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文化傳播中的新聞編輯選擇
論文關鍵詞:文化傳播 新聞編輯 選擇 社會導向
論文摘要:文化創造與傳播的性質決定了新聞編輯的特性,文化傳播的流程是選擇的流程,而選擇是編輝實踐的重要特徵。為大眾傳播是編樣活動的社會目標,因此,編樣主體履行社會職責,選擇、加工最好的精神產品,求得最佳的社會效果,是社會主義文化傳播的本質要求,編輯選擇的價值,是其社會導向,新聞編樣導向不是自然過程,而是編樣主體作用於編輯客體的結果。社會公眾被編樣導向的社會典論所控制的態勢越鞏固,維持時間越長,就越能形成穩定、正常的社會局面。
人類文明的遞進,社會的發展得益於文化傳播。文化傳播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無意傳播,二是有意傳播。有意傳播“是指一個民族或國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輸出或吸收他文化之文化元素或文化叢的現象。文化的有意傳播,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前瞻性。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媒介,而媒介的主體—編輯,在文化傳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因為編輯主體在精神生產中、在文化傳播中的智化勞動價值—編輯選擇,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本文試就在文化傳播中的新聞編輯選擇的社會價值’闡述觀點。
一、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
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社會文明就是在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中進行的。“廣義的文化有三層含義:一是自然的文化,即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環境,賦予它們人的因素。這是大自然的人化過程。二是社會的文化,即人類建立社會、組織生產、創造自身活動條件的群體智慧與業績。這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類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構建共同的心理狀態與文化結構。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化的過程。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往往泛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的創造不同於物質財富的創造。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直接動機是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而創造精神文化的直接動機則是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某種資訊傳達給別人,並和其他人共享精神文化的成果。創造精神文化既是人類社交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播。文化傳播是人類進行社會交往、形成社會關係的機制,是人類精神智慧的表現,也是通過空間擴充套件和通過時間延續人們關係的手段。如果某種文化的傳播停止了,那麼,這種文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人類創造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傳播文化,而文化傳播也始終伴隨著、推動著文化創造。有聲語言文化的傳播與口頭語言文化的創造是相輔相成的,書面文字的傳播與書寫符號文化的創造是相輔相成的;影視報刊等傳播方式與近代大眾媒介文化的創造,也是互為因果、互相推進的。因此,文化傳播,也是一種文化創造。新的文化傳播方式也是對新的文化結構的締造。
“文化既然是人類的一種智慧和手段,那麼,文化智慧的表現和文化手段的施展,就是人類‘以文化治天下’的創造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用語言、文字、音響、圖象、造型等把世界和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以及改造的成果符號化的過程,即人類頭腦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意識、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知識材料,按特定的符號規範、組合構成文化工程的過程。這個工程的結果便是文化知識成果,也可以說是精神產品,如圖書、期刊、報紙、雜誌、.畫展、文藝節目表演、文化陳列等各種具體的文化建築物。這些成果,是人類藉以生存和發展、交流與傳播,並用來滿足人們的審美享受和精神需要的。
編輯活動是參與人類文化創造的社會活動。編輯活動的基礎是文化生產,編輯活動的過程是文化產品的生產過程,編輯的成果又是可以傳播的文化成果。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文化生產正是通過人類的編輯活動而締結為成果,構成文化系統,並進人社會傳播網路的。我們從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的關係及程式中,可以看出編輯活動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重要的作用。
