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活動教育隨筆

  中班學生開展主題活動,讓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那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中班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主要讓幼兒感受所住地方和家鄉的美及其發展變化,是以幼兒的真實環境而定的。其主要目標是:

  1.能知道和說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名稱、地址***,學習用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當地的物產和風景特點,愛自已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自豪。

  2.進一步瞭解和關心幼兒園及家庭周邊環境,懂得愛護幼兒園、社群環境;

  3.會用遊戲、繪畫、製作等方法表現自己對居住地方的認識及情感;有建設、美化家鄉的美好願望。

  4.能連續走30分鐘,有一定耐力;練習接力快跑和跳格子。

  5.體驗樂曲的輕快風格,遵守音樂遊戲的規則。

  6.愛護公共財物,會正確使用;會保管好個人物品,注意不丟失。

  主題活動目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指南針,它既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既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準。在實施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為實現其主題目標,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師生共同創設主題活動環境,為實現主題目標做好準備。

  1、主題牆

  在活動前,我們與孩子共同佈置了“我的家鄉”主題牆,首先讓孩子認識、瞭解的特產、家鄉建設等,並提供了相關的報紙及圖片。其次、讓孩子收集家鄉的照片、圖片,並講一段關於家鄉的特產、傳說、看法等,瞭解家鄉的面貌。

  2、區域活動

  美工區: 收集各種廢舊紙盒,提供彩筆、彩紙等,學習用將紙盒壓扁剪出陽臺及窗戶的方法制作樓房並進行裝飾。

  益智區:提供中國地圖、江蘇地圖及地圖,讓幼兒嘗試找找自已的家鄉、所在社群在相應地圖上的位置。

  閱讀區:提供小動物頭飾、商店場景,引導幼兒分別扮演角色,表演“小兔子開鋪子”。

  建構區: 提供積木、各種塑料拼插玩具,建造社群內的各種公共設施:街心公園、馬路、沿街商鋪等。

  家鄉小吃店:投放橡皮泥、皺紋紙、泡沫紙、半成品小吃等,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家鄉的小吃,並進行角色遊戲。

  二、組織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主題活動目標的實現。

  1、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是實現主題活動目標的途徑之一。《我們居住的地方》實施時間為兩週,我們利用各領域、各學科的特點,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與家鄉土特產往往有很多接觸,他們比較愛吃的乾絲、魚湯麵、黃橋燒餅、蟹黃湯包、溱湖八鮮等。於是,我們圍繞孩子熟悉的事物開展了健康《我愛吃……》活動,讓孩子瞭解特色小吃的歷史,以提升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而使他們獲得豐富的社會情感體驗。又如:在社會《我們的家鄉》準備了風景圖片、地圖等。通過演示課件,幼兒比較直觀形象地瞭解的風景名勝。並進行“我是小導遊“活動,加深了幼兒對風景名勝的認識。同時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從初淺的瞭解家鄉到能用語言描述家鄉,無形中愛家鄉的情感得到深化。再如:通過語言《愛心小屋》,使孩子們知道了鄰里之間要互幫互助,懂得了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感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美術《雄偉的橋》,讓幼兒瞭解家鄉一些有名的橋,並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和製作家鄉的大橋等等,讓幼兒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豐富幼兒對家鄉的認識,表達自己所看到的家鄉與家鄉變化的現象,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家鄉的風貌,居住的社群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形成“大社會”“大家庭”的概念,使幼兒關心社會的人與事,更好地激發他們愛家鄉的情感。

  2、《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家鄉變化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處於社群中心有力的地理位置,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參觀了小區內的優美環境以及各種設施裝置:高聳的居民樓房、優美的小區綠化、社群醫院、超市、郵局、社群服務中心、社群商店。親身的體驗使孩子們在耳聞目睹中真正感知了家鄉的發展與變化,體驗了小區優美環境給人帶來的舒適感覺。

  三、家園共育,雙管齊下,共同促進主題目標的實現。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長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前,就利用小紙條,校信通等方式,向家長說明進行本主題的目標,及需要配合的方面:

  1、請家長利用雙休日,有意識地帶幼兒參觀自己居住的小區,遊覽家鄉的風景名勝,並向幼兒介紹本地民間傳說、土特產和近幾年的變化。

  2、請家長幫助收集相關家鄉特產的標誌,回家途中引導孩子觀察馬路上的標誌性建築,以繪畫的方式記錄看到的,家長可幫助加上簡單文字說明,並帶到幼兒園來和孩子們分享。家長的配合在活動中顯而易見的,是一些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讓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有話說,知識得到了交流與分享。

  有效的各類活動使主題目標得以實現,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讓幼兒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眼睛,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使他們從多個領域將對家鄉模糊、零散的經驗加以整合、提煉,對自己的家鄉進一步加深了了解,知道家鄉的特產有那些,瞭解了家鄉的風景名勝,從而對家鄉有了一個全面的感知,萌發了“我是人”的自豪之情。

  篇二

  在《不一樣的我》主題活動中,社會《多麼了不起》的教學活動,重在讓幼兒感受到被別人讚美的快樂,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同時,要引導幼兒正確看待同伴的讚美,快樂大方地接受並進一步展示優點。另一方面,教師要由衷地讚美幼兒的優點,而不是敷衍了事。因此,在活動前,教師要對每一個幼兒進行細緻、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價。

  在本次活動開始時,我給幼兒一定的自由交流時間,讓他們通過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看見對方的優點。我在巡視時,發現幼兒交談熱烈,想當然下一環節的“讚美”一定很精彩。可事實卻讓我失望了,大多數的孩子不會善於去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要麼出現冷場的現象,要麼出現千方百計去尋找別人的缺點,有點“酸葡萄”心理。我想現在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有這麼複雜的思想,真是讓我們老師提高了“警惕”:如今教育的重點在哪裡?我想幼兒階段德育比智育更重要,當然這也是絕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所認同的,只是如何有效地實行,更需要我們去努力!

  篇三

  幼兒期是社會性交往能力初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良好的社會性交往對人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班幼兒正是社會性交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由於這個時期的幼兒在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增強,社會交往範圍逐漸擴大,孩子們已開始願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於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他們不知道如何獲得朋友,如何與同伴相處。因此,我們試圖通過《我們都是好朋友》這一主題引導孩子有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知道朋友的意義,嘗識運用多種方法瞭解,關心朋友,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正確方法。體驗與朋友交往、合作遊戲的快樂,真正體會到朋友越多越快樂的心情。

  在主題活動中,圍繞“認識自已的好朋友—體驗快樂—朋友怎樣相處”這一軸線進行了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學科、各種區域活動等進行。如:認識自已的好朋友:就安排了音樂舞蹈《認識你呀真高興》 、手工《我的好朋友》、故事《朋友船》、綜合《採訪朋友》、歌曲《朋友越多越快樂》。體驗快樂:安排了體育《合作真快樂 》、《幫助朋友》、兒歌《團結友愛親又親》等教學活動:朋友怎樣相處:安排了綜合《快樂公寓》、社會《神奇的話》等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美術區提供了一些紙以及一些廢舊材料,如:紙盤、毛線、瓶子等,讓他們空餘時候可以製作一些禮品,送給自已的朋友;閱讀區設定分享閱讀區,為幼兒間合作閱讀創造氛圍;建構區:投放多種的建構積木,數量充足,使幼兒能與同伴合作搭建物品。娃娃家:針對“朋友到我家“這一話題引導幼兒討論,鼓勵幼兒到娃娃家做客主人熱情地用多種方法招待客人。還讓孩子們帶來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與同伴分享,體驗了與同伴分享的快樂。在活動中注重面向全體幼兒,同時又注意個別差異,特別是膽小、性格內向的孩子更要鼓勵他們與人交往,培養其社會性交往能力,形成活潑開朗、自信的性格。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孩子們不僅在各種活動中認識到朋友的意義,學會了和朋友交往,體驗到和朋友在一起的愉快心情。而且還鍛鍊了語言表達、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身體協調等能力的發展。不足之處,沒有充分的利用班與班之間的幼兒資源,開展交往活動。從而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可在今後的活動中深入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