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必須遵守哪些原則

  這是一系列實用的忠告。有的可能大家沒有意識到;而有的可能看起來簡單得可笑,但我們卻未必養成習慣,使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拍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手機攝影必須遵守的幾個原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遵守的6個原則

  1、熟悉幾種手勢

  第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是,我們應該重視“手勢”,也就是我們說的“手感”。手勢會影響到我們拍照的質量的。真有那麼嚴重?我們可以回憶自己熟悉的一些東西,都會發現自己是很認生的:用鋼筆寫字,要熟悉了某支筆才會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彈鋼琴的時候,遇到特別硬或特別軟的鍵盤,演奏出來的樂曲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就連我爸炒菜,遇到不熟悉的鍋和鍋鏟,也都會有難以把握火候的感覺。

  熟悉的手勢讓我們不會手忙腳亂,以從容、穩定、最舒服的方式拍下照片。按照我們的經驗,可以分三種類型有目的地去養成自己熟悉的手勢。

  2、擺拍

  這是最常規的情況了,要拍的東西不會轉瞬即逝,場景流動相對比較穩定。此時端穩相機,用拇指按下快門即可。 我自己熟悉的姿勢是這樣的:

  橫拍的時候是雙手端穩的相機: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穩了手機,手機靠著右手手掌,拇指自然點按螢幕對焦、調節曝光並按下虛擬快門鍵即可。

  3、搶拍

  熟悉搶拍的手勢,能夠幫助我們拍到一些突發的場景。通常狀態,手機放在衣褲口袋桌子上,都處於鎖屏狀態,在最短時間進入拍照介面,並且讓雙手處於拍攝手勢是關鍵。要點有兩個:拿起手機的時間拇指就從螢幕邊緣左劃,快速進入拍照介面;迅速擺出“擺拍”的手勢。通常這個過程不會超過2秒。

  4、掃街

  在旅行 highlight 時刻,重要事件發生的時候也時常用到。有幾條經驗可以分享一下:掃街過程應該將手機捏在手上,會給人一種“捕獵”的心裡狀態; 不建議隨時開啟攝影介面***比較費電***,而是拇指隨時準備左劃鎖屏介面快速進入攝影功能;可以配合耳機音量鍵作為快門觸發器。

  這裡要單獨說說單手操作。以 iPhone 為例,需要首先用右手拇指“鎖屏左劃開啟攝影功能”,再用食指按下音量鍵作為快門。如果時間允許,在開啟攝影功能後,還可以用右手拇指點按螢幕確定焦點,甚至上下滑動調節曝光。

  5、擦乾淨鏡頭

  手機是沒有鏡頭蓋的,極高的使用率也會導致鏡頭很容易髒,上面最容易積攢的是指紋。單反相機如果鏡頭或反光鏡髒了,容易在畫面中形成黑色的汙點,可以用去汙點工具去除。但手機鏡頭特別是上面的指紋印會讓畫面出現鏡頭光暈。如果拍照場景中有燈光,這種眩光會被無限放大,甚至橫穿整個構圖,對照片的損害是毀滅性的。

  6、慎用閃光燈

  目前來說,閃光燈是各品牌手機攝影功能的軟肋,在大多情況下,用手機內建閃光燈的照片大多比較生硬,只起到了“補光”的作用,遠談不上“布光”。專業的攝影技術中,閃光燈的運用和現場光、自然光的運用是交相輝映的並且是技巧性很強的,就這點來說並不適於手機攝影的定位。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我會關掉手機拍照的自動閃光燈按鈕。盡情享受自然光和場景光塑造的世界吧。

  攝影技巧

  1、瞭解攝影的基本元素——光***順光、側光、頂光、逆光、黃金時段***

  光是攝影的生命。有了光,萬物才有了可以被感知的形態和顏色。

  2、瞭解你的手機***場景、人臉識別、人像美化、全景、延時曝光***

  要拍出富有創造力的照片,先要了解你的手機。

  3、構圖***對稱、黃金分割***

  在攝影和電影中,『對稱』和『黃金分割』是兩種最常用、也是不會犯錯的構圖方式。

  對稱,可以給人一種平衡、古典、端莊的美感,甚至可以營造詭異、陰森、壓迫式的氛圍。

  4、對焦***焦點、層次、前景、中景、遠景***

  焦點,決定了一張照片的視覺重點。很多對焦點沒有概念的朋友拍出的照片經常是失焦的——就是拍攝主體是模糊的,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對焦,或者手抖造成的。手機攝像頭都能實現自動對焦,但自動對焦採用的是中心對焦或散點/全域性對焦方式,只能照顧大多數拍攝需求。如果自動對焦模式無法將焦距對準你要拍攝的主體,就要用手指定一下焦點的位置。

  要想讓你的照片富有『層次感』,就要知道怎麼擺前景、中景、遠景。通常,應該把拍攝主體放在中景位置,把焦點對在中景上,讓前景***亦可沒有***和遠景都虛掉。

  注意事項

  ①拍照沒有正確把握光線

  光線是決定拍照質量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決定拍照清晰度與質量等,另外不同角度的光線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拍照效果,因此大家應該嘗試找到最佳光線點與位置,如在室內光線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站在窗戶前是一個不錯的採光點。

  ②不注意曝光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很多朋友都不會注意曝光的控制,其實利用好曝光也可以拍出更唯美的手機照,一些經驗豐富的攝像者常用“白加黑減”四個字來闡述曝光補償要領,由於各種景物反光率不同,所以補償範圍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大家應該學會發現,學會比較,以找到更佳的曝光方案。

  ③沒能正確的理解光線變化

  在前面第一條中已經涉及到光線的重要性,這裡主要提下應該如何理解光線的變化,這裡的意思是大家應該思考一些光線角度問題,比如我們需要拍一懸浮效果,可以藉助水漬形成人體陰影的跡象,這個就需要大家用到光線角度,需要將人體的實際光線下的陰影與水漬相吻合。

  ④不重視色溫

  光源大多是根據它們的色溫來定義。色溫的單位是開爾文,在不同溫度下呈現出的色彩就是色溫。當一個黑色物體受熱後便開始發光,它會先變成暗紅色,隨著溫度的繼續升高會變成黃色,然後變成白色,最後就會變成藍色***大家可以觀察一下燈泡中的燈絲,不過由於受到溫度的限制,大家一般不會看到它變成藍色***。總之,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因此應該結合景色配合色溫平衡,一般現在智慧手機均有色溫調節功能,如白平衡、綠平衡等,可以將顏色稍微偏向指定色,如拍攝黃昏時候的日落照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色溫調節偏向黃色,那樣的效果才更唯美。

  ⑤習慣使用UV濾鏡

  濾鏡相當於某些特效,適用的運用可以增強拍照效果。

  ⑥忽視三腳架的作用

  拍照使用三腳架的最大作用可以防抖,並且自拍也相當方便,因此三腳架也是手機拍照良好的輔助工具。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