二、新聞編輯的特性
在文化傳播的各種載體中,編輯主體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由於編輯工作的物件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質,於是便分出諸如學術編輯、文藝編輯、美術編輯、新聞編輯等等不同型別的編輯。其中,新聞編輯是各種編輯最基本、最大量的一個類別。無論從事哪種新聞工作的編輯,都是以新聞資訊為物件的、在有意的文化傳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1。新聞編輯的廣泛性
新聞編輯是建立在廣泛採集新聞素材的基礎之上的。新聞編輯的物件是新聞稿件,新聞報道要求把人們日常的各個方面—生產勞動、政治關係、經濟活動、科學技術、社會現象、重大事件、自然環境、甚至宇宙、太空所發生的各種重要現象報道給人們。其範圍之大、之廣無所不至、無所不包。人類社會的資訊源是那樣的豐富、複雜、多種多樣,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被新聞機構、新聞編輯***記者***採集出來,構成新聞編輯的素材,這些素材越是廣泛、越是豐富,新聞編輯的用武之地就越廣闊,編輯的基礎就越雄厚。
2,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新聞編輯的直接結果,是使新聞情報資訊進人傳播渠道,參與社會交流。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注重時效。新聞的時效性,其特點就是新。讓最新的情報資訊得以迅速傳播,產生社會效益,是新聞編輯不同於其他類別編輯的特殊之處。如果編輯新聞的過程拖得過長,那麼,新聞就會變成舊聞。因為新聞的本源就是事實,事實總是同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動相聯絡的,迅速及時的予以報道,才能體現新,新才能產生時效,才能在受眾中引起反應。新聞的時效性決定了新聞編輯必須能夠及時地決定對一些新聞稿件是擇取還是捨棄。
3.新聞編輯的導向性
新聞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質的導向結果。編輯主體作為“傳播與受眾統一體”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與讀者的傳播關係,並在傳播場中控制傳播流向;另一方面,編輯將選擇、加工並通過物化***載體***的新聞產品,有意識地向受眾進行資訊、知識和思想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導。編輯主體以社會文化代表的資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新聞稿件的採編程式,裁決其可否進人社會文化傳播系統。這樣就決定了編輯導向的基本含義:W充任社會文化的代表,對社會具有協調、穩定的功能;***2***對將進人傳播過程中的文化產品按一定標準進行鑑審和傳播流向的調節;***3***以民族的傳統理性,社會的一般常規,完善或控制公眾的人格、志向和規範行為;***4***以文化功能啟發矇昧,引導輿論。
三、新聞編輯選擇及其社會價值
特殊的智化勞動—編輯實踐,在精神生產中發揮著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編輯作為資訊智化的承擔者,通過優化、選擇,間接性的、創造性的勞動,向自己的受眾進行知識和資訊傳播。例如新聞編輯就是代表社,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對讀者、聽眾、觀眾在思想意識、情緒、意志、行為上加以啟發、調節和導向,使其精神走向最大限度的與社會的思想、道德、行為規範相一致。
在一定意義上,精神生產、文化傳播的流程就是選擇 的流程,而選擇又是編輯實踐的重要特徵。我們之所以使用“編輯選擇”的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有所謂“選學”,這是專門從事文化選擇的學問,如詩選、文選等文學選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則是從眾多唐人詩歌中選擇出來的。當然,文化締構的選擇原則,涉及的選擇範圍要比文學選擇的範圍大得多。由於社會性質不同,政治需求不同,其選擇原則便有不同的要求。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今天,要特別注意文化締構的選擇性原則,要將那些科學、健康、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先進文化因素,選擇到社會主義新文化中來。其次,是因為選擇與編輯活動密不可分,選擇是編輯主體作用於編輯客體的中介。
1。選擇:文化傳播的本質需要
