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勵志文章_建築工程勵志美文

  建築行業的職人都是很辛苦的,那就不妨來閱讀一些建築行業的勵志文章來激勵自己,給自己加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建築行業勵志文章,希望你會喜歡。

  建築行業勵志文章篇一:從建築垃圾開始的風雨創業路

  楊官輝,雲南耀輝企業董事長。歷經21年的風雨,從最初的雲南耀輝土石方施工隊發展到現在,已擁有下屬雲南晟巨集耀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雲南朗鄉投資有限公司、雲南銀輝混凝土有限公司、嵩明耀輝土石方工程處等多家企業。是一家以環保為主導思想,集實業投資、生態旅遊、廢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商貿和物流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2009年,這一年對於楊官輝而言是個轉折。這一年,他從普通的建築建材商轉型,開始致力於低碳、環保事業。

  轉變,從建築垃圾開始

  楊官輝的過去,是個建築建材商,在昆明城市化的浪潮中,他的創業路和很多人相似:1990年,楊官輝自己組建了車隊,後參與昆鋼廠房公路維修、昆明北二環的建設,再到承建下馬村自來水廠三通一平工程及土方工程……多年來,楊官輝穩紮穩打,從最初的雲南耀輝土石方施工隊發展到現在擁有下屬雲南晟巨集耀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雲南朗鄉投資有限公司、雲南銀輝混凝土有限公司、嵩明耀輝土石方工程處等多家企業。在那個年代,很多人在城市化運動中大撈利益,而楊官輝卻得以及時自省。他深感傳統的加工企業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和高耗能來作為代價的,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這種簡單粗暴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於一個企業長遠發展。他的轉變,從建築垃圾開始。

  2009年,他成立了耀輝廢棄建材加工廠,以“環保、節能、低碳”為指導思想,將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運用先進工藝,變廢為寶,生產銷售各種型號的建築用磚***免燒磚***、市政用磚和水泥石屑穩定土***水穩料***。每年可以處理城市建築垃圾100餘萬噸,生產免燒磚5000多萬塊和水穩料100多萬噸。

  如今,走在呈貢大學城、世紀城、新亞洲體育城、老貴昆路、東二環路、東三環路、金馬路、朱家村立交橋、東繞城高速路、新機場高速路、寺瓦路等城市的角落,隨時可以看到用廢棄建材加工而成的產品的身影。

  環保從採石到鉅額修復面山

  楊官輝的另一條環保路,是致力於青龍、兩面寺片區的面山恢復,這也是他近幾年工作的重心。2007年開始,昆明市政府開始了大力治理滇池,保護滇池周邊環境的工作。政府開始整頓、關停影響滇池環境的採石場,楊官輝的採石廠也在關停之列。

  “滇池碧波盪漾、魚蝦成群已不再現,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從小到大我見證了環境惡化給昆明這座城市帶來的影響變化。”2009年,楊官輝積極轉型響應政府號召,投入到了昆明滇池流域“五采區”的植被修復工作,併成立雲南朗鄉投資有限公司從更多的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對青龍、兩面寺原採石區進行面山修復進行了鉅額投資,種植了幾十萬株樹木,使兩面寺原處於裸露狀態的幾百畝地已恢復生機,到處長滿銀杏、香樟、石楠、爬山虎等。

  至今,兩面寺面山恢復工作轉眼已完成90%,今年12月完工後將與郊野公園連為一體,打造東部生態城。五年間,當年在這個區域開採的四五十家採石場都輾轉其他地方繼續開採、賺錢,願意留下來進行面山恢復的只有楊官輝一家企業。他坦言,這5年,自己沒有掙到什麼錢,但他卻依然相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積德興業,以前那麼多年面山開採,於產業、生態而言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我們多恢復一點就想多做點利國利民的好事,這也是順應城市發展的要求。”

  【創業感悟】

  “俗話說,‘縱有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我不管走到哪裡總是勤於做事,做實事,做好事,做利己利人之事。無論學什麼總是能沉下心來把它做到好,這些好的工作習慣在我的創業生涯中讓我受益匪淺”。

