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好文章

  “職場如戰場”,業績考核、人際關係、職業競爭等,讓上班族的“職場人生”壓力倍增,怎麼才能在職場上一直走下去?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為何沒有年薪百萬?因為只努力是不夠的!

  引言:我們總是在成功的人身上找自己可以複製的路徑,但事實和概率告訴我們,有很多成功模式是不能複製的,比如說極佳的機遇,強有力的家庭背景,無人比擬的天賦等等。人和人其實都差不多,但是出發點不一樣決定了每個人的人生千差萬別。如果“35歲前年薪百萬“是一個成功標誌,那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篇文章是一個非常好的解答。

  許多人都是吹牛逼的,什麼BAT裡面年薪過200萬的***包括股票***,還是程式猿怎麼可能,這收入是副總裁或者資深總監的收入了,BAT例如百度T6,騰訊T3,阿里P8以上都是動嘴的人了,碼農拿百萬年薪真可笑。

  金融行業裡面最頂尖的基金經理,平均年薪是80萬,全國幾百個。你一個諮詢行業的中層能幹過基金經理?別人都操縱幾十億資金就是玩錢的。

  這麼說吧,年收入百萬的人,老闆階層要佔80%以上,尤其30左右年薪百萬太難了。

  拿統計資料說話

  為了說明百萬收入階層的,來看個具體的資料,廣州2013地稅局的記錄如下:

  1、廣州常駐人口是1200多萬,加上流動人口的確有1800萬。

  2、公務員收入當然統計在裡面,而且平均工資超12萬,大部分人是被平均的,能有30%收入過12萬很不錯了,國內某號稱平均28萬的通訊巨頭,能有25%過平均數不錯了。一個部門老大能拉3,4個平均數。

  3、這裡面還要剔除各種富、官2代。

  4、廣州市發達城市,高收入人比例遠高過全國的。

  確實地稅局會遺漏部分資料,但是考慮到以上因素,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高收入人群的年所得集中分佈在12萬元至30萬元之間,共有145091人,佔申報人數的76.87%;100萬元至500萬元的申報人數為5482人;500萬元以上的申報人數為422人,廣州總人口是1800萬。不要低估地稅局那些人水平,這直接和政府效益掛鉤,而且百萬以上人數是比較顯眼人群,不容易逃。

  5900個人裡面90%都是35歲以上人群,25~35歲人口是250萬,百萬以上是590個。比例約4000分之一。也就是說無論你怎麼努力,看多麼勵志的書,看多少牛人演說,35歲以前要百萬年薪,至少證明你是人群裡面4000挑一的會賺錢的人才,或者說白點你有沒有這命。人猝死是小概率事件吧,其實科學統計人猝死的概率是3000分之一。

  也就是說,35歲前年薪百萬的概率,比猝死還低。

  許多人直觀感受身邊百萬收入人很多,比例沒這麼低才對吧,我上高中班主任和我每天說,某省重點高中某班10個人上清華北大,好像和砍瓜切菜一樣容易,其實這是過度掐尖造成的,人類的錯覺總是把眼光集中在那幾個超級明星身上,忽略大部分普通人,其實在該省能上清華分數線比例約為3000分之一。

  高收入人比例很多也是我們的錯覺,一說高薪就是IT行業總監,投行,殊不知道這些單位本身就是和省重點高中一樣門檻高的普通人無法進,而裡面特定的職位更是類似裡面重點班一樣都是人精中人精。

  牛人經驗是否可以複製?

  勵志演說,牛人自傳的成功經驗註定無法複製,如果人人都能複製,那就證明非稀缺資源沒任何價值,作為借鑑大概可以。

  牛人的經驗真的可以複製嗎?我們可以舉例樓上3000+的一個帖子來分析下。

  這個人帖子資訊量很大,我大概蒐集如下重要資訊:

  1、認識許多富二代,甚至是全省全10富二代,但是如何認識的沒說。

  2、當年拉了幾個省部級官二代。

  3、認識許多大佬,甚至和大佬面對面接觸,而且能籌集到錢和稀缺資訊。

  4、自己非富官2代。

  真屌絲不光是經濟實力也包括人脈,社會資源,見識層面的薄弱,認識那麼多官2代,富二代,還有業務合作,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怎麼可能做得到?

