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引起痛經

 痛經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痛經的病因

  哪些人容易出現痛經:

  1.月經異常:初潮早或月經期長或經量多。

  2.疾病因素:子宮發育異常,內分泌失調,婦科病。

  3.特殊因素:母親或姐妹有痛經。青少年及育齡期。

  4.心理因素:精神狀況,心情狀態不良。

  5.偶發痛經:身體勞累,受冷。飲食不規律不健康。

  痛經的病因:

  痛經的病因很多,有子宮頸管狹窄、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異常、精神、神經因素、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子宮的過度收縮、子宮不正常收縮、婦科病、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迴圈變差、經血執行不暢、愛吃冷飲及梨等生冷食物、經期劇烈運動、受寒冷或衣著過少而受涼導致氣血凝滯等。

  痛經的症狀  月經前幾個小時開始的下腹痙攣性疼痛***子宮的肌肉痙攣所引起的疼痛***,持續時間從數小時至2-3天。嚴重者常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噁心、嘔吐、頭痛等。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盆腔檢查無陽性所見。

  痛經的疼痛表現:

  絕大多數痛經患者疼痛出現在月經前幾個小時,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現,以行經第1天疼痛最劇烈,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一般月經來潮時即可減輕,但是嚴重的可持續到月經乾淨。疼痛一般位於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腰骶部、外陰及肛門。嚴重的需臥床數小時或數天。

  痛經的程度:

  輕度:有疼痛,但不影響日常活動,工作很少受影響,無全身症狀,很少用止痛藥;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動受影響,工作能力亦有一定影響,很少有全身症狀,需用止痛藥,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動及工作明顯受影響,全身症狀明顯,止痛藥效果不好。

  痛經的保健

  1、痛經只是子宮異常最明顯的外在表現。子宮異常還會使陰道內表層細胞數和分泌液逐漸減少,引起陰道萎縮、乾燥不適,產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悅感。60%的痛經女性,婚後易出現性慾底下、效能力差、性生活後盆腔酸漲感、子宮炎等症狀,這直接導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諧。

  2、痛經女性氣血失調,體內自由基異常活躍,其衰老年齡比正常女性總體提前5年。尤其是經期痛經女性總是面色灰暗、面板乾燥,容易形成色斑、痤瘡等面部問題的隱形禍首。

  3、痛經與不孕的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臨床觀察,不孕患者中約有半數以上伴有輕重程度不同的痛經。

  4、痛經是由子宮異常收縮、經血不暢、血液淤積引起的。

  5、1/3以上的乳腺增生病由痛經引起,半數以上的子宮炎症與痛經有關,臨床觀察證實,痛經是子宮氣滯血淤和痰溼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如不予以及時治療可誘發多種婦科疾病。

  適宜食物

  鴨肝,菠菜,莧菜***綠***,胡蘿蔔,蓮藕

  忌吃食物

  豬肉***肥***,螃蟹,蛤蜊,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