  楊官輝的辦公室,看似普通,卻頗有用意:辦公桌正對面的牆上掛著“積德興業”四個大字,楊官輝承認,這樣可以不斷監督、審視自己。而他的辦公室另一邊,沙發和茶几旁的牆上,掛著的是他未來的藍圖,兩面寺面山恢復工程規劃圖。一面是自我要求,一面是構築的未來。夾在其中,楊官輝從來都可以清晰地定位自己,誠如他的事業,從混凝土、土石方,到廢棄建材加工、兩面寺面山恢復,一路走來都邏輯清晰。

  建築行業勵志文章篇二:80後建築老闆的創業史

  當很多80後們還在為柴米油鹽奔波不停,在為買房子付首付的錢操心不已,在為跳槽準備著簡歷的時候,有一大批人已經是大老闆了,擁有者自己的公司和專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許會讓很多人憤恨社會的不公,貧富的差距,但是,現實就是如此,這就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區別在哪呢,區別在於這些創業大老闆們經歷了別人沒經歷過的艱辛和奮鬥。

  比如這位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個建築老闆楊鋼利,今年才28歲,是一個典型的80後,老家在石家莊郊縣農村,幾年前在市裡買了房子。雖然年齡不大,楊鋼利已經在建築圈兒摸爬滾打了四個年頭,此前他有五年的工作經歷。

  來聽聽楊鋼利講述自己的創業史:

  “2001年初中畢業後上了中專,那時計算機還不算普及,就選了計算機專業,主修平面設計。三年後找了一份室內裝潢設計的工作,每個月兩三百塊工資,管吃管住,只幹了三個月。後來又找了一份櫥櫃設計工作,儘管收入還行,但感覺沒有發展空間又辭職了。”

  楊鋼利回憶起以往的“苦日子”,語氣透著些許無奈。據他說,他還幹過室內設計,和同事合夥開過設計室,而最終一個洗浴中心裝修專案讓他回到老家縣城幹起了建築業。

  對於楊鋼利來說,2009年回到老家縣城,除有人際關係外,回家照顧父母也成為他日常行程安排之一。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洗浴中心裝修專案完工後,由於一時無專案可做,竟召集了一幫老鄉開始做土建工程,在完成一個車庫建造之後,又幫人蓋起了兩棟高層。

  “剛開始只是做勞務承包,招木工、鋼筋工幹活,以後慢慢越做越大”,楊鋼利說起開始做包工頭經歷時略顯興奮。不過,萬事開頭難,他面臨著大多數包工頭同樣的困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幹這個行業從來就有難處,不是缺錢,就是缺人,等有錢有人了又沒了專案。“有時候工人上午過來幹活,到下午時還不知道從哪找錢給他們發工資,只得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

  當談及社會上頻頻傳出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新聞,楊鋼利坦言,除一些不法包工頭卷錢逃跑外,大多數人不會賴賬不給,有時也是不得已為之。“一些工期緊的專案,出現質量問題就得返工,但農民工流動性很大,有時很難找到負責人,有的包工頭為了避免自己擔責任,故意扣押工人一部分工資。”不過,他還稱,由於勞務費用佔工程款比例不大,近些年人社部門也加大對專案承建方的監督,替農民工討薪,拖欠工資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一直強調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有時也給我們造成不小的資金壓力啊”,楊鋼利對此調侃道。

  而對於施工中的安全問題,楊鋼利一針見血地指出背後是一本不得不算的經濟賬。“一個是宣傳教育,另一個是硬體防護,都會提高成本,現在各行各業都重視安全生產,作為包工頭也得盡一份責任”,“一旦出了人命,賠償金、處罰金以及延誤工期帶來損失動輒上百萬,這也逼得很多包工頭不得不重視安全施工。”

  儘管攤子越做越大,但相比大型建築企業,楊鋼利帶領施工隊仍然顯得弱小,而在目前建築行業中面臨著兩難困境。“這個行業有很多不規範地方,在給我們帶來生存空間的同時,又導致我們不可能承包到大的專案,畢竟資金、技術、能力都不如人,而未來如果國家對建築業進行清理整頓,估計我們就要面臨挑戰,所以現在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其實,除行業本身特性外,整個建築行業也因房地產調控政策遭受著衝擊。由於各種政策限制,很多開發商無法取得開發貸款,再加上市場銷售不景氣,新建工程數量也隨之縮水,而楊鋼利這個包工頭的日子也受到影響。據楊鋼利說,他地產界的某位朋友中標了一個城中村改造專案,但在給當地百姓發完拆遷補償款,建好回遷房後就沒錢了,由於無法從銀行貸款,現在手中的地皮也只得暫時擱置。

