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創業故事
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女孩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80後農村女大學生回鄉建豆腐廠創業,成“豆腐西施”
農村創業做豆腐:女大學生成“豆腐西施”
卜睿,一個“80後”農村女孩,2009年畢業於長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現任一家公司總經理。她的創業事蹟曾引起過很多人質疑,也曾感動過很多人,更曾激勵過很多人。她的創業之路雖然困難重重,卻不斷奮鬥一往無前。
農村走出的女大學生 畢業後回鄉創業
2005年9月,卜睿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大學校門。父母以為孩子終於可以走出農村,畢業以後可以留在城市裡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了。然而事與願違,在卜睿還沒有正式畢業的時候她卻回到農村開始創業,對此,父母完全不能接受和理解。
原來,在卜睿大三的時候,一次在網上無意間瀏覽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因為經常食用家附近豆腐坊生產的豆腐而身患尿毒症,最後經調查病因是其食用的豆腐裡含有違禁新增劑“吊白塊”。十幾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卻因食品安全問題而身患尿毒症。卜睿當時便暗自下定決心——畢業後要自主創業,要生產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絕類似“吊白塊”事件的再次發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顧父母和所有親人的強烈反對,走上了創業的路程。
兩年建起標準化豆製品廠
創業初期的艱難,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抬著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抬上幾十板。她每天凌晨3點起床,然後去早市出攤銷售,銷售完以後又要去調研、跑市場、找場地等,每天都是早上伴著月亮走,晚上帶著月亮歸。她的汗水沒有白流,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報。由於當時對大學生創業都非常關注,一夜之間,女大學生創業賣豆腐的新聞傳遍了長春市的大街小巷,受到長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受到市領導的親自接見,作為市政府重點扶持的大學生創業專案。2011年卜睿投資150萬元,建起了標準化豆製品廠。
搞生態養殖 事業越做越成功
現在卜睿的公司已經辦得有聲有色,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現涉及的行業不僅有豆製品,還增加了生態養殖專案。
一次偶然的機會,卜睿在比較偏遠的山區,發現了30年前未經過改良的純笨黑豬品種。這正好符合當時她要搞生態養殖業的想法,於是卜睿當即決定買下當時僅有的13頭豬崽兒。
現在提倡高光效農業,卜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考察,決定帶領鄉親搞“高光效、立體養殖”——在玉米地裡養土雞。這種新型飼養方式,玉米地裡的小蟲青草作為散養土雞的食物,雞的排洩物又成了玉米地的天然有機肥料,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迴圈鏈條。
如今,卜睿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但她從沒有停止努力和奮鬥的步伐,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創業的隊伍當中,在創業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2:英國27歲女孩,把丟棄蔬果變成了高價果醬
清晨四點,倫敦New Covent Garden市場裡擠了兩百多家花卉、農產品、食品業者,兩千五百多個工人在英國最大的蔬果市場裡忙進忙出,叫賣聲此起彼落,搶奪著來自全球的新鮮蔬果。
在他們之中,一個二十七歲女生的身影穿梭。她一頭金髮、雅痞穿著,高學歷的年輕白領模樣,卻跟商家們聊著肯亞四季豆、菲律賓芒果、土耳其西紅柿,接著走進比人還高的棄置蔬果堆,一顆一顆的撿起、打包,載回家。
她是珍妮道生***Jenny Dawson***,手裡撿起的那些蔬果,讓她三十歲不到就登上CNN、BBC、Financial Times、泰唔士報等英美主流媒體。
