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計算機行動網路研究結業論文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當今社會的數字化、網路化程度已經達到很高的程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LTE行動網路中的CDN關鍵技術研究 》

  1LTE行動網路CDN關鍵技術

  1.1CDN節點下沉

  傳統的CDN網路邊緣節點通常部署於都會網路內,對移動使用者而言,中間需要經過***、核心網等多個網路裝置,物理路徑較長,容易影響使用者體驗,因此將CDN節點下沉至核心網/***側,可以很好地縮短使用者訪問路徑,提高響應速度。在核心網、***側部署CDN節點的組網架構如圖2所示。由於運營商***數量較多,為節約建設成本,減少維護工作量,建議選擇使用者數量較多、容量較大的***部署CDN節點,部署方式為“分光+透明快取”方式。將透明快取裝置***如刀片插板***整合到***裝置中,通過埠映象方式或DPI分光裝置將使用者流量引導至透明快取裝置,由透明快取裝置根據使用者訪問熱度,自動快取熱點內容。當用戶請求熱點內容時,直接由透明快取裝置傳送內容給使用者;當用戶請求非熱點內容時,則由使用者訪問源網站獲得內容。CDN透明快取裝置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CDN透明快取裝置業務流程如下。①使用者傳送HTTP請求,訪問內容A,經過DPI裝置;②DPI裝置對HTTP進行分析,將結果傳送給CDN節點進行匹配;③CDN節點搜尋本地是否已快取內容A***由於內容A熱度不夠,並未快取***;④CDN將“未快取”結果返回給DPI裝置;⑤DPI裝置通知使用者繼續訪問源網站;⑥使用者直接連線到源網站,請求內容A;⑦源網站返回內容A;⑧CDN節點統計內容A的訪問熱度,達到一定閾值時,向源網站請求內容A;⑨CDN將獲取到的內容A快取到本地;⑩當有其他使用者再次訪問該內容時,重複第①~③步,由於CDN已透明快取該內容,在第④步返回給DPI裝置的結果是“已快取”,因此使用者直接向CDN節點獲取內容A;輯訛輥CDN節點返回內容A給使用者。

  1.2DNS快取加速

  使用者在訪問網頁、視訊、音訊、圖片等內容時,請求的URL通常是域名而非IP地址,例如

  1.3內容源優化及終端適配

  目前移動使用者使用的終端通常為基於蘋果iOS、谷歌Android等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和電腦相比,具有螢幕尺寸小、解析度低、CPU頻率低、記憶體小、儲存容量小等特點,而網際網路的海量內容大部分都是為電腦訪問設計的,並沒有針對移動終端進行優化。因此,在LTE行動網路中,由CDN節點對內容源進行優化快取,並且在移動終端中通過客戶端或者外掛進行適配,能夠根據使用者終端的情況,動態優化內容呈現方式,降低使用者終端和***、核心網間的資料流量,釋放更多的空口資源。在CDN節點內部署內容優化模組或系統,該系統可配置白名單對使用者經常訪問的熱門網站進行預處理優化和快取,例如,針對網頁、圖片等元素生成多種螢幕大小和解析度的備份內容。移動終端在請求內容時,可在URL裡附加螢幕大小、解析度、網路質量等引數,由CDN節點的內容優化系統進行分析並返回合適的備份內容。具體優化方法如下。跟蹤系統呼叫發現哪些幀在處理上耗時較長,通過優化頁面佈局等,提升客戶端頁面渲染效能,減少客戶端處理時間。減小介面資料返回,通過減少首頁資料返回,以分頁獲取後續資料的方式進行優化,從而減小資料傳輸時間。針對部分功能項,如排行和分類列表等頁面圖片採用延遲載入。由於一屏只能展示4~5條資料,所以可以採用圖片延遲載入,第一屏只下載要展示的相關資料圖片,網路傳輸的資料大小將大為減小,後續圖片在滾動頁面時再進行載入。壓縮列表頁圖示大小,在不影響使用者的視覺體驗下,通過對圖示進行壓縮優化,使圖片大小減少。增加請求壓縮,針對自升級等攜帶大請求資料的介面請求進行壓縮處理,一方面可以節省使用者流量,另一方面加快了客戶端的響應速度。

