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從19世紀40年代現代旅遊業誕生開始,僅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它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擴大,早已為世界矚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xxxx縣旅遊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境內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園、龍宮仙境等高品位旅遊景點40多處,素有“百里山水畫廊”的美譽。加快旅遊業發展,是xxxx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的現實要求和戰略抉擇。
一、明確發展定位,做好旅遊發展規劃
旅遊產業發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發展規劃做得好不好。對於xxxx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風光,保持生態風貌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抓好全縣旅遊發展規劃和景區景點規劃編制,是確保資源有序開發,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證。結合全區旅遊發展趨勢和發展定位,正加快推進《xxxx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德天瀑布景區旅遊總體規劃》、《xxxx雷平—恩城—堪圩—碩龍—下雷控制性詳細規劃》、《全縣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全縣旅遊綠道總體規劃》修編,強化規劃意識,提高規劃水平,堅持做到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主導作用和統籌作用,指導全域旅遊發展,提升旅遊開發水平。
二、抓好提檔升級,完善旅遊服務設施
旅遊服務設施水平決定著一個地區旅遊業的品質和發展水平。加快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可以為旅遊業發展創造環境、增加後勁。xxxx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必須注重抓好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整體服務功能。
一要加快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結合景區景點建設和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加強賓館飯店、停車場、旅遊廁所、旅遊標識系統建設,對各旅遊景區公共廁所進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園景區、德天瀑布景區、恩城山水等旅遊沿線旅遊公共廁所建設;完善賓館飯店等接待服務設施,提升旅遊接待檔次,新建一批星級酒店,開展創“星”活動,滿足遊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進旅遊重點專案建設。抓住xxxx列入廣西首批特色旅遊名縣建立縣工作,以專案建設帶動旅遊大發展。重點推進安平旅遊景區、恩城山水度假區、恩城水上古鎮、老木棉-紫園景區、冠林及展鵬兩家五星級酒店及攝影基地的規劃建設,全面推進德天景區升級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區建立國家5A級景區和建立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工作,儘快完成德天遊客集散中心、服務中心和中越購物一條街建設。
三要加速構建旅遊交通網路建設。圍繞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切實改善和優化旅遊交通條件。重點推進縣城—那嶺—碩龍、縣城—恩城—堪圩—寶圩等2條旅遊線路主幹道建設,建設明仕—板價、恩城—格強、碩龍—德天、雷平—安平、全茗—喬苗等5條旅遊公路連線線,建設碩龍—德天沿歸春界河沿河遊覽步行綠道,提高縣城區域內旅遊通行能力。紮實推進崇靖高速公路xxxx段、隆安—碩龍高速公路、崇左—xxxx—靖西鐵路等交通專案的規劃建設,不斷強化與周邊縣市、區交通網路連線,構建聯通內外旅遊大通道。
三、挖掘民俗文化,促進旅遊與文化融合
近年來,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旅遊產業的重要要素,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xxxx要依託豐富的山水、歷史、民族文化資源,紮實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與傳承,促進旅遊文化融合,進一步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一要著力拓展“文化節慶”活動平臺。著力在xxxx特色民俗文化包2016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裝上做文章,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思路,繼續打造“邊關國際文化旅遊節”節慶平臺,深入挖掘、包裝下雷雙降節、碩龍建街節、雷平觀音出巡等節慶活動,紮實推進“邊境大舞臺·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斷探索節慶活動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機制,進一步營造“以節造勢、以勢聚客、以客促發展”氛圍,以資源換市場,加快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化程序。
二要加大對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強化對當地民俗文化的挖掘開發,培育民俗文化與旅遊經濟融合點。以舉行“三月三”儂垌文化旅遊月為載體,通過舉辦文藝表演、攝影繪畫、拔河比賽、籃球比賽、山歌賽、民俗風情體驗及木棉花、油菜花觀賞等系列活動,紮實推進邊關文化、儂垌文化與旅遊文化融合發展。依託富有地域民族風情特色的“短衣壯”,在寶圩板價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設集觀光、娛樂、美食、養生等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遊村。結合安平旅遊區等專案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過建設壯族博物館等形式儲存和開發土司文化,把保護民族文化與促進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組織實施“養利古城文化保護開發專案”和“壯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設,打造xxxx壯族社會歷史文化展示基地。
四、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每個地方的旅遊資源都有各自的特點,開發旅遊資源要充分考慮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開發,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遊客,才能實現旅遊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遊名片。xxxx要依託申報“中國長壽之鄉”和黑水河國家溼地公園建設及雷平鎮“百鎮建設”、碩龍鎮建立全國景觀旅遊名鎮,結合《花千骨》、《農民籃球隊》等多個劇組到xxxx取景拍攝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整合全縣生態、紅色、邊關、民俗等資源,打造中越邊關特色旅遊品牌、生態休閒養生旅遊品牌、主題度假旅遊品牌和民族風情文化旅遊品牌,全面提升旅遊業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遊產品。對於特色旅遊產品的打造,必須緊緊圍繞xxxx的山水風光和民俗文化兩大要素,科學設計,精心包裝。重點加大旅遊與文化、體育、邊貿、農業及其他產業的融合,加快傳統民族手工藝品、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土特產品的研製和開發,設計和包裝“短衣壯”民族服飾等壯文化特色產品;依託地方旅遊產品產銷渠道,加大龍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鴨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農副產品包裝推廣,逐步形成具有xxxx濃厚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為遊客奉獻精美可口的旅遊大餐。