  前面說法有誤,騰訊是T3.3開始大部分動嘴的。廣州收入水平肯定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稅務局統計數字並無區分富二代。所以不要過分糾結具體數字,誤差肯定有,但是不會差的離譜。

  其他行業可能不清楚,IT行業可以說下,目前國內風向標大公司可以到百萬年薪的職位,其他類似:

  百度T10,科學家級別工程師,人數的清,大部分ACM程式設計比賽拿過金獎。

  華為19級,部分18級。對應3級部門主管。HW從5級主管開始就是動嘴的了。

  事實上,百度T6***年薪40萬左右***開始,已經是大多數IT工程師瓶頸了,哪怕裡面許多包括清北等名校CS畢業工程師。華為17級以上除非社招,以前升遷的快的也是趕上好時機和自身努力。大部分都是00年以前進來骨幹員工升上去的。

  無論在哪個團隊,真的混的好的就那幾個頭,大部分人還是炮灰,曾經為20—30%薪酬漲幅企圖跳槽以上提及某單位,但當我看到晚高峰時候,以上單位大量班車堵塞交通時候,哥想通了,哪裡都是打工混飯吃,又何必呢?只有跳出這個圈,才能真的實現自我價值的突破。

  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很平凡的,不怎麼成功的,只有不到1%的人,能取得相對成功。

  大部分故事是有隱藏的成功背景

  我身邊也認識一些80後已經幾千萬資產了,有的是做遊戲開發,有的進軍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有的是銀行分行副行長***年薪過百萬***,他們對外人一定會說靠自己能力打拼的,但是很少說創業的啟動上百萬資金來源,或者升遷速度那麼快?

  人到一定水平,差距不大的,社會上許多大小勵志帖都是被包裝過的:

  王石不會告訴你他有省委高管的岳父;

  任正非也不見得有他自傳吹噓的那麼神奇,他的早期積累都是靠他副省長的岳父拿到國企鉅額訂單發家的;

  陳歐也不太喜歡提到他市委的爸爸,沒有這樣的家庭,能這麼早出國深造,有投資家願意主動投資他公司嗎;

  柳傳志爸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等國企擔任高管,是智慧財產權界鼻祖,擔任中華全國,亞洲太平洋律師協會理事,能和小平直接書信來往,死後葬在八寶山的,柳傳志的發家靠國企轉制,其父在其中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

  馬雲屬於最弱的了,他爸是浙江曲藝協會副祕書長,馬雲發家做黃頁接的都是政府單子,你以為一般人能接得到政府單子嗎;

  孟非也一直聲稱自己工人,但不會告訴你他江蘇電視臺高層的爸爸,不然一個非科班主持人怎麼能上鏡機會;

  許家印岳父是***高層;

  萬達王爸是副省級幹部,26歲就成為政府辦公室主任的處級幹部,一般人要成為到這個職位起碼要36歲;

  任志強爸是住建部副部長;

  唐駿沒關係,只能靠胡編亂造吹捧自己,而且最終也是3流角色。

  比爾蓋茨外公是美國國家開發銀行行長,爺爺是某大公司老闆,母親IBM董事,和IBM董事長有交情,推動將IBM的PC的DOS作業系統外包蓋茨,而且蓋茨當時也沒能力開發DOS,是花錢從一個創業型小公司買的專利。蓋茨父親是美國著名律師事務所所長,微軟幾次關鍵案子都是老蓋茨親自打的,不然微軟早完了。

  巴菲特父親是美國國會財經部議員,交往物件都是高盛CEO這些的人,價值投資理論創始人是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結果上世紀30年代破產,巴菲特投資中國股票回報率沒有他吹噓那麼神奇,無論是中石油還是比亞迪,在中國投資家能做這點業績的太多了,巴菲特發家史靠訊息靈通買到許多潛力原始股,價值投資論只是障眼法。

  李開復父親是國民黨四川省高官,國民黨中央,立法院立法委員,是名副其實的政界名人,李開復自傳很少提及;

  李嘉誠丈人舅舅是香港的鐘表大王,香港的規矩是有有實力擔保人才能做生意;

