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青少年足球訓練方法介紹
巴西足球有著龐大的運動人群,大街小巷的青少年都在踢足球,大家知道巴西足球的青訓是怎樣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介紹巴西青少年訓練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巴西足球青訓方法介紹
1.比賽中選拔萬里挑一
專家說,巴西培訓青少年踢球,不像荷蘭阿賈克斯模式那樣教案化、體系化,因為會踢球的巴西人太多了。
那些十二三歲的巴西小球員,進俱樂部接受正規訓練前,就已打好基礎、技術嫻熟。受訓時,教練主要教他們如何在比賽中運用那些技術。
每週,巴西各俱樂部都提供一兩次挑選外來試訓小球員的機會,主要是比賽,教練會站在旁邊觀察、挑人。不過,巴西足球人才實在太多了,俱樂部常通過反覆比賽和選拔,確保最優秀最有前途的小球員能留下來。
試訓時未被某傢俱樂部相中的小球員,會不斷到其他俱樂部試訓。這種“吹盡黃沙始見金”的選拔模式,讓留下來的小球員都是萬里挑一的人才。
最後進入俱樂部、成為後備梯隊的小球員,學費生活費全免,最多是每年繳納幾美元的保險費。各俱樂部還有一些“走讀生”名額,他們每月花費數千美元接受訓練。
很多小球員基礎好,進入巴西各俱樂部後短時間內,就會被歐洲球探相中,花高價買到歐洲的巴塞羅那、阿森納等俱樂部踢球。
比如,巴西桑托斯俱樂部跟羅比尼奧搭檔的前鋒內馬爾,今年18歲,被譽為“桑巴新梅西”“巴西新貝利”。西班牙豪門皇家馬德里俱樂部,已開出3000萬歐元買內馬爾兩年,但此合同尚未最後敲定,據說桑托斯仍嫌這個價格太低。
其實,皇馬早在內馬爾14歲時就想要他了,不過限於巴西法律規定“未滿18歲不得出國踢球”,未果。
曾培養羅馬裡奧等球星的巴西達伽馬俱樂部,青少年訓練部主管西蒙尼曾直言不諱:“俱樂部很早就注重培養球星,而貝利當上巴西體育部長後大力推行足球學校計劃,為鼓勵俱樂部培養自己的球員,財政上也給了很多照顧。”
西蒙尼說,實踐表明,從後備梯隊中培養選拔球員,經濟上比從外面買球星更划算,而且球迷更喜歡“自家球星”。另外,俱樂部通過賣球星到歐洲俱樂部的收益,很容易養活自己。這些錢除了應付生存,更多地投入了俱樂部再建設。
2.顛球從顛網球開始
位置只讓球員踢一個位置
專家說,巴西俱樂部訓練小球員,一般是白天練球,晚上到附近學校上文化課。
在俱樂部,這些小球員練顛球,是從小小的網球開始練的。教練認為,這能練出控球準確性。
教練重視球員的位置訓練,一旦確定某個小球員適合的踢球位置,便不再輕易變動。比如巴西前國腳卡洛斯,只踢左後衛位置。不過,在正式受訓前,小球員們是絕對自由的,沒人會說“你必須踢右後衛”“你要這樣踢”。
訓練並不枯燥,因為有很多比賽,巴西教練非常善於讓球員的技戰術在實戰中獲得運用和提高。
教練員還非常注重鼓勵球員的創造性和技巧性,不像中國小球員一練就是5-6小時,他們只有1小時/次左右;球員到了16歲,每週訓練可能會超過20小時。巴西教練認為,青少年不能承受太大的訓練壓力,必須保護他們的成長和發育。
這些教練需要通過教練員考試、巴西足協的認可,才能拿上崗證。在專家眼裡,巴西足球教練,講求科學性、靈活性和協調性。
而教練的命運,跟小球員參賽成績息息相關。據統計,巴西足球最發達的聖保羅州,2005年有四個級別的職業聯賽,參與20歲以下青年賽的隊伍有88支、所涉球員多達2200個,小隊員參賽機會很多。
專家說:“教練員帶隊比賽的成績很重要,如果成績不好,他們就得下崗。”
由於基礎好、比賽多,巴西很多小球員已閃現球星光芒。專家在聖保羅俱樂部見過一個14歲的小球員,長得像羅馬裡奧,“他的過頂、傳球絕不像青少年在踢球,完全是‘成人化’。”
小羅曾跟小狗一起踢球
足球是很多人擺脫苦難的唯一方式
巴西足球史上最著名的後衛之一卡洛斯阿爾貝託說,在巴西,每天都會誕生偉大的球星。
本屆世界盃巴西隊的球星卡卡,出生在巴西利亞,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中學教師,家境殷實。父母不干涉卡卡踢球,但有個前提:文化成績要好。
