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進行數學插圖教學管理

    現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圖文並茂、形式多樣、富於趣味、可讀性強,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課本中插圖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學質量,下面談一些粗淺的認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利用插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能力之一。剛入學的兒童雖然已會看圖,但觀察時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往往只注意插圖中較明顯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觀察也比較膚淺。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有序、有目的的觀察能力。如在教學第一冊準備課的“開學圖”時,可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畫面,有序、完整地說出整個插圖所表達的意思。然後,再讓學生按圖中人物的年齡、性別、活動情景和不同的景物進行分類觀察,滲透分類思想。在以上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提問:圖中有幾個學生?幾個老師?幾個男生?幾個女生?幾個人?幾棵樹?……引導學生通過數數,滲透自然數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學生通過看看、數數、想想,有目的地觀察畫面,感知事物的數量特徵,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利用插圖直觀形象的特點,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數學概念是對事物數、形特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於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對抽象概念的認識大都是在對具體事物的操作和直觀圖形的觀察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學“基數”和“序數”概念時,教材在認識數“4”時安排了“乘客排隊上公共汽車”的插圖。教學時可結合插圖進行提問:“共有幾個乘客在上公共汽車?誰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幾?”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個數在表示數量多少和先後順序時所代表的“基數”和“序數”這兩種不同的含義。“0”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單憑語言講解很難使小學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對一組插圖的觀察比較進行教學:插圖中第一個集合圈裡有2只杯子,就用數“2”表示;第二個集合圈裡有1只杯子,就用數“1”表示;第三個集合圈裡一隻杯子也沒有,就用“0”表示。雖然不要求學生說出“0”是空集的基數,但通過對插圖的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到“0”這一概念所代表的實際意義。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教材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繪製出實物圖、線段圖,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因此,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說圖以及據圖分析題中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學生解應用題的基本功,也是降低應用題教學難度,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在教學“比多”、“比少”問題時,通過引導學生對比插圖中上、下兩排圖形一一對應部分,認識到“同樣多”的含義;從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認識到“多”和“少”的含義;從而明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尋找出解答問題的方法。

  二、充分利用插圖,滲透現代數學思想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要結合有關知識的學習,向小學生滲透集合、函式、統計等現代數學思想。教材大量採用直觀形象的集合圖、對應圖等向學生滲透現代數學思想。在滲透這些思想方法時,不能出現抽象的定義、名稱,而只能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些圖形的觀察,感受到這些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學“2+1=3”時,結合教材中的插圖滲透並集思想:一個圈內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後把這兩個圈用一個大圈圈起來,表示原來的2個小朋友加上新來的1個小朋友,一共是3個小朋友,使學生領悟到把兩個部分量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通過如準備課中的“蘿蔔、白菜圖”滲透對應思想;通過如滲透函式思想等。

  通過幾何圖形的提前滲透,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新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出現長方形、三角形、圓、正方形等幾何圖形。教材編入這些幾何圖形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學生認數,數數、計算,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滲透這些幾何圖形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這些幾何圖形打下基矗例如,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讓學生學習了數的概念,又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幾何圖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徵。同時,教材從一年級起就及早安排了幾何圖形認識的教學。如第一冊認識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冊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這些幾何形體教學與認數、計算和應用題教學同步進行,相互滲透,有利於促進學生對數、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

  三、充分利用插圖中的美育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入學的兒童求知慾和好奇心強,教材中生動有趣、色彩絢麗的畫圖正好符合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在教學中,除了注意插圖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外,還要充分挖掘插圖的趣味性、對稱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從卡片上剪下有關圖形,按下圖拼一拼。你還能拼出什麼圖形?”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通過孕伏,從實物圖過渡到線段圖

  隨著學生認數範圍的擴大和計算需要,實物圖已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須逐步介紹抽象性較強、適應範圍更廣的線段圖。

  新教材對實物圖向線段圖的過渡大致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實物圖;二是趨於線段化的排列圖***包括實物和幾何圖形***;三是長方條圖形;四是線段圖。這樣逐步孕伏過渡坡度小,易為學生接受。教學時,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好孕伏過渡的時機,做好從實物圖向線段圖的自然過渡和銜接。這樣,學生學習線段圖時就會爬坡不見坡,降低教學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