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技擊中的快

  孫式太極拳由孫祿堂先生創制,是現代流行酌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太極拳中最晚產生的拳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快在技擊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黃柏年先生講:“一硬不破,一快不破”,快在技擊中並非單指動作快,其含義甚多。

  基本含義有五:

  感應快,重心移動快***啟動***,變化快、出手出腿快,節奏快。

  感應快,所謂感而遂通,這裡既包含了感應能力,也包含了主動求快的能力,而且同樣一個形式上的感而遂通的過程,能力的層級上存在有很多的差別。最上乘者已經超越了技擊的形式,如在我前面短文中對孫祿堂先生事蹟的一些介紹。

  感應快,大致可分為三個層級,一是預知其意,二是全週期感應,三是半週期感應。

  預知其意,指於不聞不見中能夠預知對方的心思,如孫祿堂先生對某劍仙。

  全週期感應,指於不聞不見中,在對手剛欲動作尚未動作時就已經感應到了對手的意圖,如孫存周先生打身後某刺客,又如董海川先生被弟子蓋被子時突然移位等。

  半週期感應,指在對手剛剛觸及到自己身體時產生的感應,如何回子用腰碰接某騎車少年,如車毅齋先生洗臉時用後腰碰擊某偷襲者。

  感應快,在快的五個基本要素中佔據首位。但感應快並不能代替其它四者的作用。提高感應的速度,需要內外交修,於內空靜為本,於外周身一家,動作協同合乎生理,並非僅僅靠修心就能成就。提高感應速度,以孫氏拳的規矩為最善。

  重心移動快***啟動***,尤其是由靜到動的啟動要快。這種快與博爾特跑百米的速度能力是不同的,一般要求的是三米內的速度,所謂由靜到動瞬間,前去一丈後去八尺,這個速度要快。當年張烈師兄在上海打某拳師,既是仰仗著這種能力,打倒對方,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修為重心移動快***啟動***,以孫氏極限三體式為最佳。

  變化快,指運動的形態、路線、身勢的變化快。當年胡六爺打某派開山拳師,體現的就是這種能力。修為這種能力,以孫氏八卦拳和孫氏形意拳的飛九宮為最善。楊世垣師伯講:“胡六打人,讓人看見的都是騙招,他打人的那下,你看不見。”這就是變化快的作用。

  出手出腿快,練習這個,一要空靜,二要技術動作合乎生理。所以練習時,對每種拳,每種腿,都要根據自身的生理特點,反覆研練。開始不追求快,首先在每個技術動作的合理性上精益求精,動作做到正確後,再求快。輔助的訓練方法很多,有負重的,也有不負重的增加阻力的訓練等。在這裡不一一列舉。張熙堂、黃柏年、傅劍秋等先生打人皆以快手稱著。張熙堂與牛春明比手,張熙堂出手一抹,抹過牛春明兩眼,牛春明還未來得及接觸到張熙堂的手。而當代李小龍的腿快也是有名的。

  節奏快,指攻防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快,尤其是攻防轉換要快。我以前講過節奏快打節奏慢。訓練節奏快,一要意識在前,二要感應敏捷,三要技術動作純熟。駝五爺獨挑十七個蒙匪,攻防節奏慢是根本不可能的,其攻防節奏之快必須超乎尋常。駝五爺曾手刃四條野狼,攻防節奏非比一般。

  一個快字在技擊上內容甚多,以上擇要僅簡述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