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小常識與養生食譜
冬季天氣嚴寒,是適合進行食補的季節。那麼冬季養生有哪些食譜呢?冬季養生的小常識是什麼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冬季養生的內容吧。
冬季養生小常識
1.早睡晚起
進入冬季後,人體出汗減少,人的機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原來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緩解,腸道功能日漸正常。由此,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一些在夏季時潛伏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冬乏”。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冬乏”。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溫和冷空氣對人體的侵襲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嚴寒刺激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充足的睡眠還有利於人體的體力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增強,有益於預防疾病。
2.益腎養肝多吃鹹
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3.多喝水去冬燥
想去冬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祕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吃粥補充水分與潤燥
冬天的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冬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5.多喝蜂蜜水少吃薑
營養學家說,季節進入冬天,要多喝蜜,少吃薑。因為冬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所以,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冬燥”的一種必要手段。
專家建議,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冬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冬燥而引起的便祕。蜂蜜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冬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還可以防止“冬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6.通風透氣,早晚添衣
冬季,不宜過多地新增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冬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迴圈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則應及時增減衣服。
冬季養生食譜
一、紅燒肉
材料
五花肉500克、白糖3茶匙、蔥1塊、草果2粒、大料3個、老抽、科灑各2湯匙
做法
1、薑切片、蔥切段備用。
2、把豬肉切成方塊,放到鍋5分鐘,撤盡浮沫,撈出用涼水洗幹。
3、炒鍋放2勺匙油,同時加入白糖,等糖慢慢溶化時,向一個方向勻速攪動,等糖溶化起小泡,在把肉倒入鍋裡炒,使肉著色均勻。
4、加入酒,再炒5分鐘後,往炒鍋裡放水***以沒過肉上兩指為宜***。
5、大大煮開後,改小火再煮40分鐘左右,至肉燉爛爛,撇油即可。
功效:
中醫認為,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祕、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祕和難產。
二、胡蘿蔔燉牛腩
材料
牛腩600克、山楂3顆、食鹽適量、蔥適量、姜3片、茴香籽少許。
做法
1、牛腩洗淨,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期間換去血水更好***,瀝乾水,切成小塊。
2、切好的牛腩放冷水中焯水,焯好用流動的水沖洗去浮沫,瀝乾水。
3、牛腩放砂鍋中,加水至九層滿,鍋中水煮開後撇去浮沫,放薑片、蔥結、茴香和山楂,大火煮開後轉小火。
4、小火煮時把胡蘿蔔去皮,切滾刀塊。1小時後轉大火,把胡蘿蔔放入砂鍋中,再次煮開後繼續小火煮。
5、1小時後轉大火,加鹽,出鍋前撒上蔥末。
功效:
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胡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胡蘿蔔中的芥子油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