為大眾傳播是編輯活動的社會目標,編輯在精神生產中的作用完全體現在這一社會目標上。一種精神產品一般的都將進人傳播渠道,但並不是所有的思維成果都能以載體形式通過傳播渠道而面世,它需要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審驗、修正、過濾、優化的程式,這就是編輯選擇。從根本上說,這種選擇不是哪個人的主觀決定,而是受眾的需求、文化傳播的本質需要。所以,編輯選擇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從整個編輯系統到各個具體環節都貫穿著選擇的思想、選擇的方式、選擇的目的。編輯主體代表社會履行選擇的職責,保證精神產品既符合社會的思想、道德標準,又符合各層次受眾的需要。編輯選擇在傳播中,一方面要源源不斷地向人們輸送所需要的精神食糧;一方面充分發揮淨化的作用。若某項精神產品產生了不良社會效果,一般是在傳播場上發生的問題,而使它得以通過的往往是由於編輯選擇的失誤。雖然文化產品的產權屬於作者,但有質量問題的產品一旦進人傳播而產生了負效應,作者僅僅以“文責自負”是難以承擔社會對編輯的責難的。所以,文化傳播的本質決定編輯選擇的嚴肅性,而編輯必須嚴格履行社會賦予自己的職責,為大眾提供最佳的精神產品。
2.選擇:產生社會導向
編輯選擇的價值,是它所導致的社會導向。編輯選擇所依據的標準和質量目標是由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因而,編輯選擇價值的實現,即社會導向。
新聞編輯主體為大眾傳播的社會目的是通過選擇來達到的。選擇產生導向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因為,新聞雖然是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實的資訊,但它對社會中客觀存在著的不同政治集團、不同地域、不同利益階層、不同群體的人們卻發生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一條新聞釋出出來,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和效果,這是因為新聞真實同人們的立場、傾向相關聯著,也就是採用什麼新聞、釋出什麼新聞、接受什麼新聞、抵制什麼新聞,其中有很強的政治和利益傾向性。進步的新聞將社會導向進步,將人類導向智慧和文明;消極或反動的新聞則將社會導向落後,將人類導向愚昧和野蠻。而導向的把關就是編輯選擇。當然,選擇的關鍵是對新聞主題的把握,對新聞資訊的運用,而最終落實到對稿件的取捨。選擇什麼樣的稿件,甚至哪個稿件選擇哪個時機刊登都蘊含著某種社會效果。選擇的正確與否,不僅會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質量,而更重要的是社會效果。
編輯選擇產生導向是絕對的,只是程度不同,有時潛隱.有時明顯,有時微弱,有時很強。一般情況,編輯選擇都是優化型的,編輯的主觀願望和良好的社會條件都會使選擇產生較多的正值,使導向與社會發展保持同步。
履行社會職責,為大眾選擇、加工最好的精神產品,求得最佳的社會效益是編輯的良好動機和願望。但也有事與願違而出現一些負導向的問題。這是因為,編輯雖然遵循編輯工作的基本規律和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進行選擇,但要受社會的政治、經濟及編輯個體素質等因素的制約,還要受社會文化規範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在現實中,往往出現或者把受眾引向科學、文明與進步;或者誘惑他們滑向迷信、茫然與頹廢的現象。因此,在社主義條件下,對新聞編輯來說,必須解放思想、弘揚正氣、倡導科學、摒棄腐朽、迷信,進行先進思想意識的引導和促進社會發展。新聞編輯導向的基本功能,從巨集觀上講,就是進行社會控制,參與社會管理,穩定社會秩序,以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在一定條件下,編輯導向對於溝通黨、政府與群眾的聯絡,調整各利益集團的關係,規範公眾行為,緩解社會矛盾,維持平衡穩定,是行政干預所不能奏效的。
3.新聞編輯選擇的社會價值
如前所述,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性質的效應。正導向會使社會積極、健康、向上,呈良性發展的趨勢;負導向使社會頹敗、混亂、失調,呈難以駕馭的局面,可見新聞編輯導向的社會價值。
新聞編輯導向不是自然過程,而是編輯主體作用於編輯客體的結果,即使某項文化產品完成之後,並進人傳播渠道,也需為導向結果的出現,連續向受眾施加接受資訊的強度***如廣告、評介等宣傳手段***。這樣才能使受眾自覺地向編輯選擇的目標靠攏。如果編輯的資訊選擇越準確,智化的週期越短,向受眾施加的接受資訊的強度越大,就越能引導受眾的興趣、愛好、求知、探索的想往,受眾的思想傾向也就越發與編輯的社會傳播目的趨同。因此,就往往出現廣大公眾被編輯導向的社會輿論所控制的態勢。這種態勢越鞏固,維持時間越長,就越能形成穩定、正常的社會局面。
一個時代的社會潮流、發展趨向,固然首先取決於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但只有當這種經濟和政治的基因,通過各種文化宣傳、理論教育,轉化為思想的、情緒的、意志的精神潮流,才能形成共同的社會追求、強大的社會輿論、統一的社會理想和道德規範。而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除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思想交流和知識傳播之外,主要的方式便是通過新聞編輯各種各樣、各級各類的大量讀物和聲像製品給廣大讀者、聽眾和觀眾以精神導向。
編輯導向是編輯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不可否認的客觀現實,不管人們對其認識與否,都不影響它的社會功利的存在。人類文化一方面為物質生產服務,一方面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遺產需要繼承,方得以延續人類的文明歷史。人類燦爛思想文化的選擇、優化和傳播,得益於編輯這個特殊行業。作為精神生產、文化建設、文化傳播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的新聞編輯主體的智化勞動價值,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使人們認同,而新聞編輯主體,也在不斷自我完善。在文化創造和文化傳播中,履行推動社會進步的神聖職責。
