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教育隨筆

  課題研究可以使教師對學生有新的認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去年,我校申請了泰州市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農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培訓及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思路,也使我對特殊家庭學生有了新的認識,給予更多的關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力去關愛這些學生,分析他們的學習現狀,尋找相應的對策。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開題會議令我豁然開朗

  開題會議上由課題負責人作課題開題報告後,市級、縣級各位專家提出了一些精準的問題給我們討論,而後又提出很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議。我清晰明確了我們課題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覺心中有底了。

  在我們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群體:特殊家庭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常常是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總是被單獨教育的物件。到底他們的學習現狀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況怎樣?我們很需要去多加關注這些問題。可是我們注意到也有個別特殊家庭學生各方面表現非常優秀,令老師也暗暗欽佩。這些表現優秀的特殊家庭學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鑑他們的優點去幫助那些學習困惑的特殊家庭學生呢?我想這就是我們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水平

  課題組定期召開會議,組織理論學習。 經常性閱讀各類教育教學雜誌,認真做好讀書摘記。充分利用網路拓展理論學習,及時瞭解當今社會發展趨勢,關注特殊家庭學生的概況,學習他人好的經驗。開展課題研究過程中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個案。我每一次在總結自己的教育案例時,都得到一次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遺憾。每每過後,我都會不斷督促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農村特殊家庭中學生的教育任重道遠

  當我越深入瞭解這些學生,我的心情越複雜。他們的境遇令人擔憂,他們是社會上最孤獨無助的群體,他們的心中渴望理解和關愛。有些特殊家庭學生因為愛的缺失,成績下降;有些學生由於教育不當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學生由於沒有正確的父母導向而成為問題學生。這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作為學校老師,我們應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愛。關心一下特殊家庭學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飽;天氣寒冷了,他們有沒有新增衣物。他們學習上有困難時,多給予幫助和支援,遇到挫折時多與他們談心溝通。還可以教育其他同學多幫助他們。讓這些中學生感覺到雖然遠離父母親,卻沒有遠離父母般的愛,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農村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遠。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笑對人生,健康成長!

  篇二

  我校自2009年3月起承擔了市級的一項關於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題研究。經過一年多的考察、研究、探索、實踐,在2010年12月結題,這一路的走來,收穫很多,感觸頗深,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我們的課題研究主要從學生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習慣三個子課題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考察、研究。

  1、 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範之前,我們教師要先為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通過一年來的培養和教育,學生基本上能夠對於長輩和老師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能夠做到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著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此次課題研究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裡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著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著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而這些,我們也發現學生們已逐漸做到。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物件,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們要求任教老師每天都佈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儘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我們在課題研究這一方面所開展的工作比較多,從開學初就強調各年級語文教師對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在學校進行比賽,並對獲獎班級進行獎勵,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三、注重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

  一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單靠學校教育是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而學生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教育更應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只依靠學校一個陣地,要隨時和家長取得聯絡,做好家長工作,請求家長在家裡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軌道上,成為學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業、課堂訂正讓家長簽名,這既能讓學生重視作業,按時訂正,也能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培養。在這一方面我們所做的工作有點欠缺,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於提高。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所承擔的這一項課題也具備一定的意義,我會繼續對於學生的養成教育研究下去,對於他們存在的問題深刻反思,幫助孩子努力改正。

  篇三

  現代語言學認為,口語交際就是交際雙方為了特定的目的,運用口頭語言和適當的表達方式進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口語交際並不是簡單地等於聽話加上說話。聽話、說話往往是單方面的活動,而口語交際則是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比單純的“聽話”、“說話”要求要高,除了聽得明白,說得清楚之外,還要根據物件和場合恰如其分地予以應對。據聞,歌唱家關牧村曾去英國訪問演出,在一次酒會上,主人開玩笑說:“你的歌喉太迷人,我們要用市長來交換你!”關牧村微笑著回答:“實在對不起,我只能把歌聲留給你們,因為來的時候我把心留在祖國了。”主人詼諧幽默,客人答話更是大方得體,既不失對外國友人的友好態度,又把自己熱愛祖國的一片真情充分地表露在他們面前。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乃是一種在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敏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的能力。教學實踐也證明聽話、說話的能力,是在長期語言實踐中歷練出來的。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方面許多專案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養成習慣,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那麼對於小學生來說,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應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有三個主要方面:

  一、規範與提高小學生的口頭語言。兒童進校前是在自然狀態下學習語言的,而且往往帶有自己的特定的方言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剛入學的兒童,其口頭語言普遍存在著缺陷,如說話不完整,缺乏條理性,用詞不當,夾帶方言土語,常有重複等等。兒童入學後,教師應注意用書面語言來規範兒童的口頭語言,要求他們堅持說普通話。在兒童表達時,教師隨時、及時地糾正其語病,並要求他們說話完整清楚,讓對方聽明白。

  二、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求他們“聽人說話領會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三、要注意言談舉止,講究文明禮貌。有沒有禮貌直接關係到口語交際的效果,“問路不施禮,多走二十里”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一、結合生活實際練習。

  在訓練口語交際的方法上,強調的是雙向互動,這是不同於以往說話訓練的一個顯著的特點。也就是說,我們的訓練都是現實的口語交際,至少也要讓學生感到是現實的口語交際。用於永正老師的話說,就是抓住生活中提供的交際機會進行口語訓練,或者是在課堂中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是相當頻繁的,我們要善於抓住生活中提供的交際機會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如:開學了,班上來了插班的同學,老師便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和“互相介紹”。學校開展讀書活動,老師在班上組織學生進行“小蜜蜂讀書交流會”,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介紹給大家,把自己一些好的做法或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因為某些原因需要調課,請學生幫忙找科任老師協商……筆者就曾經有過這麼一段經歷:老師正在教室裡和孩子們一起興致昂然地陶醉在課文的情節中,可是隔壁教室卻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吵叫聲,影響了大家的學習。學生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向門外、窗外投去很不滿的目光。老師便抱歉地對孩子們說:“大概是別班的同學在玩遊戲或比賽什麼的,太激動了。這可怎麼辦呢?”老師的話音剛落,學生便七嘴巴舌地幫助出主意:“去向他們提意見。”“找上課的老師說一說,讓他們注意點。”“好,咱們就派代表去說一說。”

  像這樣的例子是不勝列舉的,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就能夠發現不少有意思的口語交際訓練的課題。

  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不可能事事都在生活中進行,所以大量的口語交際訓練還是模擬性的,即採取創設交際情境的方式進行口語訓練。以下是於永正老師的一個課例。

  於老師一走進課堂便對小朋友說:“這節課我來畫幾朵美麗的菊花,小朋友一邊看一邊練習說話,好嗎?”說著,便伸手去拿彩色粉筆。可是,粉筆盒裡沒有彩色粉筆了,於是抱歉地對小朋友說:“真對不起,老師太粗心了,沒有彩色粉筆,這可怎麼辦呢?”老師的話音剛落,小朋友便七嘴巴舌地幫助出主意:“去借!”“去向一***1***班的李老師借!”“可是怎麼借呢?該向李老師說些什麼呢?”這樣老師就把兒童帶入情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老師告訴小朋友,借東西要說清楚借什麼,借多少,還要注意使用禮貌語言。當兒童領會了怎麼說之後,老師便在課堂上組織他們進行演練。

  通過抓住契機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師還要有雙重的角色意識。教師和學生,除了構成教與學的雙邊關係之外,還要像日常的口語交際中的某甲、某乙那樣,構成交際關係。

  二、通過讀寫促聽說。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孤立地發展的,口語交際能力與思維能力等息息相關。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也直接影響著口語交際的能力。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並組織交流討論。要抓好朗讀、背誦、複述,注重語言積累,注重語感培養。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多讀報紙,多思考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等等。這些訓練抓好了,就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