2010年創立〝廢墟中的寶石〞***Rubies in the Rubble,簡稱RIR***這個品牌,用了四年的時間,珍妮不僅讓RIR成為市場中高階的醬料品牌,攻進英國近七十個通路,連英國名廚奧立佛***Jamie Oliver***的選單、英國女皇愛用醬料的名單上,都看得見RIR的名字。
將市場旁一堆堆的被丟棄的蔬菜水果,轉變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高階品牌,珍妮道生四年來每天起早趕晚,以市場為家、與菜販天天在一起工作。原來在私募基金工作的她,有著人人稱羨的薪水與職位。
珍妮說:“我的前老闆與同事都認為我瘋了”。
“是什麼讓你離開光鮮亮麗的生活,走進市場的那堆被丟棄的水果蔬菜垃圾中呢?”、記者問道:
“第一次清晨拜訪市場的震驚。”珍妮說:
“那天清晨天還未亮呢,我騎著自行車前往,氣溫很低,需要多穿幾件保暖的衣服才能禦寒。”珍妮回憶。時間是清晨的四點,當時市場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許多批發蔬果的買家與賣家互相議價著。
盯著被丟棄的“蔬果山”,珍妮的睡意全都被問號與驚歎號趕跑了。“這些蔬果都沒壞掉,為何被丟棄呢?”珍妮向菜販們打聽。
原來是長醜了、大小不對。這些還都新鮮的蔬果只是長相不好,讓那些採購主管、主廚們看不上。
珍妮用數字描述她離開私募基金的金飯碗,開始她的果醬生意的心路歷程:
全球超過十億的人口面臨飢餓。
在英國,每年有一千八百萬噸的食物因此被丟棄、掩埋,價值超過了一百二十億英鎊。每年還需花費超過二百二十億英鎊的公共預算,改善食物浪費。
“這些被丟棄的蔬果一定可以做成什麼的”。珍妮這麼想。
於是她收購一些被棄置的蔬果,按著媽媽的配方做成了果醬、甜辣醬***chutney***等,在倫敦的市集擺起攤來,幾十罐產品一個上午賣光,淨賺了兩百英鎊。
“這是個生意!”,數字在腦中跑了起來,“也是一個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實現自我的創業機會”,珍妮於是辭掉工作、開始創業。
“資源被這麼荒謬的浪費掉”,就是這種驚詫讓珍妮有了創業的火花。但讓這把火繼續燒下去,並在四年內成為全英國知名的品牌。
“要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珍妮說。
“過去在私募基金的工作經驗給了我很多幫助,我知道那些成功的公司,都給了消費者他們想要的東西”
“此外,緊盯著數字、瞭解現實的狀況是公司長期經營的王道。”珍妮說。
珍妮更進一步以RIR的成長曆程,解釋她是如何貼近現實:
第一, 需要找到關於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珍妮認為,產品的設定應該由下而上。
RIR 的市場調查很專業,從蔬果的產業鏈、供應量的穩定性,到果醬、甜辣醬的市場通路分佈,〝要先確定『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在哪裡賣最適合、***架上其他競爭者***強弱分析也很重要!〞。
RIR 的商業計劃書直到六個月後才有第一版。
“就是為了接近事實啊!”珍妮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研究與瞭解後,確認了 RIR 的定位、商業模式、產品包裝等。
透過分析目標產量、成本等,珍妮決定定價、營銷策略以及財務可行性後。她穩健並量力而為的發展著這個生意。
“不知道怎麼活下去的生意,肯定走不遠”珍妮說。
第二,找到企業的”真實價值”。倫敦不乏以高階食材、小農為訴求的產品。“當然,靠故事吸引消費者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重複購買的顧客為什麼支援你?”珍妮說。
RIR 花了整整兩年時間透過擺攤、與消費者直接互動,來確認自己產品的競爭力。
“透過擺地攤,你會知道誰再來而誰沒有,為什麼不來了,一定要仔細瞭解,要問出來。就是我們產品的真正價值。”
除了消費者,珍妮還跟著那些長期為倫敦幾千家小區小店配送果仁、高價食材的物流隊,四處拜訪,瞭解真實的需求。
“這些人最知道產品的價值差異,以及該怎麼賣出去。”
經過這些實際的市場調查,珍妮調整配方、並擬定通路策略。
如今RIR的一罐以棄置蔬果做出300克的果醬,要價約五十元人民幣。
面對事實,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做很多的困難決定,從2014下半年開始,RIR產品製造過程決定外包,放棄了自己設定工廠,為弱勢家庭創造工作機會的第二重社會使命。
就像所有關懷社會的創業家一樣,沒有一刻不想著如何更能貢獻社會,珍妮猶豫了很久,也試著將生活百分之百付出,試著減低成本、增加產能,但怎麼樣都無法在質量穩定的情況下擴大生產規模。
“這本來是一個很難的決定,但我拿起數字來看,一下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畢竟持續經營是最重要的目標”。