論文摘要:文化創造與傳播的性質決定了新聞編輯的特性,文化傳播的流程是選擇的流程,而選擇是編輝實踐的重要特徵。為大眾傳播是編樣活動的社會目標,因此,編樣主體履行社會職責,選擇、加工最好的精神產品,求得最佳的社會效果,是社會主義文化傳播的本質要求,編輯選擇的價值,是其社會導向,新聞編樣導向不是自然過程,而是編樣主體作用於編輯客體的結果。社會公眾被編樣導向的社會典論所控制的態勢越鞏固,維持時間越長,就越能形成穩定、正常的社會局面。
人類文明的遞進,社會的發展得益於文化傳播。文化傳播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無意傳播,二是有意傳播。有意傳播“是指一個民族或國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輸出或吸收他文化之文化元素或文化叢的現象。文化的有意傳播,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前瞻性。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媒介,而媒介的主體—編輯,在文化傳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因為編輯主體在精神生產中、在文化傳播中的智化勞動價值—編輯選擇,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本文試就在文化傳播中的新聞編輯選擇的社會價值’闡述觀點。
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社會文明就是在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中進行的。“廣義的文化有三層含義:一是自然的文化,即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環境,賦予它們人的因素。這是大自然的人化過程。二是社會的文化,即人類建立社會、組織生產、創造自身活動條件的群體智慧與業績。這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類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構建共同的心理狀態與文化結構。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化的過程。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往往泛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的創造不同於物質財富的創造。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直接動機是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而創造精神文化的直接動機則是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某種資訊傳達給別人,並和其他人共享精神文化的成果。創造精神文化既是人類社交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播。文化傳播是人類進行社會交往、形成社會關係的機制,是人類精神智慧的表現,也是通過空間擴充套件和通過時間延續人們關係的手段。如果某種文化的傳播停止了,那麼,這種文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文化既然是人類的一種智慧和手段,那麼,文化智慧的表現和文化手段的施展,就是人類‘以文化治天下’的創造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用語言、文字、音響、圖象、造型等把世界和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以及改造的成果符號化的過程,即人類頭腦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意識、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知識材料,按特定的符號規範、組合構成文化工程的過程。這個工程的結果便是文化知識成果,也可以說是精神產品,如圖書、期刊、報紙、雜誌、.畫展、文藝節目表演、文化陳列等各種具體的文化建築物。這些成果,是人類藉以生存和發展、交流與傳播,並用來滿足人們的審美享受和精神需要的。
編輯活動是參與人類文化創造的社會活動。編輯活動的基礎是文化生產,編輯活動的過程是文化產品的生產過程,編輯的成果又是可以傳播的文化成果。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文化生產正是通過人類的編輯活動而締結為成果,構成文化系統,並進人社會傳播網路的。我們從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的關係及程式中,可以看出編輯活動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重要的作用。
二、新聞編輯的特性