  1.4視訊智慧優化

  根據網際網路權威機構的分析,視訊內容在4G時代將成為主流應用,其流量將超過Web瀏覽,在2017年將佔據60%以上的流量,因此,針對視訊內容進行智慧優化對LTE行動網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優化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視訊轉碼技術,與終端智慧適配CDN節點將熱門的視訊內容轉換為多種封裝格式、編碼格式和解析度的視訊檔案,例如,將FLV轉換為MP4、TS等封裝格式,將MPEG2轉換為H.264編碼格式,將1080P轉換為720P、D5等解析度等,結合2.3節中提到的終端適配技術,當終端請求內容時攜帶相關引數,由CDN節點進行分析並返回適配的視訊內容。

  ***2***視訊動態緩衝,感知網路變化目前移動視訊內容主要是基於HTTP,而且大部分採用的是HTTPProgressiveDownload方式,即漸進式邊下載邊播放方式,客戶端會按照可用的最大速率請求下載視訊內容直至完成。然而根據統計,有相當比例的使用者只會觀看視訊的一部分,持續下載會佔用空口資源。因此,在CDN節點中可採取視訊動態緩衝技術,根據行動網路的變化情況動態調節,例如當網路繁忙時,控制使用者下載速率,保證使用者有10s以上的緩衝時間即可;當網路空閒時,讓使用者下載速率最大化,快速下載剩餘的視訊內容,儘快釋放空口資源。

  ***3***HLS視訊內容優化目前,移動視訊內容部分採用了蘋果公司的HLS***HTTPLiveStreaming***技術,即每個視訊內容存在多種位元速率的副本,由客戶端根據網路頻寬情況動態選擇相應的副本。視訊內容的位元速率若是高清或者超高清可以達到10Mbit/s以上。對於LTE行動網路而言,一方面容易造成使用者頻寬過高佔用空口資源,另一方面手機螢幕較小難以體現超高清視訊優勢,因此可以在CDN節點中對儲存的HLS視訊內容進行優化,分析HLS視訊內容的M3U8索引檔案,刪除其中不適用的位元速率資訊以及對應的副本檔案。對HLS視訊內容進行精簡,可以優化使用者頻寬和空口占用率,並且節省了CDN節點寶貴的儲存空間。

  1.5計費系統改造

  在2G/3G/4G行動網路中,計費系統通常部署於核心網,如果將CDN節點下沉至核心網,不會影響計費系統統計使用者實際消耗的流量,但是如果將CDN節點下沉至***,則使用者的實際流量中有一部分是由***的CDN節點快取提供,未經過核心網計費系統,會造成運營商的直接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對計費系統進行改造,滿足CDN節點下沉到***的需要。由於計費系統實現較為複雜,若將計費系統也下沉到***,首先技術難度較大,其次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較高,可通過在***CDN節點中部署子系統,統計使用者的流量使用情況,並定期以話單格式上傳至核心網計費系統實現同步。

  2結束語

  隨著LTE行動網路的大規模建設和部署,由於LTE網路高頻寬的特點,未來將出現大量大流量、高頻寬的業務。對運營商而言,頻繁擴容LTE網路會消耗鉅額的建設資金和運營維護成本,價效比不高,基於已有的LTE網路進行流量優化,一方面可以提高LTE網路使用效率,節約擴容資金;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使用者體驗。本文對LTE行動網路中的CDN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將CDN節點下沉至核心網/***側,對DNS解析進行快取加速,對內容源進行優化並和終端智慧適配,對視訊內容進行智慧優化,通過話單同步實現計費系統改造等關鍵技術,能夠有效降低LTE骨幹網和核心網的流量壓力,提高空口資源利用率,縮短使用者請求的響應時間,改善使用者的4G業務感知。本文介紹的方法對LTE行動網路改動較小,以較小的建設和改造成本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可為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建設和部署LTE行動網路提供參考依據。

  篇二

  《 行動網路下PBL教學在臨床實習中的運用 》

  1行動網路下PBL教學概念

  行動網路下PBL教學是在無線網路支援下,以問題為中心,使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在一定時間範圍內隨時隨地針對同一問題共同討論交流,以達到對教學內容理解掌握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效果。行動網路下PBL教學不需要固定時間和場所。教師可以在一定時限內隨時佈置問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網路查閱相關參考文獻,並及時地與教師和同學溝通。教師可以隨時答疑解惑,學生可以在行動網路上自由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充分討論,相互學習。行動網路PBL教學真正體現出完全的時空開放性,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使學生學習和研究的時間、空間得到真正的延伸和拓展。