五、發揮沿邊優勢,推動旅遊經濟與口岸經濟共同發展
xxxx縣作為中國連線越南和東盟各國的重要節點,開發跨國旅遊、邊境旅遊、邊關風情遊有巨大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要積極推進中越德天—板約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推動中越兩國政府儘快簽訂《中越德天—板約瀑布地區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協定》,儘快開通中越邊境“一日遊”線路和邊境旅遊異地辦證業務,進一步融入北部灣大旅遊圈。結合碩龍鎮打造成民族邊關風情小鎮和碩龍口岸升格為國際口岸的需要,把碩龍、德天、巖應三個互市點和碩龍口岸一併納入碩龍鎮區總體規劃,建設碩龍口岸經濟區,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遊格局,進一步推動旅遊口岸協調發展。
篇2
會展業與旅遊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會展通常都會選擇旅遊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地方舉辦,而知名的成功會展又會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更加重視發展會展旅遊業。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會同市旅遊局、市會展辦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會展旅遊業發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會展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展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特色初步形成。從全國範圍來看,合肥會展起步偏晚,但發展較快。自以來,展會數量年均增速達40%。全市舉辦各類展覽40餘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18場次;達69場次,較上年增長70%,參展人數增長141%,當年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型會展25個;舉辦各類較大的展覽66場次,尤其是第xx屆國際美術大會的舉辦,標誌國際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當年參展人數總計達28萬人次。,全市舉辦各類展覽突破70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32場次,營業收入、展覽面積、參展人次都再創歷史之最。,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102場,展種涉及科技、工業裝備、文化藝術、農業、服裝服飾、人才、糧油機械等領域,其中全國性展覽有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合肥展暨合肥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8場。我市舉辦各類展覽122場,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各類展覽45場,同比增長10%,總展覽面積達63.9萬平方米;安徽省紅三環體育館舉辦展會25場,總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參展人次達60萬。
會展企業快速增加,辦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覽業務的企業已達60多家,其中專業展覽公司30多家,直接從事與展覽相關的廣告、裝璜、物流等關聯業務企業近200多家。以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形成了體育館、科技館及商務中心、公園、廣場等室內外大小適宜、分工自然的展場體系。會展企業呈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適時進位、選項定位的發展趨勢。專業展覽公司的發展壯大,加速了合肥會展經濟的崛起。幾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第xx屆國際美術大會”、“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連續四年、“中國畜牧業交易會”、“第38屆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第57屆全國汽車零配件交易會”、“第48屆中國教學儀器裝置展覽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動漫交易會”、連續兩屆“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40多個場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國性大型展會,即使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輕易能夠申辦到的,比如“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在我市連續舉辦四屆的基礎上,和XX已經確定繼續在合肥舉行,特別是“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合肥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合肥已經成為中部區域性會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區域性或地方培育起來的會展旅遊方面,成功舉辦了或連續舉辦“安徽國際工業裝備展覽會”、“安徽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合肥徽菜美食旅遊節”、“中國合肥高新技術專案資本對接會”和“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等。
2、旅遊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入境遊客、國內遊客和旅遊總收入三項主要指標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分別突破10萬人次、1000萬人次和100億元。更是逆勢飛揚,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340.8萬人次,同比增長29.3%;入境旅遊人數14.8萬人次,同比增長31.8%;旅遊外匯收入8229.2萬美元,同比增長30.7%;旅遊總收入132.5億元,同比增長32.1%。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市gdp的7.96%,邁入了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階段。我市編制完成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召開旅遊發展大會,確立建設“安徽旅遊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的目標,並把旅遊產業納入“1346”行動計劃加以推進。