卡卡成績不錯,尤其是數學成績非常好,他熱衷於街頭足球,後來搬家到聖保羅,很快被聖保羅隊球探相中。1995年,13歲的卡卡幫助聖保羅少年隊打入巴西全國總決賽。隨後,卡卡深受俱樂部器重,並獲得義大利AC米蘭俱樂部的專項基金,聖保羅隊用這筆錢專門為卡卡定製身體素質和球技訓練計劃……
卡卡的成名之路,在巴西純屬例外。小羅——羅納爾迪尼奧的經歷,才是一個巴西球員成名的縮影。
小羅1980年出生在一個有足球傳統的家庭,父親是退役守門員,哥哥是足球運動員。儘管如此,這個家仍然貧困不堪,為了養家,小羅的父親除了做8小時的電焊活,還有兩份兼職,其中一份是在巴西格雷米奧俱樂部看守停車場。
小羅年少時曾跟家中的小狗一起踢球,“它***狗***的腿太短了,我無法和它打出短傳配合,真遺憾”。
他的球技很大程度上是在街道、空地上練出來的。小羅說,每到週日,母親會拿著做好的便當,到球場陪家人一起享受足球,“我那時始終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
然而,8歲那年,小羅的父親因游泳時心臟病發作突然去世,全家的頂樑柱塌了。為了給小羅買雙舒適的球鞋,他的母親曾在醫院裡加班,洗了半個月的髒衣服。
1997年,小羅在埃及舉行的世界少年足球錦標賽中,為巴西隊一共攻入7球並鎖定冠軍。他一年後簽約巴西格雷米奧俱樂部並進入巴西國家隊。1999年美洲盃,小羅攻入6球幫助巴西捧杯,隨後獲得歐洲多家豪門丟擲的繡球。
由於格雷米奧俱樂部和法國巴黎聖日耳曼俱樂部,在轉會費上存在巨大分歧,小羅在合約簽好後還等了5個月,直至2001年年底才登陸法甲賽場……
貝利、加林查、濟科和羅納爾多,一連串巴西足球巨星,都有著類似從社會底層脫穎而出的經歷。他們成名後獲得了鉅額財富和受尊重的社會地位,反過來又激勵無數青少年奔上足球道路。
巴西資深體育記者利托說,在巴西,足球不僅是一項運動,還是窮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在一些***橫行、教育落後的貧民窟,足球甚至是他們擺脫苦難的唯一方式。利托自問自答:“巴西為何球星輩出?生存必需!那是他們拼命練球的動力。”有學者調查了巴西國家隊隊員,發現越是貧困、越是受教育少的孩子,越能成為頂級球星。
然而,巴西有近2億人口,只有2.2萬個國家級球員,大多數人都無法像小羅那樣練成巨星,他們的命運依然是成為摩托車手、搬運工或計程車司機,又或者沉溺***、違法亂紀……
不過,至少在踢球那一刻,巴西人忘掉了貧困,享受著快樂。
3.巴西足球成功的祕訣
基因?食物?桑巴舞?很多人試圖揭開巴西足球成功的祕訣。
基因說
1885年,足球由英國人米勒傳入巴西,開始時是上流社會的男性運動,後來窮人、黑人才參與其中,1933年進入職業化階段。
有學者認為,巴西足球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黑人、混血兒、雜色人種,他們與生俱來就有適宜踢球的基因,這種基因賦予他們極強的身體控制能力和腳上功夫,能在球賽中迅速、協調地作出反應。
食物說
烤雞和黑豆飯是巴西球員最常吃的食品。據說黑豆飯歷史上是巴西黑奴的食物,它的營養價值極高。巴西國家隊出征世界盃期間,黑豆飯是“指定米飯”。
桑巴說
跳桑巴舞是巴西人的拿手好戲。
2006年,日本學者跟蹤調查了桑巴舞對球員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跳桑巴舞的球員在障礙跑、連續跳躍上有明顯優勢,桑巴舞能改善和增進人體的協調能力,是巴西球員走向勝利的祕密武器。
4.五人制足球說
五人制足球運動在籃球場大小的場地進行。在有限的空間內,它訓練球員的敏捷度和速度,球員們隨時處於應戰狀態,觸球機會很多。
2002年日韓世界盃,羅納爾多用腳尖射門幹掉了土耳其隊,賽後他承認這個“即興表演”來源於他小時候的五人制足球訓練。貝利、濟科、羅伯特卡洛斯、德尼爾森等大量巴西球星,小時候都受過五人制足球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