  2行動網路下PBL教學的優勢

  2.1能有效地推廣PBL教學方式

  PBL教學方式雖被教育者認同,由於受到具有我國高校特殊情況的主客觀條件制約,PBL教學模式在我國醫學教育中至今未能廣泛展開。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指基於問題的學習,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及自學的教學方式。經典PBL的教學過程包括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小組討論-課堂討論-教師總結。PBL教學需要分組,組員不能過多,教學中需有充分的討論,要有充足的學時。醫學臨床實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有繁雜的臨床工作要做,能把老師和學生集中起來的機會不多,更談不上相互討論。行動網路下PBL教學不受時空限制,能很好的解決PBL教學資源不足的矛盾,臨床教師可以自由安排時間,隨時指導和督促學生,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行動網路與教師或同學交流溝通。這種彈性的行動網路PBL教學方式和課堂PBL教學、有線網路PBL教學結合能有效地推動PBL教學方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普及。

  2.2能提高臨床實習教學效率

  臨床實習是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轉化的重要階段,在醫學生的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臨床實習階段,學生臨床工作繁雜,臨床帶教教師在工作時間無法進行PBL教學,甚至與實習生交流的時間都沒有。這往往使得學生在遇到難點問題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繼而失去繼續PBL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即使帶教老師有時間,用傳統教學方式,以書本、課本為中心,實際病人為藍本,機械地傳遞臨床醫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最終結果是抑制了學生自學能力,助長了依賴思想,降低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行動網路下PBL教學可充分利用臨床帶教老師的業餘時間,隨時隨地的以問題為中心,與學生針對同一問題共同討論交流合作,合理確定時間地點進行PBL教學,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提高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培養合格的實習生。

  2.3能提高臨床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目前可支援移動學習的無線網路主要有3G和WLAN,4G網路時代即將到來。目前WLAN的覆蓋範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大的醫院、學校基本都有WiFi覆蓋,院外又有3G網路覆蓋,基本上行動網路全覆蓋。使用行動網路已成為大學生活的常態,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手持裝置幾乎成為學習的標配。行動網路下PBL教學擺脫傳統學習對網線的依賴或電腦的限制,突破了時空的侷限,給學習者帶來隨時隨地學習的全新感受。這種學習方式非常適合現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適合臨床實習生的工作形態。它有效地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再是按部就班地等待照本宣科,而是主動地進行獨立思考,嚴謹地查閱資料,認真分析,客觀地表述觀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了良好的臨床思維習慣。

  3行動網路下PBL教學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行動網路下PBL教學仍在探索中,在具體實施應用的過程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①行動網路教學活動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臨床帶教老師,白天上班,晚上設計教學,他們往往覺得時間精力不夠用。②部分學生家庭困難,無力支付行動網路流量費用,限制了部分學生參與PBL教學。③3G網路速度慢,部分醫院和學校無WiFi覆蓋,影響PBL教學的效率。④沒有建立統一行動網路PBL教學平臺,各帶教老師標準不一,導致學生無所適從,影響學習效果。⑤過分強調網路上的交流,忽視網路下面對面討論,不利於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因此,設計簡單易用的行動網路下PBL教學流程,建立行動網路下PBL教學平臺,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將是行動網路下PBL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過程的重要課題。

  篇三

  《 數字圖書館行動網路論文 》

  1移動圖書館發展的現狀分析

  1.1移動圖書館系統建設的現狀及構成要素

  圖書館是文化、資訊傳播的重要媒介,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為圖書館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功能提供了新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和資訊科技服務公司對移動圖書館系統進行開發。當前,移動圖書館比較常見的服務方式是資源揭示和資訊通知服務,這兩類服務讓使用者能夠直接體驗移動圖書館的專有性服務,但這兩類服務仍然受到一定的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還需要根據無線行動網路特點建設真正體現移動圖書館價值的服務系統。一般行動網路包含了三個構成要素:資訊系統、移動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移動圖書館與這三者也有著緊密的聯絡。移動終端是移動圖書館的最終服務載體,而移動網際網路能夠對移動圖書館的圖片、文字、視訊傳輸提供支援。已有的數字圖書館是移動圖書館系統開發的基礎,移動圖書館根據已有的數字圖書館功能進行延展。以上幾個因素對移動圖書館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智慧移動終端功能不斷強化,移動圖書館主要向智慧判斷、情景感知的資訊服務模式發展。

