政策發展集體經濟。一是結合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宣傳發展烤煙、甘蔗等重點產業,在落實黨委、政府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通過獲取產業稅收返還款增加集體收入。全縣有69個村通過此種方式,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70餘萬元。其中,永平鎮遷毛村通過發展種植烤煙每年增加集體經濟8萬元、通過種植甘蔗每年增加集體經濟5萬元。二是通過下撥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或天保林代管費,增加集體收入。如:永平鎮芒費村每年可通過公益林補償資金和天保林資源代管費為集體創收2萬元。景谷鎮團山村每年可通過公益林補償資金和天保林資源代管費為集體創收近1萬元。

  ***四***整合活動場所建設發展集體經濟。結合實際,在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時,充分考慮發展集體經濟的可能性,建成集辦公、活動、服務和發展經濟於一身的多功能活動場所,為集體創收奠定基礎。如:半坡鄉半坡村在新建辦公樓時,將一樓、二樓建成村級組織活動、辦公場所,將三樓建成賓館,需要時作為辦事村民休息室,平時對外開放營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近2萬元。民樂鎮嘎胡村、永平鎮勐嘎村、景谷鎮文山村、景谷村在新建活動場所時,利用村委會一面臨街的優勢,將一樓全部建成門面,二樓、三樓為辦公、活動和服務用房,建成後通過門面出租,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2—3萬元。

  ***五***積極開展“紅色股份”試點工作發展集體經濟。按照省委組織部等8部門下發的《關於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紅色股份”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精神,及時召集相關部門召開村級集體經濟“紅色股份”試點工作協調推進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職責,對下一步開展試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8家部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分別提出了本部門開展“紅色股份”試點工作初步方案。縣財政預算專項資金50萬元,作為股本,扶持5個村民委員會開展“紅色股份”試點工作。縣財政注入資金扶持的5個試點村中,永平鎮倮練村計劃引入資金在村集體用地上建設集住宿、商品交易、停車場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市場,通過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碧安鄉窯房村計劃引入勃氏甜龍竹種植,目前已進入苗種栽種階段;景谷鎮文山村、半坡鄉班賽村、威遠鎮新民村計劃以現金作為股本,入股茶葉加工類民營企業,通過參股分紅實現集體經濟收入。

  三、存在問題

  ***一***發展集體經濟意識不強。有的村幹部安於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發展集體經濟願望不強;有的村幹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缺思路,少辦法,過多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找原因,發展經濟能力不足。有的村對集體資產一賣了之或分光賣光,缺乏長遠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

  ***二***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村級發展集體經濟整體水平不高,偏遠山區村缺乏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較多;現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有大部分來自產業稅收返還,村級集體經濟實體性經營收入少,發展後勁不足。多數村擁有集體土地、林地不多,缺乏可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的股份來源。不少村地處山區,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產業發展滯後,缺乏懂經濟、懂管理的人才資源。

  ***三***扶持力度不夠。上級黨委、政府對農村發展集體經濟引導不夠,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強。

  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建議

  ***一***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信心。一是要通過教育廣大村幹部,使他們認識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們看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光明前景,從而增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信心。要引導廣大基層幹部群眾轉變發展思路,結合實際,一村一業,因地制宜創出各具特色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二是加強班子領導能力培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濟、股份合作、企業經營管理、村級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等知識以及農村適用技術、技能的培訓,增強村級組織和村幹部適應市場、領導發展的能力。三是加強以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村幹部隊伍建設,把素質好、能力強、頭腦活、有號召力的黨員群眾推選進村幹部隊伍中,選好村級發展帶頭人。四是建立健全村幹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激勵機制,提高村幹部積極性。

  ***二***謀劃好村級集體經濟的協調發展。一是打好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攻堅戰。按照“定一個好規劃,找一條好路子,富一方群眾,活一方經濟”的發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經濟發展模式,打好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攻堅戰。要因村制宜,發揮優勢,宜農則農,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商則商,不斷拓寬發展領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使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二要在資產經營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規劃的優勢,通過盤活閒置場地、閒置固定資產及流動資金,找準市場需求點,開展資產運作,實現資產增值。三是財政資金扶持重點向邊遠村組、“空殼村”傾斜。

  ***三***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一是逐年增加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財政投入,在專案扶持、用地、稅收、信貸、用電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積極開展“紅色股份”試點工作。抓好縣財政資金扶持的5個“紅色股份”試點規範建設,爭取儘快發揮效益,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落實涉農部門“紅色股份”試點,爭取年底前完善有關制度和手續。整合各種資金和專案,盤活村級集體資產資源,加大“紅色股本”籌措力度,逐步擴大“紅色股份”試點範圍。三是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完善村財鎮管委託代理制,加強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強化鄉鎮對村級集體財務監督管理的職能。落實“四議兩公開”,堅持按章辦事,增強村幹部調配使用集體資金的約束力。規範和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制度,切實加強村級集體經濟審計監督。盤活村級集體資產資源,建立資產資源交易平臺,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經營和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