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畢業本科論文
做好電視新聞的報道工作,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電視新聞自身發展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研究
【摘要】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相對於新聞事件的一般動態性報道而言,即對新聞事實做深層次剖析的報道,要注意:一、選題;二、注意理論思辨性;三、強調各種表現手法的科學運用。
【關鍵詞】電視;新聞;深度;報道
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相對於新聞事件的一般動態性報道而言,即對新聞事實做深層次剖析的報道。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憑藉畫面和聲音,形象地對重大的新聞事件、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做背景介紹、有分析解釋、有歸納預測的新聞報道形式。西方新聞學概括深度報道是“以今日時態核對昨日背景,從而說出明日的意義來”。兩種解釋基本道出了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內涵。深度報道旨在揭示新聞事實的內部聯絡和因果關係,反映事實產生的原因、環境及其發展過程,挖掘深刻的社會意義,從而打破一事一報、一事一議的新聞報道舊框框。可以說,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電視新聞走向成熟的標誌,是電視魅力的具體體現,更是電視觀眾日益提升的收視心理、審美情趣的需要。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努力做好深度報道。做好電視新聞深度報道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題
首先,新聞深度報道是關於重大新聞事件、影響深遠的社會現象的深入報道。對於一般的不具有影響的新聞事件,尤其是偶發事件,新聞做得再長也不能算作深度報道。其次,有思想深度是深度報道的必要條件,但光有思想深度而缺少對新聞要素和事件意義的方面的深度挖掘也不能稱為深度報道。一般來說,深度報道的題材應具有這樣的特點:一是具有重大影響或典型意義;二是貼近群眾,是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三是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因此記者要把好選題關,要高瞻遠矚,嚴格按照新聞價值的標準來篩選題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深度報道收到較好的效果。正如中央電視臺1994年《焦點訪談》、1996年《新聞調查》的分別開播,就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電視深度報道在我國出現。這些節目的開創不僅表現在尖銳的潑辣的節目風格上,更表現在前所未有的報道思想深度與力度上。《新聞調查》是中央電視臺唯一一檔深度調查類節目,在百姓和高階都有著廣泛的影響。這裡,以《百萬大移民》為例:首先選題上內容深刻,具有巨集大的社會與現實意義。這期節目的選題是移民———寧夏西海固地區百萬大移民,在我國現在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1972年聯合國考察該地區後,定論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但是在這裡至今還生存著百萬居民。“在巨集觀經濟逐年增長的今天,西部山區的鄉村裡,還有人年復一年,過著這樣的艱難生活。他們不應該被遺忘”。對於這部分生存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的人們,40年來,百萬移民,已經、正在、將要搬遷到適合居住的地方。這個選題,反映了西部山區的貧困生活,也反映了政府在為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當地的移民由開始的扶貧移民,到後來改為生態移民,也為這種移民模式提供了經驗與範例,具有巨集大的社會與現實意義。
二、注意理論思辨性
彰顯新聞力量。具有較強的理論思辨色彩是深度報道的又一顯著特徵。深度報道的生命在於通過構思嚴密的邏輯力量,以精心的選材配以理性的思索,讓觀眾從中悟出道理。深度報道的思辨色彩可以表現在對於生活各個方面的理性思考中,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既有道德的、也有理論的。關鍵之處在於思辨出事實表面之下隱含的本質以及對本質的敏感和認識,以一種反思的態度進行思考,從而實現感染人、教育人、啟發人的社會功效,彰顯新聞力量。
三、強調各種表現手法的科學運用
