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中的飲食調養方法超簡單有效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人們越來越講究中醫的養生之道,很多適合養生的食品也隨之被推廣,常見的有養生雜糧粉,雜糧粥,藥膳等等。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醫飲食調養方法,供大家參考。

  中醫飲食調養方法

  飲食養生法,是指通過飲食的調養來保養生命的方法。傳統飲食養生學,是指在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食物的性質,利用飲食來達到營養機體、保持或促進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門學科。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指出:人體需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意思是說飲食品種要多樣化,谷果肉菜要相互搭配,這樣才能使得飲食營養成分均衡。傳統飲食養生學特別強調天人相應、調補陰陽和審因用膳的觀點,這在營養保健學方面獨具特色。

  天人相應

  是指人體的飲食應與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相適應。例如:生活在潮溼環境中的人群應該適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以驅除寒溼。另外,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的飲食也要與當時的氣候條件相適應,例如:夏季天氣炎熱,應多選用寒涼食物以消暑解熱,主食多吃小米、大麥類食品,多喝些綠豆湯,多吃些水果、西瓜等寒涼食物;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熱食品,還要適當限制溫性的肉類攝入量以免助陽動火。冬季天氣寒冷,應多選用溫熱食物以增溫祛寒,如在紅燜羊肉、狗肉等溫性食物中,再加些辣椒、花椒、肉桂等辛熱之品,以增加溫熱的功效。

  調補陰陽

  是指通過合理飲食的方法來調節人體陰陽的平衡。傳統養生學認為,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應該保持在"陰平陽祕"***即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況,如果機體失去陰陽的平衡狀態就會發生疾病。人們常用甲魚、龜肉、銀耳、燕窩等來養陰生津,滋陰潤燥以補陰虛,常用羊肉、狗肉、鹿肉、蝦仁等來溫腎壯陽,益精填髓以補陽虛,都是飲食調補陰陽的具體體現。

  審因用膳

  是指根據個人的機體情況來合理地調配膳食。我們知道人體需要全面而均衡的各種營養成分,所以《黃帝內經》提出“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在保證全面營養的前提下,還應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適當地調配飲食結構。如體質健壯者,應該多吃清淡飲食,不宜過多食用葷厚難消化及辛辣之品。體質虛弱者,應該適量多吃些禽蛋肉乳類補虛作用較佳的食品,少食用寒涼的蔬菜水果等。因陽虛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狀者,應多吃一些羊肉、狗肉、蝦類等溫熱壯陽食品,而忌用田螺、蟹肉等寒涼之品。陰虛而有五心***手掌心、腳心及胸口***煩熱,口燥咽乾等症狀者,應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乳類製品,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而忌用辛辣生熱及溫熱之品。

  傳統中醫飲食養生的特點

  一、因後天之本,及早食養:中醫認為,脾胃乃人體的後天之本,故食療養生也需從青年開始,以食療調理以保養脾胃乃養生延壽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養五臟,故應少吃生冷、燥熱、重滑等飲食,使其不致傷脾胃。如能長期做到顧護中氣而恰當的食療養生,則可祛同延壽。

  二、食養關鍵在於飲食有節:節制飲食關鍵在於“簡、少、儉、謹、忌”五字。飲食品種應恰當合理,不可進食過飽,應注意飲食的衛生,宜做到先飢而食,食不過飽,未飽先止等。

  三、先食療、後藥餌:對於老年人,食療在治療疾病方面有利長期食用,因其五臟衰弱,氣血虧損,加之脾胃功能減退,故對於患慢性病或身體虛弱的老年人更易取得藥物所難獲得的功效,故應先食療而後必要時用藥較妥。

  四、多講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食宜細嚼緩咽;宜善選食和節制飲食;淡食最宜人;食宜暖;老年人食堅硬或筋韌食物,應食宜熟軟。

  夏季中醫養生吃什麼好

  1、和風秋葵

  秋葵,是盛夏的好食材,它被認為是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秋葵的粘性物質,可促進胃腸蠕動,對關節也有潤滑作用,秋葵可涼拌、可炒,也可煮湯。家裡涼拌最簡單了,將秋葵入水汆一下,配上自己喜愛的調味,即可享用。

  2、薑汁西瓜飲

  西瓜,是男女老少的夏日最愛。西瓜性涼,不可貪食,但咱們還是放不下它,如何是好?送上一杯薑汁西瓜飲,用生薑汁調和西瓜的寒性,甜中帶著姜的辛辣,選嫩姜更好,幾乎感覺不到姜的辣味。做法簡單,打新鮮的西瓜汁時,加入一塊生薑片即可。

  3、消暑的三豆粥

  盛夏愛煮綠豆粥,除了綠豆外,還可以再加入一些黑豆和赤小豆,這樣就成了三豆粥,功效更甚,且不用擔心綠豆的寒涼。三豆粥是從扁鵲的三豆飲演變來的。三豆飲是中醫中一道著名的處方,黑豆、綠豆、赤小豆皆有祛溼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涼。對於夏季深受熱邪、溼邪困擾的人來說,非常合適。如果不喜歡喝粥,也可以磨成豆漿喝,效果是一樣的。

  4、祛溼水

  暑期溼度大,體內的溼氣也隨之累積,大暑宜祛溼。薏米的祛溼功效,大家都很熟悉。讓人擔心的是,薏米性微寒,不宜多食。今天推薦的是不寒涼的祛溼薏米水。將薏米放熱鍋裡翻炒,炒至有點微微的焦,晾涼後裝密封的容器中,經常取一些泡水喝。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