  潘石屹離婚後靠現在富豪老婆發家的,祖上也是舊社會軍閥;

  劉永行兄弟祖父是劉文彩,是集官僚、軍閥、地主於一身的臭名昭著的反動人物,而不是他聲稱的屌絲農民出身而逆襲,發家後也一直想為祖父翻案;

  馬雲祖上也是舊社會的軍閥,宗慶後祖父是張作霖手下的財政部長,京東劉強東祖父是舊社會大地主;那些曾經被打倒的軍閥,地主,官僚並沒有被徹底打倒,他們的子孫後代又在物質,精神上統治著這片土地。

  而且中國許多隱形官、富2代實力一點都不比上面許多人的人差,只比較低調,你會知道某位知名湘企業搬遷到北京,就是被某當地高院院長,省委高官的兒子玩殘的嗎?你會知道2代們玩基金和資本運作,上百億現金流無壓力嗎?許多壟斷性國企,軍隊,銀行的肥缺都是官、富2代世襲的嗎?

  白手起家的人真心不多

  以上比較負能量點,事實上白手起家的也是有的。主要有以下3類人:

  1、搞專利賺錢,國外的有喬布斯,孫正義,國內的李彥巨集,史玉柱算,他們在任何條件下都能發家,但是這種人實在太少了,也不會關注這帖子。

  2、會利用訊息不對稱專空子合理利用規則,張近東就是靠販賣玉米撈第一桶金,吳仁寶是早期倒賣鋼材發家,後期學倒賣鋼材的人就違法坐牢了。這個原理和打籃球一樣的,你運球速度快別人就是阻擋犯規,別人快那你就是帶球撞人。在中國的這類白手起家人群是最多的,當然對能力要求是極高的,需要對國情政治有透徹理解和合理利用規則。網際網路上搞投機屬於2。

  3、如果以上能力都沒有,那就是第三種,依附權貴獲取壟斷資源。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1、2種人的能力,那就只能靠3了,最高票的通篇在教你如果攀附金主,也容易上手學,所以人氣比較高,但是要明白一點,這個世界除了血緣關係,其他任何人與人的交往都是有條件的,都是利益的交換關係,再好的朋友你來而不往試試看?如果金主肯在你身上有實質性的投入,那麼你能為別人帶來什麼?

  最後再說下前面基金經理的問題,平均80萬這是業內計算出來,媒體公開報道的。

  基金經理也是被嚴重神話的一個行業,明星基金經理或者擔任總監級別的,確實在牛市可以拿到300萬甚至更多,但是60%基金經理的稅前收入就是60萬元以下,這在規模200億以下、排名在30名開外的基金公司中特別普遍。

  如果公司規模是在第60名開外,他們的年收入是低至50萬元以下;

  外界盛傳的百萬年薪基金經理,大部分是在資產規模達到500億以上,規模排名在20名以內的基金公司。這樣的人數占人群2成都不到。

  篇2:告訴你有益健康的職場壞習慣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就連日常生活中一些公認的壞習慣也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就連日常生活中一些公認的壞習慣也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一面。英國《每日郵報》為大家列舉了11個這樣的“壞習慣”。

  1.合理發怒有益血壓。

  沒錯,生氣會讓人血壓上升。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發現,在壓抑的情況下恰當地以憤怒迴應,血壓不但會維持正常水平,製造壓力感的激素———皮質醇的分泌量也會相應減少。

  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讓人多了一份積極的心態和掌控感;該出手時不出手,畏縮不前、極力剋制內心情緒,壓力激素反而會驟升。長此以往,心臟病就會“盯上你”。

  2.電子遊戲幫你鍛鍊。

  誰說玩電子遊戲讓人變胖?美國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在玩電子遊戲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體因此消耗更多的能量。阿萊特。佩裡博士認為,如果不能參加真正的體育鍛煉,玩遊戲也能幫著減肥,至少比傻坐在沙發上,吃著薯條看電視好,但前提是玩的時間不能太長。