深度報道在內容上對事物做多層次的主體化的展示和理性思索,但在表現形式上應是不拘一格因事而異的。既可以做成紀實性的,解釋性的,也可以做成評述性的;既可以做成連續性的,系列性的,也可以做互補性組合式的。深度報道傳播資訊豐富,具有強力的故事性與衝突性,這類報道在敘述上,運用調查、評論、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係、矛盾衝突及其相關的影響、發展趨勢等方面立體化報道新聞事實。電視可以對某一事件進行深度挖掘,進行多側面、多色彩、多層次、交錯、立體式的集中報道。《百萬大移民》節目通過在一個即將要搬遷的村子裡,原本46戶人家,最後工作人員只找到了兩家,其中一家的故事來敘述的。他們即將搬遷到的地方叫紅寺堡———寧夏最大的移民安置區。這裡從開始的戈壁灘,到現在的移民安置區,由荒涼變成居住區,由一個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到人口幾十萬的區域,中間充滿離開故土艱辛與大自然的抗爭,離家與貧困的衝突,但結局卻是幸福的。為我們展現了近四十年的歷史的縮影,資訊豐富,而且具有強力的故事行和衝突性。新聞深度報道在畫面上應具有高度的紀實性。電視畫面具有“再現性”、“現場性”、“概括性”等傳播特性,會使故事的講述更具表現力,更具趣味性,這有利於反映生活的原始面貌,展現時間發展的過程。新聞深度報道在解說上有著敘述的真實性,評論客觀。在進行電視深度報道時,不僅要有傳神的畫面,還需要有深刻、優美、契合畫面的、能夠讓畫面煥發光輝的解說詞。新聞深度報道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人文關懷應該成為新聞傳播的精神底蘊。對報道物件的主體性、報道的模式化問題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新聞深度報道以記者的調查行為為表現手段、以探尋事實真相為基本內容、以做真正的調查性報道為追求目標,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氣質。在我們日益發展的社會,我們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而一般的新聞報道也愈不能滿足我們對事件的瞭解與認知。我們想要了解更多、知道更多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因此,在今天我們需要這種新聞深度報道,而且是越來越需要。而這也是媒體發展過程中必要的階段,為了受眾,也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新聞深度報道的探索和實踐只是剛剛開頭,發展前景廣闊。所以,不管哪種形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增強深度報道的傳播效果。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電視是多種表現手段的綜合藝術。記者編輯要善於將像、聲***同期聲、效果聲、音樂***字幕等多種電視手段有機結合,科學運用,從而達到最佳的表現效果。
【參考文獻】
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節目2011年11月5日播出《百萬大移民》
範文二:廣播電視新聞寫作語旨意識研究
摘要:對於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編輯記者而言,在實際落實新聞內容寫作的過程中,要想提升新聞稿件的寫作質量,就需要其具備較強的物件感。在語旨這一角度下,需要結合廣播電視媒體本身的特點,立足於主播與受眾需求的角度,抓住寫作的語旨要點來提升新聞稿件的質量。本文對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語旨意識問題進行了研究,以期為進一步提高編輯記者新聞寫作的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寫作;語旨意義;研究
一、前言
在當前的媒體行業市場競爭格局下,面對新媒體所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廣播電視新聞這一傳統媒體要想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承擔起黨和人民喉舌之職能,並獲得受眾的認可,就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提高競爭力。在此過程中,對於廣播電視新聞類節目的編輯記者而言,其稿件的寫作質量直接影響新聞播出的效果。為了在滿足節目需求的同時,獲得受眾的認可,就需要編輯記者具有強烈的物件感,抓住語旨核心來提高新聞稿件的寫作質量。
二、要確保新聞稿件寫作內容能夠生動、形象且真實地還原新聞事實
在廣播電視媒體行業中,編輯記者就如同受眾的眼睛,由於受眾群體並非直接參與到新聞事件中,而是通過語言文字中的資訊內容來獲取新聞真相,所以新聞內容是否能夠充分地還原事件的真相,就依賴於編輯記者文字轉述與加工的質量。要想賦予新聞資訊內容以現場感,就需要在編輯文字的過程中,注重句子句型的應用。具體而言,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陳述句來強化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編輯記者在寫作過程中,主要是憑藉自己在新聞事件中的採訪與觀察來獲取資訊的,並對該資訊內容進行蒐集整理與加工來儘量還原新聞事實,確保受眾能夠透過編輯記者的眼睛重回新聞事件的現場,呈現出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新聞的核心就是傳遞資訊;而資訊的內容需要編輯記者在寫作的過程中,以再現新聞事件為出發點與歸宿,結合受眾的心理需求特點,以平等關係為基礎訴說新聞事件,將新聞事件的始末講述清楚。而採用陳述句來傳遞資訊,能夠確保二者間關係的平等性,將新聞事件的始末直接傳達給受眾,在避免受眾產生反感心理的同時,還原新聞資訊的真實性,實現新聞資訊的有效傳遞。