  1.2移動圖書館發展需要的關鍵技術

  1.2.1資源揭示技術目前移動圖書館的資源揭示的支援技術主要有兩類:WAP和APP解決方案。WAP技術易於構建執行,且維持了一般網路環境下使用者的訪問習慣,成了較為常用資源揭示方式;APP主要通過與使用者端應用系統結合來滿足服務的推送作用,一般使用者在移動終端裝置上面安裝相應的APP應用就能進行後臺伺服器的資料交換,從而執行該功能。

  1.2.2簡訊息服務技術主要有兩類簡訊息服務:一類是通過簡訊伺服器硬體***MODEM***與圖書館管理系統伺服器的串列埠連線,這可以通過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簡訊管理來實現圖書的預約借閱、還書時間提醒、續借書本等簡訊服務。另一類是通過相關的移動簡訊合作服務商的方式,這主要通過專業營銷商,因其在簡訊服務方面的優勢可以完善移動圖書館的簡訊服務功能。

  1.2.3移動閱讀技術此技術主要為移動圖書館解決兩個關鍵問題:目前很多終端都是使用行動網路,沒有固定的IP,所以無法獲得對特定IP範圍開放的資料庫的閱覽權、使用權;一些圖書館的很多資料庫的PC介面並不適合所有的移動終端閱覽,所以很多圖書館的資料閱覽只適合在PC上面閱覽。

  2移動圖書館系統設計相關分析

  2.1資訊內容支援分析

  移動圖書館提供的資訊內容可以劃分為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其中紙質資源的揭示主要依賴圖書館的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而電子資源的揭示則主要通過圖書館資料庫列表來實現。另外,移動圖書館還為中外文期刊提供導航服務。上文提到,數字圖書館是移動圖書館資訊系統的基礎,但應該注意,因為終端的不同,它們的資訊顯示方式有一定的區別。就資訊內容的提供來看,數字圖書館主要是提供電子資源揭示或是直接閱覽、館藏資源,而移動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個性化。

  2.2應用環境分析

  2.2.1使用者需求分析移動圖書館的出現就是為了打破傳統圖書館實體資源的時間、地域限制,客戶不能在閉館時獲得資訊資源,雖然很多圖書館提供了二十四小時開放的數字化服務,但是因為受到IP的限制,很多資源只能在區域網之內才能獲取。移動圖書館能夠把已有的資訊服務由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服務突破了地域、時間界限,普及化的資訊服務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2.2.2技術環境分析移動圖書館的技術要素包括:服務使用者的移動終端、移動網際網路、數字圖書館系統。

  ***1***移動終端技術。目前最為普及的移動終端是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在閱讀方面,智慧手機較傳統手機具有極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更大和更高解析度的螢幕、標準化介面、大容量儲存空間等方面;另外一種移動終端就是平板電腦,蘋果iPad平板電腦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閱讀者線上閱讀的興趣,很多讀者也通過網路電子書城購買圖書進行閱讀。

  ***2***移動網路技術。主要包括3G網路和GPRS網路。3G網路主要是行動通訊與國際網際網路通訊結合的新時代通訊系統,它不僅能夠對各種媒體形式進行處理,而且能夠提供電子商務、電話會議、網頁閱覽等資訊服務,同時能夠實現全球覆蓋。GPRS網路主要運用GSM網路的TDMA通道,提供中速的資料傳遞,它突破了GSM網路只能提供電路交換的侷限,以提高相應的實體功能實現交換,這個改造程度並不大,但是能使使用者資料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並且不需要中介轉換器,其連線和傳輸都更加便捷。

  ***3***數字圖書館系統。主要包括對數字技術處理和各類圖文的儲存處理。在數字圖書館的整體建設當中,資訊科技的整合處理十分重要,其中不僅包括了一般的網路技術、安全保密技術、數字化技術、多媒體資訊處理技術,也包括了具有針對性的資訊壓縮與傳送技術、資料探勘技術、資訊抽取技術等。