  “開發商沒錢,我們得墊資,但樓能不能賣出去,我們的錢能不能收回來不好說,所以得謹慎,不敢貿然攬工程”楊鋼利說。就在2012年年底,楊鋼利和他的施工隊建造的縣城某小區的六棟居民樓剛剛完工,目前手頭並沒有新的建設專案。

  既然暫時沒有專案做,楊鋼利便想趁著過年好好休息一番。對於以後的生活,他笑著說:“希望能夠拿到更多好的專案,爭取幹到四十歲退休。”

  “未來嘛,就是希望活兒能好乾一些,工程款能及時到位,當然能幹一些政府類的工程最好,誰都知道政府不缺錢。”包工頭楊鋼利在蛇年初始談及自己的新年願望時這樣說道。

  建築行業勵志文章篇三:湖南衡陽建築工人500元創業

  500元,只是一個小數目,也許在你眼裡不值一提,但有時候卻可以成就大事業。

  500塊錢可以幹什麼,500元一次就能賺到10萬塊,你要知道嗎?如果你想要用500塊錢做一些事,那麼就不要小看這500塊錢,它能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情,所以你千萬不要看輕它。500塊錢可以幹什麼,人的一生就如同金字塔,一直在往上爬,直到最高點。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到達塔尖,有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終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

  楊小華原來的身份是建築小工,每天在工地揮汗如雨,工資寒磣;僅僅三年,他改寫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裝革履,日進斗金,資產上百萬。站在金字塔的塔峰,楊小華靠的不過是觀念的轉變:從普通工人變成新鮮的“看房參謀”,提供新的服務,從而一炮打響,並且事業仍在發展壯大。

  500塊錢可以幹什麼?500元的命運轉機

  楊小華出生於湖南衡陽縣界牌鎮,1996年,父親退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頂替補員到縣裡某建築工程公司,做了個小小的泥工。難道一輩子攪灰拌泥?楊小華不樂意,偷偷報名參加了衡陽市電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學習,想拿到施工員資格證書,做名衣領乾淨的技術人員。

  後來公司發生財務危機,連續八個月拖欠工資,楊小華不僅無力支付學費,到1999年春節,甚至連一掛喜慶的鞭炮都買不起。500塊錢可以幹什麼,過完那個緊巴的新年,楊小華恨恨地想:乾脆南下廣東打工,掙得多點兒!正月初八,楊小華就來到了東莞某施工隊,在東城區一個大樓盤做泥工。

  剛去,楊小華就後悔了。由於工地採用了新工藝,只在小地方做過“大師傅”的楊小華,井底之蛙一樣不知所措,因此進度總是上不去,還影響其他師傅做事。他在一片怨言聲中被換了下來,做修修補補的計時工,一個月只拿兩三百元工資,剛好就夠吃飯。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為了養家餬口,楊小華扛著一根扁擔做普工,挑泥漿,搬水泥,什麼髒活兒累活兒樣樣都搶著幹,爭取多掙一毛兩塊的。500塊錢可以幹什麼,回家?也無顏見江東父老埃先立足後發展,機會總比家鄉要多!

  1999年8月的一天中午,楊小華正在工地保安室休息,看見一對年輕的夫婦走過來,想請一位師傅修補一下房屋。那男人笑嘻嘻地遞給楊小華一根菸:“我姓王,買的房子就在這個小區內,事也不多,一個小時就能搞掂。”

  原來這是一套簡單裝修的新房。王先生說:“其實不是修補。上午我們看中了這套住房,戶型、朝向沒得說,可心裡就是不踏實,對房子建築質量不太放心。500塊錢可以幹什麼,您是基建隊的師傅,我們想請您作個參謀。”陪人看房子,這對有著泥工實踐的楊小華來說,簡直小菜一碟。

  楊小華一邊在房子裡轉悠,一邊頭頭是道地說開了:重點要檢查門窗、地板、頂棚、廚廁。一聽一看:聽門窗開關時有無異響;坐廁下水是否順暢,衝廁水箱有無漏水聲;看地板、牆壁和頂棚是否有水漬,有無明顯的傾斜、彎曲、起浪、隆起或凹陷的地方……這對購房的夫婦聽得心服口服。

  楊小華仔細地“聽”“看”之後,又用水平尺和吊線檢驗牆體的平整度和地板的坡度,檢查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楊小華肯定地點點頭:“房子沒什麼問題,你們放心住吧。”王先生喜笑顏開:“這一下塌實了。您是專業人士埃”說完,他從兜裡抽出錢包,數了五張老人頭,送到楊小華跟前:“給!看房的諮詢費!”

