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探析論文

  旅遊產品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旅遊產品的開發更直接關係到旅遊企業的興衰。茶文化旅遊產品屬於旅遊產品中的一部分,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產品。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遵義市開發茶文化旅遊產品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保護和傳承民間茶藝茶俗。本文通過對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現狀的研究,探討了遵義市茶文化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開發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應遵循文化性、參與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深挖旅遊產品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遊客參與度,加強旅遊相關設施建設,培養茶文化旅遊產業人才。

  關鍵詞:遵義市;茶文化旅遊;旅遊產品

  隨著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茶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旅遊產品應運而生。中國是茶文化之鄉,遵義市是西南地區重要茶產區之一,茶文化歷史積澱深厚,茶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著顯著的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優勢。遵義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有利於推動當地經濟增長,傳承和保護民間茶藝,滿足人們休閒度假的旅遊需求。但是,目前遵義市的茶文化旅遊尚處於起步階段,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還未形成完善的旅遊產品體系,旅遊產品內容不夠豐富,形式不夠多樣,因此,如何對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進行有序合理的開發,現已成為學者們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一.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現狀

  ***一***茶文化旅遊產品的內涵

  茶文化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產品,學者們對其的定義層出不窮,孫豔紅***2005***將茶文化旅遊定義為:茶文化旅遊是以體察瞭解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藝術為吸引物,以增長知識,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茗觀景為目的,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購物於一體的一種文化旅遊[1]。文南薰***2007***認為茶文化旅遊產品是一種休閒性極強的,集茶園林觀光、茶藝、茶道、製茶工藝、民間飲茶習俗、茶歌舞、茶鑑賞為一體的體驗產品[2]。

  張耀武***2011***等對茶文化旅遊做出如下定義:茶文化旅遊是將茶自然資源,茶生產,茶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旅遊開發,使茶業資源與旅遊有機結合的一種旅遊方式,是以茶區多樣性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景觀為依託,以茶為載體,以民風民俗等茶文化為內容,涵蓋觀光、求知、體驗、習藝、商貿、娛樂、休閒等多種旅遊功能的新型旅遊產品[3]。縱觀各學者的不同定義,筆者認為,茶文化旅遊產品是以茶文化為核心,集觀賞和體驗為一體,具有多樣性活動表現形式的新型旅遊產品。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注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但是一種上層文化旅遊產品,更是一種大眾化的文化旅遊產品。

  ***二***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發展概況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是西部重鎮之一,全市共轄2區、2市、8縣、2民族自治縣和一個管理委員會。遵義市茶葉資源豐富,茶產區分佈廣泛,2006年以來,全市茶園面積由31萬畝達到126萬畝,茶葉加工企業634家,年加工能力5.54萬噸,區域品牌快速成長,全市投產茶園約60萬畝,茶葉產量預計4.7萬噸,產值30億元左右。畝豐產茶園為茶農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湄潭縣、鳳岡縣、正安縣、餘慶縣等是貴州重要的茶葉產區,形成了湄潭翠芽、餘慶小葉苦丁、鳳岡鋅硒茶、正安白茶等區域性品牌。近年來,遵義市茶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以茶產業為依託的茶文化旅遊產品也不斷湧現出來,湄潭縣興起茶園新農村自駕遊,組建了茶鄉藝術團,編排表演茶藝節目,規劃永興萬畝茶海、生態茶園觀光旅遊線並投資建設,“天下第一壺”茶文化主題公園投入使用,鳳岡縣的夷州老茶館,萬佛茶樓等向遊客展示悠久的茶文化。

  二.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旅遊產品文化內涵挖掘不足

  遵義市茶文化歷史底蘊豐富,積澱較好,民間茶俗基礎較好。但是在開發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過程中,對於茶文化內涵的挖掘不足,文化附加值不高,文化推動力不強,茶文化旅遊產品內容不豐富,旅遊產品單一,僅處於賞茶、品茗階段。旅遊產品開發雷同,在市場上沒有形成自身的優勢,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沒有自己的旅遊品牌,沒有鮮明的旅遊形象。

  ***二***旅遊產品參與性不強

  目前,遵義市推出的茶文化旅遊產品僅限於賞茶品茶,還沒有形成採茶、製茶、品茶、賞茶、體驗茶俗等為一體的組合旅遊產品。旅遊產品的開發層次還處於觀光階段,產品的參與性和體驗性不強,沒有向休閒度假層次轉變,不能迎合人們休閒度假的旅遊需求。