  3移動圖書館系統設計

  3.1移動圖書館系統功能設計

  3.1.1面向使用者功能

  ***1***簡訊息服務功能。該功能主要是用來向用戶傳送圖書館的培訓、書刊到期、公告等資訊,系統需要將簡訊息服務模組的功能與移動圖書館的系統自動化服務進行連線,主要是為了識別使用者身份,客戶可以把借閱資訊傳送到自身的移動終端之上。

  ***2***資源揭示功能。移動圖書館的資源揭示主要包括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對資料庫的目錄瀏覽,另一個是行動網路環境下的“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揭示。ExLibris公司推出數字圖書館電子資源整合平臺,對電子資源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和揭示,特別是對電子資源的導航來說,不僅實現了資料的動態更新,也實現了動態維護連結內容,這對於移動數字圖書館的資源揭示有著重要的作用。

  ***3***移動閱讀服務。支援客戶通過移動終端對電子資源進行閱讀瀏覽,是移動圖書館的核心功能。簡訊息服務和資源解釋功能能夠讓讀者瞭解館藏內容,而客戶真正需要的是實現移動閱讀,當然,部分資源仍需要讀者到圖書館的物理場所進行閱讀。

  ***4***個性化服務。移動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是上述三個服務的綜合,移動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最重要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服務的集中性更強,各型別的服務更加的系統化,能夠直接通過個性化的服務定製來進行服務集合;二是互動性更強。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和快速發展、各種電子終端百花齊放、針對移動圖書館的WEB2.0技術逐步深入,移動圖書館的更多功能也在不斷開發當中。移動圖書館使用者用例圖。

  3.1.2面向管理功能移動圖書館系統構建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方便管理,一般管理的物件分為兩類:一類對人力的管理,一類對資源管理。對人的管理主要是包括了對圖書管理員和使用者的管理。對於使用者的管理是採用的WAP網路站點的資訊核對,對圖書管理員並沒有特殊的管理方式,管理的方面多是人力方面的協調管理。資源管理主要是在資源利用的過程中防止資源被濫用,這是因為電子資源的易得性、易用性,還有對電子資源的使用範圍和許可權要進行明確的限定,要特別注意對電子圖書的版權保護。移動圖書館管理員。

  3.2移動圖書館的系統內容設計

  3.2.1系統內容設計系統內容要針對不同型別的客戶進行分層次的設計。針對普通使用者的主要是比較普遍性的服務內容,如簡訊服務主要包括圖書借閱、培訓、講座等內容,移動閱讀主要包括非專業化書籍以及中文期刊等;而針對專業學者的服務內容包括了專業資料庫的使用許可權設定、中外文電子期刊的閱讀、知識加工型別的資訊個性化服務。不同的讀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定不同型別的閱覽方式。

  3.2.2系統結構設計

  ***1***使用者結構。使用者能夠通過網路及時瞭解移動圖書館的資訊內容。移動圖書館的應用具有主動和被動的差別。移動圖書館主動提供的服務有借閱書籍到期提醒、講座和培訓通知等,這時移動圖書館主要是主動的一方,而客戶根據自身需要,主動對資訊進行查詢和索取時,圖書館又是被動一方。

  ***2***資訊結構。移動圖書館的資訊資源可以分為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針對印本資源,系統結構設計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通過與OPAC對接,實現對移動圖書館紙質資源的直接揭示服務;對印本書刊的借閱,需要使用者直接到物理圖書館親自進行借閱;移動圖書館對資源利用的統計和歸類。相比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具有網路可直接傳輸的特點,所以服務功能更加全面,系統結構設計包括了三個方面:通過圖書館訂購完整的電子資源,移動圖書館本身就能夠實現對電子資源的閱覽;全文資料的直接訪問,不包含直接獲得電子資源,可以借用使用者身份登入移動終端進行閱覽;電子資源的加工化服務,主要是針對使用者已經獲得的電子資源進行整合歸納。

  ***3***管理結構。針對使用者的管理主要是通過對使用者的移動終端進行認證,移動圖書館系統使用者認證可以保留數字圖書館環境下的分散認證的認證方式。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