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引起的腿痛

    什麼是腿痛?

   雖然腿痛是常見肌肉、骨骼疾病標誌,它也可能是更嚴重的血管或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疼痛可為突然出現或逐漸侷限或可能影響到整個腿部。持續或間歇性。可能會感到麻木、灼熱、鋒利、陣痛或刺痛。腿痛可能會影響運動,限制負重。肢體骨折後產生的腿部嚴重疼痛可能是骨筋膜室綜合徵。

  腿痛的病因  

一骨癌 連續深或鈍痛,通常在夜間更明顯,可能是首個症狀。之後,面板破裂和迴圈受損可能會發生,以及惡病質、發熱和活動受損。

  二骨筋膜室綜合症 被動肌肉伸展,進展性、劇烈的下肢疼痛增加,是此危害肢體的疾病的一個摹本標誌。儘管使用了鎮痛劑限制性敷料或牽引可能會加劇疼痛,通常表示惡化。其他發現包括肌肉無力和癱瘓,但遠端迴圈明顯正常。可出現不可逆轉的肌肉缺血、癱瘓和脈搏稍失。

  三骨折 嚴重的、急性的疼痛伴隨受累腿部的腫脹和淤血。運動產生劇痛。腿可能無法承受重量。在骨折遠端的神經血管狀態可能受到損害,造成麻木,沒有脈搏,斑駁發紺和皮膚髮冷。畸形、肌肉痙攣和骨捻發音也可能會發生。

  四感染 侷限性腿痛、紅斑、腫脹條紋和發熱是軟組織和骨感染的特徵。發熱和心動過速可能與其他全身症狀一起出現。

  五閉塞血管疾 腿腳部連續抽筋疼痛、步行可惡化,誘導性跛行。患者可能報告夜間疼痛增加、腳拎、難忍的寒冷、麻木和刺痛。體檢可以發現腳踝和小腿水腫,脈搏減少或缺乏,毛細管填充時間增加正常時間<3秒。

  六坐骨神經痛  疼痛描述為射擊樣、痠痛或刺痛,沿坐骨神經放射至腿部。通常情況下,活動加劇疼痛,休息緩解。患者可能跛行以避免加劇痛苦,可能難以從坐位到站位。

  七勞損或扭傷 急性扭傷導致尖利的、短暫的痛苦和迅速的腫脹,其後是腿部壓痛和淤血。慢性扭傷產生損傷幾個小時後會出現僵硬、痠痛及腿部壓痛,主動和被動運動可能是痛苦的或不可能的。扭傷引起區域性疼痛,特別是關節活動時,瘀斑,區域性腫脹和活動性喪失。

  八血栓 受累腿的不適可從小腿壓痛到嚴重的疼痛伴腫脹,發熱和沉重感覺。患者也可能會出現發熱、畏寒、倦怠、肌肉痙攣以及Hoffmann徵陽性。查體可發現淺表靜脈有明顯狹窄、觸診堅硬、纖維狀及線狀和對壓力敏感。

  九靜脈曲張 腿部症狀可由輕微發展到嚴重,包括夜間抽筋,感到頭重腳輕,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瀰漫、悶痛和月經期間痠痛。查體能顯示可觸及的結節、水腫、小腿和腳踝淤血,有色素沉著。

   性別提示:淺表系統的初級靜脈曲張較常見於女性。

  十靜脈淤血性潰 下肢感染潰爛引起區域性疼痛和出血。斑駁,青色素沉著是其特點,區域性水腫可能會發生。

  腿痛的治療  

如果患者急性腿痛。密切監測其神經血管狀態,經常檢查遠端脈搏和評價雙腿的溫度、顏色和感覺。還要監測他的大腿和小腿圍,評價可能的骨折引起的進入組織的出血。準備X線檢查。使用沙袋固定患者的腿。如果需要可使用冰敷、骨牽引。如果不懷疑骨折,為患者準備化驗檢測感染因子或血管造影、多普勒超聲、體積描記法檢查,以確定血管功能。暫禁食物和液體,直到排除手術需要,並暫禁止痛劑,直至做出初步診斷。如需要,使用抗凝血劑和抗生素。特殊人群常見的小兒腿痛原因包括骨折、骨髓炎、骨腫瘤。如果父母不能給予腿部骨折的充分解釋,考慮虐待兒童可能。

  腿痛的預防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痠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鐘。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鐘,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鐘。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食療

    1.宜吃高蛋白有營養的食物;2.宜吃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食物;3.宜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1.忌吃油膩難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製、燒烤、生冷、刺激食物;3.忌吃高鹽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