旅遊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廣a級景區、星級酒店、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旅遊標準,推動旅遊產品和服務升級,在國家旅遊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飯店和鄉村旅遊等級評定標準。目前全市已經掛牌的星級飯店和具備星級接待標準的賓館飯店104家,五星級標準10家,掛牌3家,古井酒店集團進入中國旅遊飯店民族品牌20強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遊總公司、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安徽順達旅行社躋身全國百強社。
3、旅遊業與會展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伴隨著會展經濟發展,合肥旅遊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合肥共舉辦會展122餘場次,參會客商達360萬人,佔來肥遊客總數的37%多,也就是說每3個來肥遊客中就有1個是會展客商。特別是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博會,大大提升了合肥旅遊會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外地客商產生較大吸引力。此外,旅遊主體規模的擴大也使得會展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經濟拉動效益明顯,城市品牌穩步提升。合肥會展業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從直接經濟效益看,,會展拉動第三產業收入增長約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26%。從間接效益看,會展旅遊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合肥的住宿、餐飲等行業發展,更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合肥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從對城市品牌提升等無形效益上看,會展旅遊業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動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中起著促進作用。
二、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旅遊產品的硬體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我市雖然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擁有李鴻章、劉銘傳等歷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卻缺少自然景觀,發展傳統的觀光旅遊和休閒旅遊的條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國旅遊城市中的地位,還必須發展商務旅遊、會展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會展旅遊是國民經濟的“助推器”。據專家估計,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為1:9,即展覽場館收入1元,相關收入為9元,為其服務配套的服務業、通訊業等行業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強會展旅遊業對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優勢分析。
城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合肥在過去良好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64.84億元,財政收入301.2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在極其複雜的巨集觀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力越來越強,為我市大力發展會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市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漢的高速鐵路均已開通,京福等高速鐵路也將從合肥通過,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時空距離。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專案建設,合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臻完善。通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大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為各類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機遇。
同時,合肥市擁有較為雄厚的科技教育實力。省會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擁有全國聞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每千名職工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為合肥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合肥這座科技名城作為依託,合肥可以承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對於加強合肥市與國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個安徽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旅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遊景點30家,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7處包公園、徽園、野生動物園、三河古鎮、安徽省博物館、豐樂生態園、元一雙鳳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肥東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群暨渡江戰役紀念園、肥西縣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包河區大圩鄉、長豐縣豐樂生態園、肥西縣中國中部花木城,全省優秀旅遊鄉鎮4處上派鎮、撮鎮鎮、三河鎮、雙墩鎮。近年來,我市堅持宣傳部門、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密切配合、聯合促銷,積極開展“聚焦包公故里”媒體採訪推介,組織旅遊大篷車促銷,舉辦中國合肥中東部旅遊交易會、中國徽菜美食節、合肥市鄉村旅遊節和紫蓬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等系列節慶會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旅遊市場拓展成效明顯,泰國、韓國等旅遊包機,上海、太原等地旅遊專列源源不斷湧入合肥。同時,旅遊合作與開放步伐明顯加大。合、巢、六三市無縫對接,打造泛巢湖國家旅遊區;與黃山、池州、銅陵、安慶、巢湖五市共築合銅黃沿線大旅遊;推進合淮旅遊一體化,簽署了《合淮旅遊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內30多個城市簽署旅遊合作協議。整合資源,聯合周邊打造了“兩山一湖、合肥綠色之旅”、“科教之城魚米之鄉—合巢蕪之旅”,成為安徽省十佳旅遊線路。