  500塊錢可以幹什麼,500元?自己在工地忙活一個月,也就掙這麼多!楊小華不敢去接,連連擺手。王先生笑了:“這是你該得的!買套房子幾十萬,如果有質量問題,500元錢可解決不了埃”陪人看房也能生財,大大出乎楊小華的意料!一次偶然機會,成為改變楊小華命運的起點。

  500塊錢可以幹什麼?價值100萬法郎的答案

  日子還是照常過,天上不會老掉餡餅。但楊小華沒有料到的是,一個星期後,王先生又來了,陪他的同事來看房,照樣請楊小華擔當看房參謀。看完房後,王先生勸楊小華:“你不如離開工程隊,買部手機,專門從事看房工作!”這可沒譜。誰幹這種事情啊?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如何找業務?別人怎麼相信自己?

  王先生看他一臉懷疑,又笑了:“我給你講個故事,法國有位貧窮的年輕人,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媒體大亨,躋身於法國50名大富翁之列。500塊錢可以幹什麼,1998年他去世,將自己的遺囑刊登在當地報紙上,說:我也曾是窮人,知道‘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的人,將得到100萬法郎的獎賞。幾乎有兩萬人爭先恐後地寄來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門。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技能……但沒有人答對。一年後,他的律師公開了答案。”

  王先生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楊小華被震住了。王先生說:“你不缺技術,不缺機會,就是缺少這種野心。所有買房子的都想請個內行當參謀,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套住房,還會在乎這點兒看房費?500塊錢可以幹什麼,500元買個質量保證,買個踏實。”是啊,自己為什麼如此膽小呢?放手一搏,說不定明天就是豔陽天!

  1999年國慶節黃金週期間,正是樓市最火爆的時候,楊小華點點積蓄,狠狠心,花500元買了一部二手手機,再花200元印製了20盒名片,又向工程隊請了一週的假,開始探點兒。報紙廣告說哪家樓盤開盤了,交樓了,不管多遠,他一大早就出發,踩著一輛自行車穿梭於各大樓盤的售樓處,一天顧不上吃顧不上喝,守在新樓盤外圍,給客戶推銷看房服務,派發名片。

  這些天和購房者聊天,楊小華髮現購房人有嚴重的盲從心理。他們往往無法獲得購房決策所必需的完整資訊,而盲從於開發商的宣傳,盲從於鄰居、親友。商品房從規劃徵地到銷售成功,涉及100多個質量驗收標準和300多個法律法規,作為購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瞭解,僅僅是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一錘子買賣,吃虧的還是購房者。留意各類媒體,楊小華還發現在全國各地消費者投訴中,商品房投訴量名列前幾位,居高不下,都是因為建築行業太專業,而地產市場還不規範等等……這裡就存在商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個星期過去,楊小華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張,可是沒有接到一單業務。腰痠背疼地躺在床上,楊小華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場的!只要堅持下去!

  為了讓購房人更信任自己,楊小華開始系統地學習。白天他還是在工地上挑磚擔瓦,晚上就去電大認真上夜課。500塊錢可以幹什麼,近半年時間的學習,2000年9月,楊小華順利拿下了工民建築專業畢業證書,同時,半工半讀的楊小華深得基建隊老闆的賞識,被委以重任,成為專案負責人,工作也日益繁重。

  不,當然不能為此放棄那塊巨大的蛋糕,一定要將看房進行到底!只有做沒人做過的事,才會大有“錢”途。楊小華乾脆辭去工程隊專案負責人的職務,在其他建築工人不解和惋惜的目光中,做了一位全職的看房參謀。