在文化傳播的各種載體中,編輯主體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由於編輯工作的物件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質,於是便分出諸如學術編輯、文藝編輯、美術編輯、新聞編輯等等不同型別的編輯。其中,新聞編輯是各種編輯最基本、最大量的一個類別。無論從事哪種新聞工作的編輯,都是以新聞資訊為物件的、在有意的文化傳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1。新聞編輯的廣泛性
新聞編輯是建立在廣泛採集新聞素材的基礎之上的。新聞編輯的物件是新聞稿件,新聞報道要求把人們日常的各個方面—生產勞動、政治關係、經濟活動、科學技術、社會現象、重大事件、自然環境、甚至宇宙、太空所發生的各種重要現象報道給人們。其範圍之大、之廣無所不至、無所不包。人類社會的資訊源是那樣的豐富、複雜、多種多樣,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被新聞機構、新聞編輯***記者***採集出來,構成新聞編輯的素材,這些素材越是廣泛、越是豐富,新聞編輯的用武之地就越廣闊,編輯的基礎就越雄厚。
2,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新聞編輯的直接結果,是使新聞情報資訊進人傳播渠道,參與社會交流。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注重時效。新聞的時效性,其特點就是新。讓最新的情報資訊得以迅速傳播,產生社會效益,是新聞編輯不同於其他類別編輯的特殊之處。如果編輯新聞的過程拖得過長,那麼,新聞就會變成舊聞。因為新聞的本源就是事實,事實總是同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動相聯絡的,迅速及時的予以報道,才能體現新,新才能產生時效,才能在受眾中引起反應。新聞的時效性決定了新聞編輯必須能夠及時地決定對一些新聞稿件是擇取還是捨棄。
3.新聞編輯的導向性
新聞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質的導向結果。編輯主體作為“傳播與受眾統一體”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與讀者的傳播關係,並在傳播場中控制傳播流向;另一方面,編輯將選擇、加工並通過物化***載體***的新聞產品,有意識地向受眾進行資訊、知識和思想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導。編輯主體以社會文化代表的資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新聞稿件的採編程式,裁決其可否進人社會文化傳播系統。這樣就決定了編輯導向的基本含義:W充任社會文化的代表,對社會具有協調、穩定的功能;***2***對將進人傳播過程中的文化產品按一定標準進行鑑審和傳播流向的調節;***3***以民族的傳統理性,社會的一般常規,完善或控制公眾的人格、志向和規範行為;***4***以文化功能啟發矇昧,引導輿論。
三、新聞編輯選擇及其社會價值
特殊的智化勞動—編輯實踐,在精神生產中發揮著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編輯作為資訊智化的承擔者,通過優化、選擇,間接性的、創造性的勞動,向自己的受眾進行知識和資訊傳播。例如新聞編輯就是代表社,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對讀者、聽眾、觀眾在思想意識、情緒、意志、行為上加以啟發、調節和導向,使其精神走向最大限度的與社會的思想、道德、行為規範相一致。
在一定意義上,精神生產、文化傳播的流程就是選擇 的流程,而選擇又是編輯實踐的重要特徵。我們之所以使用“編輯選擇”的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有所謂“選學”,這是專門從事文化選擇的學問,如詩選、文選等文學選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則是從眾多唐人詩歌中選擇出來的。當然,文化締構的選擇原則,涉及的選擇範圍要比文學選擇的範圍大得多。由於社會性質不同,政治需求不同,其選擇原則便有不同的要求。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今天,要特別注意文化締構的選擇性原則,要將那些科學、健康、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先進文化因素,選擇到社會主義新文化中來。其次,是因為選擇與編輯活動密不可分,選擇是編輯主體作用於編輯客體的中介。
1。選擇:文化傳播的本質需要
為大眾傳播是編輯活動的社會目標,編輯在精神生產中的作用完全體現在這一社會目標上。一種精神產品一般的都將進人傳播渠道,但並不是所有的思維成果都能以載體形式通過傳播渠道而面世,它需要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審驗、修正、過濾、優化的程式,這就是編輯選擇。從根本上說,這種選擇不是哪個人的主觀決定,而是受眾的需求、文化傳播的本質需要。所以,編輯選擇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從整個編輯系統到各個具體環節都貫穿著選擇的思想、選擇的方式、選擇的目的。編輯主體代表社會履行選擇的職責,保證精神產品既符合社會的思想、道德標準,又符合各層次受眾的需要。編輯選擇在傳播中,一方面要源源不斷地向人們輸送所需要的精神食糧;一方面充分發揮淨化的作用。若某項精神產品產生了不良社會效果,一般是在傳播場上發生的問題,而使它得以通過的往往是由於編輯選擇的失誤。雖然文化產品的產權屬於作者,但有質量問題的產品一旦進人傳播而產生了負效應,作者僅僅以“文責自負”是難以承擔社會對編輯的責難的。所以,文化傳播的本質決定編輯選擇的嚴肅性,而編輯必須嚴格履行社會賦予自己的職責,為大眾提供最佳的精神產品。