  ***三***旅遊設施不完善

  遵義市地處雲貴高原,交通建設難度大,一直以來,交通都是制約遵義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往往茶葉產區在比較偏遠的山區,基礎設施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可進入性較差,園區內道路條件差,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園區建設級別較低。除此之外,由於茶文化旅遊園區通常建在農村,貴州山區農民衛生觀念落後,尤其是飲水和廁所的衛生條件差。

  ***四***茶文化旅遊產業人才匱乏

  目前,遵義市有一定生產加工和銷售能力的茶葉企業86家,加工廠440家,茶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現有的從業人員大多為當地農民,專業技術人員較少,具有民間茶藝表演能力的藝人沒有受到政府的重視。同時,一些從業人員雖然懂茶產業,但是不懂得旅遊服務,既懂旅遊業又懂茶產業的綜合型人才更是匱乏。

  三.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策略

  ***一***開發原則

  1.文化性原則

  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特色,充分體現茶文化的特性,以文化資源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義茶文化歷史悠久,抗戰期間,當代茶界泰斗張天福先生親自選址的中央實驗茶場和浙大西遷的一大批愛國學者在湄潭工作、學習,品茗賦詩留下的詩篇助推了茶產業的發展。在深入研究遵義市茶文化和現代旅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將兩者有機結合,適應現代遊客的審美和體驗需求,靈活採取多種形式,形成多元化多樣性的茶文化旅遊產品。

  2.參與性原則

  在旅遊產品開發過程中,要遵循參與性的原則,大力促進靜態文化的動態展示,增加其體驗值,增加旅遊活動專案,鼓勵遊客參與到旅遊專案中,增加遊客的體驗性,使遊客不但能身臨其境,而且能醉心其中,提高專案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旅遊產品的剛性收入,提高重遊率。同時,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旅遊專案的設計,轉變居民的觀念,積極引導當地居民參與其中,讓他們能夠成為旅遊發展中最大的獲益者。

  3.可持續發展原則

  茶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民間茶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在旅遊開發時,重視對當地環境的保護,通常情況下,茶產區的環境都十分優美,原生態風景較好,民俗風情儲存完好,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茶文化旅遊產品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因此,茶文化旅遊產品的設計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開發思路

  1.深挖旅遊產品文化內涵

  深度挖掘茶文化內涵,提升遵義茶文化的軟實力,形成進茶園、採鮮葉、製茶葉、品茶飲、購茶葉、賞茶景、演茶藝、體驗茶俗的“茶旅一體化”綜合發展思路。形成具有遵義特色的茶文化旅遊產品,建立民間茶藝表演基地,豐富現有茶館的文化內容,鼓勵民間藝術團體參與到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之中。全市大力興建景區茶館、農家茶樓、社群茶室、主題茶園等多樣化的茶文化體驗館,優化茶文化旅遊氛圍。

  2.提高旅遊產品遊客參與度

  在體驗經濟時代,遊客對於參與到旅遊活動中有著強烈的需求,茶文化旅遊產品要重視遊客的體驗性,提高遊客參與度,將遊客引進來並留得住。在保護各大茶廠的基礎上,利用現有資源,在湄潭、鳳岡、餘慶、正安等地建立生態觀光茶園,讓遊客參觀生產流水線的同時,還鼓勵遊客自我進行手工製茶。舉辦各種特色茶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融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製作茶餐飲食品。建立科普教育基地,邀請民間藝人教授茶藝,讓遊客能夠寓教於樂,並對民間茶藝進行傳承。

  3.加強旅遊相關設施建設

  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把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村村通公路,形成公路、鐵路等完善的交通網路,建成通往重點景區的高等級公路網,完善景區的道路標識。加強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修建遊客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體驗館等設施。

  4.培養茶文化旅遊產業人才

  定期對茶文化旅遊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確立一批文化旅遊實踐基地。根據茶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際以及市場需求狀況,加強文化旅遊人才培訓,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創造良好的環境,吸引優秀的茶文化旅遊人才到遵義工作。重視民間茶藝藝人,鼓勵年輕人學習當地茶藝。提高旅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其服務質量,建立茶文化旅遊人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