  野心是真正的無價之寶,楊小華決心機智地開啟市場東莞某大型樓盤第四期地產專案動土不久,楊小華以購房者的名義深入施工工地,察看施工質量,從基礎槽開挖,到專案封頂,每一道工序都沒有落下。

  2000年9月,該地產專案公開發售,趁著看房的機會,楊小華對身邊幾位準業主說:“我建議你們別買A號樓,雖然A號樓戶型、朝向和景觀都不錯,但經過一個雨季,牆垛就會有裂縫。”這幾位準業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樓盤算命的?楊小華遞張名片上去,準業主們都不肯接。楊小華不氣不惱:“要相信科學。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們還在老地方見。”

  業主們這才服了,趁著還沒收樓的關鍵時刻,都紛紛請楊小華去看房,楊小華說:“可以,不過每套住房要收取2000元看房諮詢費!”貴是貴點兒,可是對於幾十萬的一套住房,值得!500塊錢可以幹什麼,花點兒小錢可能就一勞永逸,業主當然願意。

  2001年5月,楊小華在這個樓盤一連50多套住房,都看出了問題。問題較嚴重的,勸業主退房,存在問題但不影響使用的,楊小華便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楊小華的介入,引起數十戶業主退房,同時也導致了這家開發商的高層“大換血”,這在當時東莞的房地產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這次楊小華賺了10萬元,名聲大噪,同時也使“看房參謀”成為街頭的熱門話題,市民漸漸接受了“購房一定要請專家把關”的觀點。500塊錢可以幹什麼,業務開始應接不暇,楊小華成了“看房參謀”的代名詞。不滿足“散兵遊勇”,他找到當時服務過的工程隊,請施工員和技術骨幹兼職。凡是兼職的員工,通過業務的多少提取報酬,以壯大這支“看房參謀”的隊伍。到了2002年5月,楊小華手下的“看房參謀”已經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階工程師職稱的3人,中級職稱的31人。

  去年國慶期間又是樓市的旺季,楊小華準備大幹一場,他仔細分析了東莞樓盤的佈局,漸漸摸清了東莞的豪宅、水岸樓盤、白領公寓的位置和價位,然後再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同時楊小華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戶集中起來,組成“看房聯盟”,眾多購房者在一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楊小華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的麻煩也層出不窮。看房參謀私下跑單,甚至自立門戶,使楊小華的業務量大減。根本不需要什麼投資、僅靠技術和智慧獲取利潤的新鮮行業,一定會有人“追尾”。500塊錢可以幹什麼,楊小華曾經為此苦惱過,但慢慢又定下腳步,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推出“看房聯盟”的時候,楊小華和售樓人員直接溝通,瞭解到商品房的銷售價格由成本費用、期間費用、稅金等等組成,其中期間費用和利潤有很大彈性空間,開發商能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調整,但購房者並不清楚其中奧妙。

  楊小華想,如果把“看房聯盟”升級為“集體購房聯盟”,用大業務去和開發商談判,會取得更低的價位;另外,自己具有專業知識,能對公共設施的計算、相關管線的設計、營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也能讓開發商不得不讓價。

  於是,楊小華代表購房者,和售樓經理鬥智鬥勇,屢戰屢勝。同時,楊小華也堅持自己的立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些開發商主動邀請楊小華帶客戶去看房,並支付車馬費,讓他按購房成交量提取報酬,但都被楊小華拒絕。500塊錢可以幹什麼,生存之本、發展之本都是購房者,陪客戶看房才是他的正經職責,他代表的是客戶立常也有一些開發商畏懼楊小華“挑刺”,所以專程找他加盟,每月付2萬元聘請他為質量監督員……楊小華都婉言拒絕。

  既而,楊小華又和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和環保檢測部門聯絡,互通有無,共享業務資源,增加了看房參謀的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和環境檢測等功能,從客戶看房、簽訂購房合同到裝飾後房屋的環境質量檢測和整改,進行一站式服務。

  “看房參謀”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費談判,讓購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看房附加值,老客戶帶來了許多新客戶,如今楊小華在當地已經赫赫有名,順利賺到第一桶金,引導事業朝更大的空間發展。500塊錢可以幹什麼,如果你暫時沒有成功,沒有地位、財富,無關緊要,只要你有野心,有把野心貫徹到底的智慧和毅力,那麼站在金字塔的塔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