會展旅遊業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從政策層面積極扶持會展旅遊業發展。為進一步推動旅遊業發展,去年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合肥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市政府出臺了《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幾年,我市會展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出並進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會展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合肥會展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5月出臺了《關於加快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合肥會展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檔案。,市會展辦、商務局和財政局共同出臺了《合肥市鼓勵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市政府扶持會展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臺了《合肥市大型會展工作保障預案》,進一步加強對會展的服務保障工作。,市政府調整了合肥市會展領導小組成員,由常務副市長張曉麟擔任會展領導小組組長,並加強和充實了會展辦的領導,完善並健全了會展辦工作職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為加強會展工作,促進會展發展,我市修訂了《合肥市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根據《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出臺了《合肥市促進和鼓勵會展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細則》。
會展旅遊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由於絕大多數展會都是按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的,以往展會“撞車”、同一檔期多次重複辦展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會展辦逐步加大了協調、引導力度,並通過會展行業協會來促進行業加強自律。現在,各專業會展企業及會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場地單位,依託各自特點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辦會辦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會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2、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劣勢分析。
旅遊資源相對貧乏。合肥地處內陸,與旅遊先進城市和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相比,不靠邊、不靠海,既無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著名的旅遊景點,知名度不高,加之旅遊業起步較晚,旅遊產業規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遊業發展受到一定製約。歷史文化遺址雖多但可供參觀的成熟景點較少。目前我市旅遊資源普遍體量偏小,多為歷史遺產類,其中包公墓系遷葬類,李府屬重建類,其它型別數量相對較少,在全國並不佔有很大優勢。
缺乏旅遊特大專案支撐。一直以來,我市缺乏旅遊特大專案支撐,存在著品牌效應較低,品牌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缺少有震撼力的旅遊產品,現有產品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不足以吸引遊客專門到合肥來旅遊。由於前期未能抓住機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經失去了建設像蕪湖方特那樣具有震撼力的現代化主題公園的機會,這是合肥旅遊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會展業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國際性、全國性會展數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會不多,尚未形成象廣州廣交會、杭州西博會、廈門投洽會、深圳高交會那樣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展會。與國內會展經濟發達城市相比,國際性會展太少,圍繞合肥及安徽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策劃舉辦的區域性會展也較少。會展業市場主體培育滯後。我市目前從事會展的企業只有60多家,而會展經濟發達的城市會展企業都在數百家,甚至上千家。會展企業不僅數量少,實力也比較弱,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觀念落後,經驗不足等問題,具有運作全國性、專業性展會能力的公司不多。與國內外著名的會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結構、技術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隨著我市會展經濟的迅速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精通展覽設計、會展組織策劃,瞭解國際慣例,富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十分缺乏。會展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格局尚未形成,會展保障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程度低,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會展業發展體制不順。1、會展辦在協調工作方面:大型會展尤其是全國性展會涉及政府提供具體服務的部門多、時間緊、任務重,安全責任大,客觀上需要會展辦有很強的協調力度。2、會展辦公室只是臨時性協調機構,但日常協助企業申辦展會、組織協調各類大型會展活動的事務越來越多,現有會展辦設定狀況極不適應合肥會展經濟工作的發展要求。
城市承載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會展旅遊業是一個與城市承載能力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對展館、交通、賓館、通訊及配套設施等方面要求較高,我市在展館、配套設施、保障能力等軟硬體條件上與發達城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滿足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的需要。一是展館面積不足。除國際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為3.7萬平方米外,其餘3個展館室內展覽面積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設施不足。國際會展中心周邊星級酒店、大型購物商場、高檔次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仍顯不夠,為參會客商提供高標準的綜合配套服務仍難保證,展館仍處於單體經營狀態。三是國際航班明顯不足。由於自身條件等客觀原因的侷限,目前我市駱崗機場僅開通了合肥—首爾、合肥—香港兩個國際航班。稀少的國際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場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會展期間,道路通行不暢、公交運力不足、車輛停放難等矛盾也比較突出。