產線外包之後,RIR順利展開與線上零售商Ocado 的合作,2014年順利將五萬噸的棄置蔬果化為產品,年營收超過六百萬臺幣,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預估,RIR2015年營收將是今年的三倍。
利用被丟棄的蔬果製造果醬、甜辣醬的商業模式,被CNN形容為“把廚房剩菜變成寶物!”。Forbes雜誌說,這是從剩食創造道德消費的一種致勝模式。
從社會關懷起步,卻能把夢想轉換成現實,不僅量入為出,更腳踏實地的從最底層做起。去年更入選為英國觀察家報***Observer***〝英國50大不媚俗的夢想家〞。
從關懷地球資源,將被丟棄的新鮮蔬果,重新賦予價值,是珍妮的創業原點,“但是懂得緊跟著現實,瞭解消費者需求,並靈活的改變商業模式、改善產能,這是RIR能持續成功的原因。”不到三十歲的珍妮說:“能持續經營下去,才是我們對社會最大也重要的責任之一。”
“我們不會停止,因為還有許多被人類浪費掉的東西,可以創造成為美好的產品”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的珍妮道生***Jenny Dawson***。
3:農大碩士女孩葡萄籽榨油創業 300萬變2000萬
常人眼裡,葡萄籽成了無人要的垃圾。葡萄籽外殼堅硬,牲畜不吃,漚糞不爛。甚至有廠家專門給種植戶簽訂協議,只收葡萄,葡萄籽歸種植戶拉走。處理掉這些堆積如山的葡萄籽,廠家一年不知要“墊”進多少費用。
在北京發展的鄭州女孩張麗雯卻不這樣認為,她說:“葡萄籽不是垃圾,而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
既然是寶貝,那些堆積如山的葡萄籽,張麗雯都全要了。訊息傳出後,北京市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廠老闆樂滋滋地找上門來,只要張麗雯收下一文不值的葡萄籽,都答應長期免費供應。
男朋友一時驚呆了!他萬般阻撓,並罵張麗雯:“這是傻子才肯作出的決定。人家都棄之不要的廢物,你卻這樣看好!”
“不從眾,才會出眾!越是別人不看好的葡萄籽,就越有商機。”張麗雯看著一臉焦急的男友,不忘幽默地開了一句玩笑:“這是商機!暫時保密!”
2009年8月,張麗雯說服男友,並一起籌資300萬元從法國採購回來一套壓榨裝置,建起了“葡萄籽榨油廠”。
葡萄籽能榨油?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張麗雯所說的“寶貝”,原來是把葡萄籽加工成葡萄籽油。
原來拿到農業大學碩士學位的張麗雯,很快和在法國留學的同學取得了聯絡。在世界著名葡萄酒產地法國波爾地區打過工的同學告訴她:葡萄籽能榨油!聽到這個爆炸性訊息,張麗雯高興得一夜未閤眼。同學還告訴她,葡萄籽油內含有4%左右的花青素,花青素具有很好的美容養顏的作用。亞油酸含量在70%左右,還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A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葡萄籽油甚至比花生油的價值還高,在國外廣為銷售。
2010年初,葡萄籽油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由於產品不愁銷路,原料又不花錢,這一年張麗雯就賺了500多萬元。
一下子賺了個盆滿缽滿的張麗雯,又遇到了新的麻煩——機器剝離出來的葡萄籽外皮漸漸地堆成了一座小山。相信葡萄籽不是垃圾的張麗雯,更不相信葡萄籽外皮成不了寶貝。男友又急了:別瞎折騰,葡萄籽外皮又榨不出什麼油,把它當垃圾扔了吧!
誰說葡萄籽外皮是垃圾,它同樣是放錯地方的寶貝!不從眾的張麗雯,又一次搬出了自己不一般的看法。這次,熟悉張麗雯的人,都等著看她的笑話:相信,張麗雯從葡萄籽外皮上再也折騰不出什麼新鮮玩意兒來了!
用葡萄籽外皮和杏仁殼混合,經過高溫炭化、活化後加工成活性炭,每噸活性炭市場價1.5萬元。這是中國農科院的專家替張麗雯支的招。一堆無人問津的葡萄籽外皮垃圾成了每噸1.5萬元的活性炭!每一個人聽了,都難以置信。張麗雯沒有就此止步,她還要在活性炭上做文章。活性炭具有韌性強、不易變形的特點,將它壓制成炭板後進行藝術加工,可成為市場上一個獨特的賣點,每年僅炭雕藝術品一項就能賣到上百萬元。
從葡萄籽到葡萄籽油,從葡萄籽外皮到活性炭以及炭雕藝術品的開發,葡萄籽的“油”可謂被張麗雯徹底“榨”幹了。到2012年6月,短短的3年時間內,張麗雯從廢棄的葡萄籽中挖掘出了2000多萬元的驚人財富。
有人問:一粒咬之不爛,吞之無味,棄之不惜的葡萄籽,你是如何看好它的開發前景的?張麗雯說:“不從眾,才會出眾!當所有的人把葡萄籽看成是垃圾時,我卻說它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所以張麗雯成功了!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