  3.說點粗話緩解疼痛。

  說粗話是被人不齒的壞習慣,但卻有緩解疼痛的好處。心理學家理查德。斯蒂芬博士認為,說粗話和腎上腺素的調節作用有關,它加重了人的侵略傾向。

  研究表明,一個人越想侵犯別人,他對痛越不敏感。我們的祖先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接受外科手術時,嘴裡都會咬塊木板,其實他們完全可以破口大罵,減輕痛苦。

  4.偷點小懶助你長壽。

  公共健康專家皮特。亞科斯特說,天天早起,忙忙碌碌的人可能過早地“鑽進墳墓”。不時地偷個小懶,不僅能減輕工作壓力,還是長壽的關鍵。研究表明,中午小憩片刻比打網球更有助長壽。老人總是跑步鍛鍊反而會消耗本來用於細胞再生或抵抗疾病的能量。心理專家稱,就算躺在家裡做白日夢,那也是大腦在處理重要的資訊,你的思維反而更活躍。

  5.短期壓力增強記憶。

  長期的生活壓力,如離婚等,能破壞人的免疫系統,讓人容易感染。但布法羅大學的研究發現,短期的緊迫性事件能提升大腦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

  這是因為,壓力激素影響大腦主管情感和學習能力的部分割槽域。壓力劇增會使傳遞資訊的物質———穀氨酸鹽的傳播速度加快,從而增進記憶力。

  6.逃避家務能防過敏。

  有研究認為,過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暴發都是因為現代社會太乾淨了。但是罪魁禍首不僅僅是灰塵。布裡斯托爾和布魯內爾大學的調查表明,孕期或產後的婦女經常使用清潔裝置,孩子7歲以前易患哮喘的機率會升高41%。因為一些室內清潔劑釋放的化學物質會嚴重損害兒童的呼吸道。

  7.吵鬧音樂激發腦力。

  參加搖滾派對,調高音樂的音量都有助於激發大腦的活力。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人內耳裡的球囊只對超過90分貝的音量敏感。而球囊和大腦處理性、快樂和飢餓感的區域相連。如果通過高分貝音樂的刺激使這些慾望得到滿足,我們內心就會非常平靜、幸福。不開心時,可以用高分貝音樂激發你的“快樂激素”。

  8.碳酸飲料可防痴呆。

  儘管面對腐蝕牙齒、導致肥胖的威脅,但格拉斯哥蘇格蘭大學神經學專家的研究發現,每天喝2罐碳酸飲料能將人的記憶力提高20%,有效預防老年痴呆。因為大腦中的海馬區域在血糖上升的刺激下,會變得非常活躍,而老年痴呆患者的海馬區域功能衰退,海馬體萎縮。

  9.煩躁不安可以減肥。

  在椅子上左右搖晃招人討厭,但是美國梅奧診所的專家發現,坐立不安的人要比普通人更苗條。無論是敲打桌子、渾身亂顫,還是伸胳膊蹬腿,打哈欠,這樣的人每天都要多消耗350卡路里的能量,每年無形中減肥9—27斤。所以胖人們不要總抱怨找不到合適的減肥方法。

  10.被子不疊殺死塵蟎。

  哮喘症患者最好別疊被子。因為房間裡的塵蟎在乾燥、暴露的環境中不易生存。而疊好的被子容易保留人體的溫度和汗液,給塵蟎創造生存條件。研究者斯蒂芬。普賴特勒夫博士說:“把被子攤在床上,裡邊的潮溼氣體很快就會幹燥,而外部的溼氣又無法進入,各類蟎蟲會脫水而死。”

  11.平日小賭趕走抑鬱。

  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賭徒比常人心理更健康。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狽⑾鄭?炅涑??5歲的人蔘加適度的賭博遊戲,比如每週去一次賽馬場,他們的大腦會更加活躍,善於與人交流。上歲數的人,在網上玩點線上撲克遊戲或者電子賭博遊戲,能有效排解抑鬱,阻止大腦早衰。

  篇3:面試時說話很重要,絕不能說這12句話

  “每年我們都會看到很多調查或者投票,其中會列舉求職者在面試中做的一些愚蠢的事,或說的一些無禮的話,”作為跨國企業的代言人和文章“拒絕嚴肅,在你的工作中保持幽默感”的作者,邁克爾·克爾這樣說道,“所以,顯而易見有些人仍然尚未意識到:你在面試中的回答非常重要,那是對你的考核。”