2.選擇:產生社會導向
編輯選擇的價值,是它所導致的社會導向。編輯選擇所依據的標準和質量目標是由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因而,編輯選擇價值的實現,即社會導向。
新聞編輯主體為大眾傳播的社會目的是通過選擇來達到的。選擇產生導向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因為,新聞雖然是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實的資訊,但它對社會中客觀存在著的不同政治集團、不同地域、不同利益階層、不同群體的人們卻發生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一條新聞釋出出來,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和效果,這是因為新聞真實同人們的立場、傾向相關聯著,也就是採用什麼新聞、釋出什麼新聞、接受什麼新聞、抵制什麼新聞,其中有很強的政治和利益傾向性。進步的新聞將社會導向進步,將人類導向智慧和文明;消極或反動的新聞則將社會導向落後,將人類導向愚昧和野蠻。而導向的把關就是編輯選擇。當然,選擇的關鍵是對新聞主題的把握,對新聞資訊的運用,而最終落實到對稿件的取捨。選擇什麼樣的稿件,甚至哪個稿件選擇哪個時機刊登都蘊含著某種社會效果。選擇的正確與否,不僅會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質量,而更重要的是社會效果。
編輯選擇產生導向是絕對的,只是程度不同,有時潛隱.有時明顯,有時微弱,有時很強。一般情況,編輯選擇都是優化型的,編輯的主觀願望和良好的社會條件都會使選擇產生較多的正值,使導向與社會發展保持同步。
履行社會職責,為大眾選擇、加工最好的精神產品,求得最佳的社會效益是編輯的良好動機和願望。但也有事與願違而出現一些負導向的問題。這是因為,編輯雖然遵循編輯工作的基本規律和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進行選擇,但要受社會的政治、經濟及編輯個體素質等因素的制約,還要受社會文化規範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在現實中,往往出現或者把受眾引向科學、文明與進步;或者誘惑他們滑向迷信、茫然與頹廢的現象。因此,在社主義條件下,對新聞編輯來說,必須解放思想、弘揚正氣、倡導科學、摒棄腐朽、迷信,進行先進思想意識的引導和促進社會發展。新聞編輯導向的基本功能,從巨集觀上講,就是進行社會控制,參與社會管理,穩定社會秩序,以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在一定條件下,編輯導向對於溝通黨、政府與群眾的聯絡,調整各利益集團的關係,規範公眾行為,緩解社會矛盾,維持平衡穩定,是行政干預所不能奏效的。
3.新聞編輯選擇的社會價值
如前所述,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性質的效應。正導向會使社會積極、健康、向上,呈良性發展的趨勢;負導向使社會頹敗、混亂、失調,呈難以駕馭的局面,可見新聞編輯導向的社會價值。
新聞編輯導向不是自然過程,而是編輯主體作用於編輯客體的結果,即使某項文化產品完成之後,並進人傳播渠道,也需為導向結果的出現,連續向受眾施加接受資訊的強度***如廣告、評介等宣傳手段***。這樣才能使受眾自覺地向編輯選擇的目標靠攏。如果編輯的資訊選擇越準確,智化的週期越短,向受眾施加的接受資訊的強度越大,就越能引導受眾的興趣、愛好、求知、探索的想往,受眾的思想傾向也就越發與編輯的社會傳播目的趨同。因此,就往往出現廣大公眾被編輯導向的社會輿論所控制的態勢。這種態勢越鞏固,維持時間越長,就越能形成穩定、正常的社會局面。
一個時代的社會潮流、發展趨向,固然首先取決於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但只有當這種經濟和政治的基因,通過各種文化宣傳、理論教育,轉化為思想的、情緒的、意志的精神潮流,才能形成共同的社會追求、強大的社會輿論、統一的社會理想和道德規範。而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除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思想交流和知識傳播之外,主要的方式便是通過新聞編輯各種各樣、各級各類的大量讀物和聲像製品給廣大讀者、聽眾和觀眾以精神導向。
編輯導向是編輯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不可否認的客觀現實,不管人們對其認識與否,都不影響它的社會功利的存在。人類文化一方面為物質生產服務,一方面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遺產需要繼承,方得以延續人類的文明歷史。人類燦爛思想文化的選擇、優化和傳播,得益於編輯這個特殊行業。作為精神生產、文化建設、文化傳播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的新聞編輯主體的智化勞動價值,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使人們認同,而新聞編輯主體,也在不斷自我完善。在文化創造和文化傳播中,履行推動社會進步的神聖職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