三、關於進一步促進合肥市會展旅遊業發展的建議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會展旅遊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是,合肥會展旅遊總體看好,未來更好,機遇大於挑戰。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抓住難得的機遇,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為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充實市會展辦的工作力量
針對會展業和旅遊業,合肥市會展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和旅遊局分別承擔了管理責任,但均各司其職,未能充分結合。特別是會展業,我市還缺乏一定主導推動力量,尚未完善相應的立法、監督機構。若要將會展旅遊作為一產業發展,我市還缺乏一個管理部門。據瞭解,目前全國有十幾個省會城市設有獨立的會展機構有編制。我市組織開展過一次“會展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提出“完善領導工作機制,調整充實市會展辦公室力量,將市會展辦公室列為市政府直屬單位,由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提升巨集觀指導和協調服務能力。”從我市會展旅遊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充實政府會展辦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有編制問題限制,可採取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添人不增編的方式解決,建議市委、市政府認真研究。
2、加快會展場館建設,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設和改造會展場館,以濱湖新區大型會展中心的建設為契機,切實解決制約我市會展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造“中國會展名城“奠定場館基礎。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餐飲、娛樂、商場等配套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我市會展的綜合承載力。
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強化激勵機制,優化會展秩序,認真研究並解決會展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及時協調處理好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國大型會展的資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業協會手裡,在鼓勵會展公司主動對上爭取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要主動參與幫助協調聯絡,以取得上級有關方面的支援,同時對一些影響大、吸引力強的展會,政府要在人力和財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工作網路和聯動機制,特別是加強政府各部門、各縣區的聯動機制,形成有序、規範、快捷的籌辦和保障機制。
3、結合合肥市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打造我市的會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現有展覽規模檔次的同時,還要注意引進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及論壇的力度,在此基礎上,對照展會專案目錄,結合我省我市的產業優勢,力爭展覽門類更多,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會展旅遊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兩個占主導地位的會展品牌,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到幾個影響大、效益高的重點市場上,如漢諾威的資訊展和機床展,義烏的小商品博覽會。建議根據目標市場需求分級定位,結合我市在產業、科教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重點打造幾個會展旅遊品牌,以此增強我市會展旅遊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我市分別評出了諸如“家電博覽會”、“苗木花卉交易會”、“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等一批品牌展會,下一步應有重點地支援和提升這批品牌展會上規模、上檔次,爭取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主導品牌。
4、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集聚會展經濟人才
會展專業企業和人才的匱乏問題,已經成為限制會展旅遊業務發展的重要瓶頸。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軟體跛足”的尷尬,但其迅速反應,將“10100工程”三年內培養10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公司,培養100名會展專業人才提上議事日程,目的都是為了建起一個會展專業人才的“儲備庫”。在會展企業方面,合肥多數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的,雖然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專業底子薄,對國際展會運作模式瞭解不夠。要著力引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實力的會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礎的會展龍頭企業,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推動作用,鼓勵會展龍頭企業多辦展、辦大展,多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協會參與會展的組織和策劃,使我市的會展業能夠健康快速地發展。進一步完善會展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機制,造就高素質的會展人才隊伍。建議向全國公開招聘一批具有專業辦展經驗、有較強組織策劃能力的經理人才,鼓勵會展企事業單位引進和培養人才。
5、以打造旅遊目的地城市為目標,修編旅遊總體規劃
圍繞“141”發展戰略,適應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形勢,重新編制《合肥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合肥市旅遊專案建設規劃》,構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遊高標準、高水平發展藍圖。建議市政府面向全國旅遊規劃編制單位公開招標,組織入圍單位進行旅遊資源調查,編制旅遊概念性規劃,評選產生中標單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較科學、完善的旅遊總體規劃。通過規劃編制,準確判斷旅遊發展大趨勢,擺脫面臨的產品老化、市場固化、周邊競爭白熱化“三化”困境,努力解決產品更新升級、創新市場營銷手段、實現市場的突破問題。
6、建議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提升我市旅遊景區和旅遊企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