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茶文化是包括茶園林、茶製作工藝、茶藝、茶道、茶禮儀及與茶有關的眾多文化現象的綜合體。那茶文化旅遊的開發現狀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起步晚,開發程度低。普洱市發展茶文化旅遊發展起步晚,旅遊專案開發程度低,產業規模小,發展緩慢,沒有形成特色鮮明的旅遊品牌,市場知名度較低,缺乏市場開拓經驗和旅遊經營管理經驗,而且沒有明確的市場目標定位,因而,在市場競爭中暫時處於劣勢。

  2、旅遊產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區茶旅遊資源呈零散分佈,整合度低,茶產品的組合度較低,主要以茶園觀光作為茶文化旅遊產品,其市場需求侷限較大。茶文化旅遊本身就是以閒靜、淡泊為特徵的“冷”休閒活動,缺乏強刺激性,如不提高組合度,就難於構成觸動大量遊客出遊的專門動機。

  3、產品的文化含量不夠,特色不鮮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遊產品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顯不足。由於茶文化旅遊內容不豐富、不飽滿,大大地影響了普洱茶文化旅遊產品的整體形象,因而沒有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獨有的閃亮賣點,形不成市場競爭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遊缺少必要的旅遊活動內容和旅遊業態支撐。旅遊的過程要有豐富的旅遊活動內容來填充,而旅遊活動內容又需要一定的旅遊業態的支撐。普洱茶文化旅遊產品目前大多還停留在以觀光為主的形式化層面上,缺少必要的旅遊活動內容和旅遊業態支撐。因此,如何豐富茶文化旅遊的活動內容,培育一批與茶文化旅遊相關的旅遊業態就成為發展普洱茶文化旅遊值得進一步探究的課題。

  5、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低,旅遊專案開發資金不足,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由於經濟總量小,自身財力弱,引資規模小,投資環境差等問題,使普洱市發展休閒旅遊的步伐受到嚴重的制約,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資產投入為1910.85元,僅為雲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於普洱的經濟基礎較薄弱,導致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滯後,主要表現在:

  ***1***通往古茶樹園區的道路條件較差;

  ***2***景區規劃及建設級別較低***目前僅有A和AA景區8個***;

  ***3***城市休閒娛樂設施規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閒業態和園區;

  ***4***城市園林化程度不高,達不到生態休閒旅遊的要求。

  茶文化旅遊開發方法

  統籌規劃,根據區域的不同特色來合理安排茶文化旅遊專案江蘇地區茶資源豐富,如果對其茶文化資源加以合理利用,科學佈置文化旅遊產區,將會進一步豐富其茶文化產業資源,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就江蘇省的茶文化資源而言,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江蘇宜興以紫砂茶壺聞名,可以開展茶具展示和以紫砂茶壺文化特色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專案。而無錫、鎮江地區以宜茶名水聞名,就可以開展宜茶名水旅遊欣賞活動。當然,各地根據茶文化的發展特色也會形成一定的茶風茶俗,建造一些具有茶文化意蘊的建築和設施,同樣可以根據本身的發展條件以及所處的地位優勢進行茶文化資源的開發。從江蘇省的旅遊資源分佈來看,茶區分佈和其保持相對一致,兩者相互映襯。而這些資源分佈以連雲港茶區、環太湖低山丘陵茶區、寧鎮揚丘陵茶區為主。與江蘇省旅遊景區的分佈相結合,可以對其旅遊區域進行統籌規劃,將文脈、景觀和茶區分佈融為一體,分為以蘇州、南京和連雲港為中心的三個區域。再根據各區域特點依託周邊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進行科學規劃,將江蘇地區的茶資源文化充分利用起來。

  科學設定茶文化旅遊專案

  茶文化名勝景區遊自古名山出好茶,江蘇的名茶也多出自景色怡人的名勝景區內。例如在南京的雨花茶,它的產區是南京中山陵園茶廠,屬於國家4A級景區。其中的文化旅遊設施齊全,並且它和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明孝陵相互映襯,外有群山環繞,內有花樹相依,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鑑於此,可以以此為契機來開發茶文化旅遊資源,每逢採茶之際,遊客便可以在其中體會採茶樂趣,放鬆身心,自由品茗、賞藝。再如揚州西湖邊的大明寺,具有宜茶名水的優勢。飲茶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選好配茶之水。大明寺有“下院蜀井”,古人稱其為“天下第五泉”,再加上大明寺內所孕育的禪道,遊客便可以在遊歷的過程中體會到“禪茶一味”的佛教茶文化。另外,茶文化風景名勝的遊歷過程中,可以加以茶具和製茶工藝的展示。一方面向遊客宣揚了茶文化,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促進旅遊產業的多樣化。

  體驗宜興紫砂茶文化特色宜興隸屬於江蘇省,早在東漢時期,宜興之地就已出現了青瓷,而輾轉流變,發展至明代中晚期之時,當地人無意間發現了用於紫砂器製作的特殊的紫泥原料,就此之後,紫砂器製作便一直延續著它的興盛。而就宜興的紫砂茶壺而言,它製作技藝精巧,形制可觀,是為上品,並且享有“世界茶具之首”的美譽。

  開展茶文化節慶會展遊在歷史的變革中,江蘇茶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風俗特點,並且這種茶文化風俗促成了相應的茶文化節慶會展的開展,例如茶葉節慶、茶文化學書研討會、茶藝展示、名茶博覽會等。而對於具有豐富茶文化資源的江蘇來說,自然與茶文化節慶會展緊密相關。例如南京的雨花茶葉節、蘇州太湖碧螺春茶文化節等。這些茶文化節慶會展的開設,可以擴大遊客的欣賞視角,讓遊客融入到茶文化之中,深刻感受茶文化帶來的魅力。

  鄉村茶園生態遊茶園生態遊要基於對茶園生態的認識,以對茶園自然風光的欣賞和對茶園生態文化的感受為主題,開展茶文化知識學習、茶藝茶道的交流、茶葉知識普及、生態修養和觀光等一系列活動。以豐富茶產業資源為視角,合理設計與規劃生態茶園,讓遊客在生態茶園中體會到茶的精義,在合理利用現有茶葉資源的同時也增加了旅遊的經濟收益。

  打造茶文化休閒度假勝地目前國內的度假旅遊開發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而就江蘇省的茶文化旅遊資源來看,可以大膽設想打造茶文化休閒度假勝地,開展茶文化休閒度假遊。在此開發過程中,要以相對足夠面積的生態園為支撐,加以科學設計與規劃,打造集藝術性、生態型和文化性為一體的旅遊勝地。而以蘇州為中心的蘇錫常地區就明顯具備開發茶文化休閒度假勝地的潛力。同時結合地區條件,完善旅遊設施,例如在度假勝地中開設茶館,進行茶道講解,茶藝表演,開設以茶文化學習為目的的茶藝培訓班等。為遊客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生態環境,促使遊客修養身心,真正的感受茶文化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