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精神養生
心理養生是指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以保障機體功能的正常發揮,來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心理健康精神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心理健康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給“健康”下定義:健康是指一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達到一個完好的狀態,只有同時具備健康軀體和健康人格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口號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心靈健康介紹
催眠本身並不具治療效果,其功用乃是使人在催眠狀態下,更容易接受治療,達到節省時間的效果而已。故催眠療法應視為輔助療法,不宜過度期待其功能,更不可給予神祕魔術性的外衣,誇大其功能。在民眾高度好奇心的驅使下,催眠秀確實吸引了不少觀眾,因此從倫理的立場,催眠秀應嚴守界限,不可越界涉及醫療問題。
催眠中利用年齡退化法,以瞭解病人精神障礙與其兒童期之心理創傷之關係,並進而紓解其情緒,改善症狀,乃精神科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必需謹慎處理在此狀態下所獲得的資料。因在催眠下,病人所陳述的故事不一定真實可靠,有時故事內容只是病人的幻想或隨意編造的。催眠狀態下所獲資料僅供治療者參考,以配合運用於治療,而不是做為事實認定的證據,這一點必需嚴守。至於有人因相信有前世,而利用年齡退化法建立所謂前世療法的做法,從生命科學的立場來看,只不過是披著假科學外衣一種新世代運動,無法通過科學的檢驗。
心靈的健康是要長期努力,方能逐漸發展建立,千萬不可期待藉催眠像變魔術般,快速達成。在這個社會動盪,不確定感瀰漫的世代,披上假科學外衣的宗教、學說或活動很容易吸引人的興趣。前世今生、腦內革命等似是而非的書轟動暢銷,正說明快餐文化下現代人心靈的乾渴。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同胞,以一步一腳印的態度看待事務,達到心理健康,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的方法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價。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在符合集體的要求下,能積極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療法
在快節奏的社會裡,亞健康話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有時晚上輾轉難眠。
·睡不安穩,或入睡後驚醒、多夢。
·經常有不明原因的頭痛。
·經常感覺到莫名的情緒壓抑,總覺得心裡不舒服。
·在面對壓力與衝突時,內心掙扎著各種聲音,讓人不知所措。
·面對目標與理想藍圖,有深厚的無助感與脆弱感。
·生活在壓力、焦慮和緊張之中。
“亞健康”和“疾病”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才能將自己調整到健康、快樂的生命狀態?我們可以從我們的身體中得到一些什麼樣的訊息。傳統觀念中,人們往往容易物化地看待自己:包括自己的身體。我們將自己視為疾病的受害者,身、心、靈分離。我們對自己的失察,導致了生命不同層面的症狀:生理上的亞健康、心理上的壓力、焦慮、自恨,無法排遣的孤獨感。它更反映在我們的關係中:我們對他人充滿了指責、憤怒與抱怨的能量。
“亞健康”這個概念在生理疾病中有,其實在心理疾病中也有,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介於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之間,而且更多的時候人們的生理“亞健康”還是由於心理上的“亞健康”引起的,例如:有一部分人整日裡心煩意亂,茶不思飯不想,睡不好覺,由於沒有及時找出原因而導致身體的體質下降,生理疾病便趁虛而入,這樣就導致了大的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