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小龍蝦養殖技術

  小龍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池塘小龍蝦要怎麼養殖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1、塘口條件準備

  清塘注水後開始移栽水草,主要移栽水花生、蒲草、伊樂藻等,水花生直接移栽在塘四周和塘中間,蒲草連根莖移栽在塘中間。伊樂藻採取切莖分段扦插的方法移栽,水草面積佔水面的55%~65%,保證浮葉、沉水、挺水類水草在塘中的合理比例。為實現生態養殖的良性迴圈,10日後投放苗種。

  2、放養苗種

  3月底、4月初,開始收購捕捉的龍蝦苗放養,龍蝦苗規格約為250尾/千克。至4月12日放養龍蝦苗,畝放養量約為60千克。所選擇的龍蝦苗規格要求整齊,附肢齊全、活動較為敏捷。直接從自然水域捕捉的野生蝦種,應經過一段時間馴養後再放養,以免相互爭鬥殘殺。蝦种放養前用3%~5%食鹽水浴洗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放養時間選擇在早晨或晚上,運輸時間在2小時以內,從外地購進的蝦種,因離水時間較長,放養前應略作處理。將蝦種在池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覆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成活率可達85%以上。

  3、投喂飼料

  按照小龍蝦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營養的需要、生活習性和攝食特點,結合天氣、水質變化和蝦活動攝食情況,搞好飼料的組合和合理投喂。從4月15日開始投喂飼料,投喂飼料中動物性餌料佔65%、植物性餌料佔35%,動物飼料主要包括小雜魚、魚腸、雞腸和豬血等,植物飼料包括豆粕、麩皮、玉米、小麥、山芋和南瓜等。南瓜刨成絲,玉米和小麥煮熟之後再投喂。前期***6月前***下午3點投料一次。中後期***6月之後***投喂飼料兩次,上午9點左右和下午5點左右各投喂一次,其中上午投喂飼料佔1/3,日投料量約為龍蝦體重的5%,並根據龍蝦的攝食生長情況、季節和天氣變化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堅持“四看”和“四定”原則。飼料沿池邊遍灑,6-7月份由於天氣較熱,故以龍蝦配合飼料為主替代動物性飼料:。

  4、水質調節

  龍蝦偏好弱鹼性水質,pH約為7.5~8.5,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調水主要採用換新水的方法,6月份,每隔半個月加註一次新水,7-8月份每隔1周就需要換水一次,每次換水不超過池塘水的1/3,同時保持池水深1.3米以上。這樣,在改善水環境的同時可有效地刺激龍蝦脫殼,促進生長。另外還採用微生物製劑改底改水,在7-9月高溫季節每半個月用EM菌、益水素等生物製劑全池潑灑,降低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的含量,增加溶氧,保持水質“肥、活、爽”。同時適度補充鈣質和維生素,用生石灰、硬殼寶等調節水體pH值,增加水體鈣離子濃度。每隔20天用15克/米3生石灰一次,在飼料中拌多種維生素,提高龍蝦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功能,促進龍蝦快速健康生長。:還可以採用投放白鰱的方法調節pH,投放量為40尾/畝。

  5、疾病防治

  小龍蝦個體抗病能力強,一般情況下疾病較少,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治癒細菌性疾病,可能會暴發病毒疾病,經常在餌料中拌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製劑可以預防這類疾病。一般每隔10天需要投喂數次。如果發現有疾病跡象,則需要連續投喂3~5天。另外,投放龍蝦種苗密度過高的情況下,由於存在相互爭鬥,容易造成肢體傷殘,除定期採用生石灰消毒之外,每月需要採用高錳酸鉀或氯製劑等防病一次,同時需要經常撈出水中的殘餌、殘草,保持餌料的新鮮度和適口性。

  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一、清塘消毒

  年底排乾池水,挖除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釐米左右,凍、晒池塘整個冬季,直至表層泛白,以加速有機物的風華。開春後向池內注水80~100釐米,用生石灰、茶籽餅混合消毒,用量分別為50公斤/畝和25公斤/畝,以殺滅病菌、寄生蟲等敵害生物。

  二、營造生態環境

  待清塘藥效消失後向池內投施發酵、消毒好的畜禽糞肥,量為150~200公斤/畝,以培育浮游生物,為日後入池的小龍蝦苗種提供充足的生物餌料。施肥結束後,向池內移植伊樂藻、輪葉黑藻、茭白、蘆葦、水花生、水浮萍等複合型水草,使水草覆蓋率佔養殖總面積的50%~60%,為小龍蝦提供植物餌料。

  三、苗種放養

  放養規格為2~3釐米,密度為6000~8000尾/畝,時間在3~4月份。選擇晴天的早晨和傍晚放養蝦苗,同池同批次放養的蝦苗規格應一致。為了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資源,增加池塘生產力,每畝可搭配放養規格為100克∕尾鰱、鱅魚種200尾左右。苗種放養前需用3%~4%的食鹽溶液浸洗消毒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

  四、水質調節

  每隔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釐米左右,保持池水清新;每隔20~30天換水1次,每次換掉20%~30%的老水,保持透明度在30釐米左右;每隔10~15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公斤/畝,保持PH值在7.5~8.5;每隔20天左右使用1次水博士***主要成分:乳酸菌、芽孢桿菌、糞鏈球菌、EDTA、淨水劑***,用量為200毫升/升,以改善老濃***藍綠、黑紅、鐵鏽等***水質,增加透明度,改善水質和迅速吸附和降解池底的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改善底質;應適時開啟微孔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五、餌料投喂

  幼蝦養殖階段以投喂粗蛋白含量為36%~40%的配合飼料為主,日投喂量為池蝦總體重的3%~5%。另需適當投喂部分新鮮的小雜魚,以滿足幼蝦發育生長的營養需求;成蝦養殖階段以投喂粗蛋白含量為30%~35%的配合飼料為主,日投喂量為池蝦總體重的4%~5%。另需適當投喂部分煮熟的玉米、浸泡發芽的小麥和新鮮小雜魚等,以提高成蝦規格,增加養殖產量。在小龍蝦養殖全程中,餌料日投喂2次,分別於早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後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為主,佔日投喂量的60%~70%。將餌料投放於池岸或淺灘上,讓小龍蝦養成定點攝食的習慣。具體的投喂量應視季節、天氣、水質、水溫以及小龍蝦的蛻殼和攝食等因素綜合考慮,科學掌控。一般以投喂後2小時基本吃完為宜。

  六、蛻殼期管理

  小龍蝦蛻殼期應抓好以下二點:一是保持良好水質。蛻殼前應加換新水,保持水質清爽,讓小龍蝦在良好的水體環境中蛻殼,以縮短蛻殼時間,加快生長速度。二是保證營養。小龍蝦是伴隨著一次又一次蛻殼逐漸長大的,每蛻1次殼,規格就增大一些,採食量也隨之增加,除提高飼料中的蛋白含量外,還應增加投喂部分螺、蚌肉,小雜魚等,以增加營養供給,促進小龍蝦蛻殼及蛻殼後的蝦殼硬化。

  七、蝦病防治

  病害防治應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採取嚴格的清塘消毒、投放優質蝦苗、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投喂優質飼料、定期投喂藥餌等防範措施,可有效預防蝦病生。一旦小龍蝦生病,因及時診斷病因,對病入座,選用國家允許的高效、低毒、價廉、副作用小的藥品儘早治療,控制蝦病漫延。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