***二***以主動句式生動形象且逼真地呈現新聞內容
在新聞中,編輯記者一般會以主動句式來編輯資訊,此種句式在促使受眾更容易接受新聞資訊的同時,將新聞生動形象且逼真地再現於受眾面前。編輯記者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要儘量採用現在進行時句式來賦予新聞事件以生命力。通過運用主動句式,將新聞事件中的直接參與者的行為生動地再現出來,進而通過行為來展現新聞當事人的心態等一系列資訊,受眾在接收這一新聞資訊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被帶入到相應的情境之中,以新聞事件的再現來強化新聞質量。而如果採用被動句式,給人的感覺是在講述一件事情的結果,難以賦予新聞資訊以生命力與感染力,即使再真實也無法營造出相應的新聞畫面效果。
三、要確保新聞稿件的語旨關係能夠滿足新聞主播播報之需
在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中,主播作為新聞資訊的直接播出者與傳遞者,與編輯記者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語旨關係。受眾無法直接獲得編輯記者所編輯的新聞資訊,而是藉助主播的轉述來獲得新聞資訊。所以,廣播電視新聞資訊強調聽覺的重要性,並要求兼顧字幕內容,以更好地幫助受眾理解與接收新聞資訊內容。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記者要在充分考慮受眾需求的基礎上,認識到主播與自身所存在的關聯性,充分考慮主播在播送新聞資訊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確保所寫出的新聞稿件便於主播播出,以提高新聞播出的質量與效果。在實際編輯過程中,應從如下兩方面進行語旨意識的把握:
***一***以漢字的形式來轉述資料資訊
在電視廣播新聞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資料。在編輯資料資訊時,如果數字較大,像幾百萬、幾千萬這種數字資訊,就需要將數字以漢字的形式進行編輯,這樣在實際播送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主播還是對受眾而言,都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資料資訊內容。尤其是對主播而言,如果在播送的過程中,相應的數字是以阿拉伯數字進行表述的,如5430000萬,其在播送的過程中需要先過腦以確保資料資訊的準備傳送,而將其寫成“五百四十三萬”,就能夠確保主播第一時間流利且準確地傳達資訊,且受眾也能更好地接收資訊。而針對一些帶有小數點的數字,在編輯的過程中可採用“大約”等詞語,如“1516.1噸鹽”,可以寫成“一千五百多噸鹽”的形式,既不影響新聞資訊的真實性,也方便主播播送。
***二***要儘量採用短句
對於主播而言,如果在播送新聞資訊的過程中,語句過長會使其不好掌握語句的停頓,如果肺活量不足,氣息也跟不上,就會導致句子難以被完整地讀出,造成受眾理解上出現歧義,並直接影響新聞的播出質量。所以,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要儘量採用短句形式表達新聞資訊,確保主播在播送新聞資訊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在語義上的正確停頓,以實現新聞資訊的連貫播出,避免出現錯誤語義而誤導受眾。
四、結語
在電視廣播新聞媒體中,需要新聞編輯記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具備強烈的語旨意識,要從受眾與主播這兩個角度來編寫新聞稿件。一方面,要應用陳述句以及主動句句式,在與受眾搭建平等關係的同時,將新聞事件真實且生動形象地傳遞給受眾,以當好群眾的“眼睛”;另一方面,要從主播播送新聞資訊的角度出發,儘量採用短句,並針對資料數字資訊進行文字轉換,以確保主播能夠流程順利地播送新聞,進而為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陸雙梅.廣播電視民族新聞寫作的方法和誤區探究[J].新聞論壇,2013***04***:29-32.
[2]李佐豐,趙均,張武江.廣播電視語體研究回顧[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1***:70-74+83.
[3]康茜.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新訴求[J].新聞研究導刊,2015***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