  人事經理通過面試評估你是否適合此職業,他會依據你的創造力、反應力、你的情商以及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所以記住這句話:結果不僅取決於你在面試中說了些什麼,還取決於你是如何去表達它們的。“你的聲音,你的肢體語言都將被仔細觀察,藉以作為衡量否勝任你能他們所提供工作的另一項指標”,Kerr說道。

  面試中絕對不能說的12句話:

  ■“我真的很緊張”

  即使你真的前所未有的緊張,不要說出口,沒有公司願意僱傭一位缺乏自信的員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誠實並不是最好的手段,在成功之前要學會掩飾!”Talent Zoo網站的總裁艾米·胡佛提醒道。

  ■“讓我們談談報酬問題”

  不要在面試一開始就討論薪水問題。Kerr談到:“專注報酬多少會讓老闆亮出對你的紅牌——你只是為了錢而來應聘,並沒有什麼其他深層次的考慮,”他解釋說。“招聘者越來越傾向於尋找和他們使命以及價值觀類似的人才。”而關於薪水的討論應該安排在面試最後。

  ■“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在乎***這份工作***/對工作太認真了”

  當然,避免主動談論自己的不足,除非你被問到:”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Kerr說。

  如果你恰好遇見這類的問題,最好避免上面的回答。每個人都想掩飾不足,所以他們也會在面試官圍繞這一區域提問時盡力繞開,Hoover說。“你應該做的是花時間思考你真正的缺點是什麼,並坦然承認它們。”

  ■“我真的非常需要這份工作!”

  不要表現出絕望。Kerr建議道:”絕對不要說,因為自己現在處境有多麼糟糕,所以真的非常需要這份工作。招聘者可能會將這種絕望視為一種軟弱,另外,他們需要的是尋求獲得長期職業發展,而非僅是希望得到一份工作的人。”

  ■“我現在的老闆/上司非常差勁”

  永遠不要批評你的前任老闆或者公司。“就算面試官引導你,也不要這樣做,”Hoover說。“這種行為不僅不會讓你被高看,而且面試官會認為你是一個滿心怨憤,態度消極而且斤斤計較的人。這同樣證明未來你可能會在背後說老闆或公司的壞話。——這甚至可以視為一項測試:檢驗你是否會發表詆譭他人的言論。“

  ■“我需要……”

  避免讓談話全部圍繞你的需求。“這是該討論他們的要求和你能做什麼去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時刻,”Kerr這樣強調道。“只關心自己的需求顯示你是一個很難和團隊合作,而且不會長期留在公司的人。”

  ■“你知道我們什麼時候結束***面試***嗎?”

  不要給面試官留下你很匆忙,或者你還要去別的地方進行面試的印象。“本來30分鐘的面試,如果一切都很順利,可能就會變成90分鐘,但如果你看上去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地方要去,面試官絕對會馬上對你失去興趣”Hoover解釋說。

  ■“我很喜歡貴公司的福利津貼”

  “不要顯示你有多愛公司的福利津貼,如每個星期三、五會提供免費點心。同樣地,這會導致***面試官認為***你更在乎這些好處,而不是工作上的貢獻。”Kerr如此說道。

  ■“無可奉告”

  除非面試官問涉及個人隱私、非法或讓你感到非常不舒服的問題,否則你該回答他們的疑問。

  “面試絕對不該是無可奉告的時刻,它會讓你看上去有所隱瞞或毫無準備。”Kerr說道。

  ■“工作第一年有多少帶薪假?”

  Hoover表示,你不會想留下打算用病假儘可能避開較多工作時段,同時還能領薪水這樣的印象。她建議,避免這型別的問題,除非後續和人力資源談到相關的利益。

  ■“我正在離婚/懷孕/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Kerr建議不要談到私人問題。這可能被看做亮紅燈的主要原因——你無法處理好個人私事,這是否會影響你工作中的表現。

  ■“我沒有任何問題要問”

  “當被問到對他們是否有疑問時,不要回答“沒有”,這會讓你看上去對面試毫無準備,或者更糟,對這份工作或者這家公司毫無興趣。”Kerr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