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棟樑,是祖國和社會的未來,肩負著打造美麗中國的重擔,大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深深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健康心態》

  【摘 要】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棟樑,是祖國和社會的未來,肩負著打造美麗中國的重擔,大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深深的影響。

  【關鍵詞】健康;心態;自卑感;焦慮;自信心

  最近學校裡組織了一系列的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感觸頗深。首先,先簡單剖析一下目前的社會現狀,也就是會影響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背景因素,或說是原因。目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級其他各領域都有了質的飛躍。社會的開放使各種意識形態都隨之而來,各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無形當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一些涉及到我們衣食住行的企業揹著原本激烈競爭的包袱開始蠢蠢欲動,甚至跨出誠通道德的底線,做出傷害人民的事情,如近年來的“毒姜軍”、“染色饅頭”、“問題奶粉”等等。另外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深深的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使人們的公平感屢遭重創,使人們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如“我爸是李剛”、“官二代”、“富二代”、“農二代”、這些詞語讓人們聽起來愈來愈加的刺耳。

  現在的生活水平與解放初期、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活水平相對比,我們是無比幸福的。但是面臨上面所訴的一些問題時,我們的大學生就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當代青年大學生普遍和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分析

  ***一***家庭貧富差距較大,使學生產生優越感或自卑感

  1、改革開放以後,社會收入分配方式的轉變使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每個月的生活費多至數千元,個人的銀行賬戶上從來都是四五位數甚至更多,他們也許從一出生開始就站在了金山上。幾乎人手一個iPhone和ipad。曾聽說某位學生在學校交學費刷銀行卡的時候,輸入金額的時候不小心末位多按了一個零,竟然也交易成功了,瞬間迎來旁人羨煞的目光。這樣優越的家庭環境學生個人想沒有優越感都難。

  2、生活在經濟發展滯後的貧困地區和偏僻山區的學生,每個月只有幾百塊的生活費,甚至有些學生連學費都交不起,這些沒有出生在金山上而是柴火堆上的孩子,別說數千元的生活費,什麼iPhone、ipad,也許晚餐的菜裡連肉都沒有一塊。當大家都貧窮的時候,誰都沒有感到不舒適,不過一旦有了對比,人的心理就會產生變化,貧窮的人就會感到不舒服,產生自卑感。

  ***二***在經濟體制不斷的改革下,由於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資訊越來越不對稱,因此,使大學生產生的不公平感和嫉妒心越來越強烈

  現在的大學生都來自五湖四海,因為地域和家庭背景的不同,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也不同,再加上每個人的天賦、能力和後天努力程度不同,就會出現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或者是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不同人身上,事態發生的結果不一樣等等情況。比如說家庭背景相近的兩個學生,平時學習都很努力,如果一個考試成績好,一個考試成績不好,久而久之,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嫉妒成績好的學生。再比如有些學生出生在一線城市,有些學生出生在偏僻山區,畢業後一線城市的學生可以輕而易舉留在一線城市發展,而偏僻山區的學生即使付出千辛萬苦的努力也未必可以在一線城市立足,因此,不平等感覺就悄悄的藏在了學生們的心裡。

  ***三***由於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面對今後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容易產生焦慮和煩躁的情緒

  1、跨進象牙塔之前,每位學生都是優秀的,都是憑著以往的努力考入了嚮往的大學。可是進校以後,他們會慢慢的發現,原來那麼優秀的自己如今卻如此的平凡,身邊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比比皆是,這樣一來,大學生們在無形當中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

  2、大學生平時面對著學習的壓力、與同學和社會交往的壓力、或者經濟開支的壓力,在面臨畢業找工作時會有就業壓力,甚至會為畢業後何去何從以及未來的發展感到茫然而產生壓力。

  因為這樣那樣的壓力,大學生就很容易由此產生焦慮感和煩躁感,甚至缺乏安全感或產生消極心理。

  二、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健康心態

  為了讓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平和的、積極向上的心態,為了大學生畢業後能順利走向社會,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實時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先了解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如美國的一項測試,利用手機訊號掌握測試者的行動規律,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在哪裡的可能性比較大,如8點會出現在上班的某條路上、9點會出現在公司、中午通常會出現在某某餐廳、晚上幾點鐘會在家裡等等。正如這種測試所顯示的行為規律一樣,大學生的個人習性、思維方式、心理狀態也是可以有跡可循的。因此,我們應該大體掌握不同性格、不同階段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樣就可以及時解決問題。

  ***二***為大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和氛圍

  1、成長環境對大學生的心態養成至關重要,寢室相當於學生的第二個家,良好的寢室氛圍對於他們在學習態度、衛生習慣、為人處世、情感溝通等方面有很大幫助。

  2、班級的學習風氣和社交氛圍也是一個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這個“小社會”中,他們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團結互助、如何相互謙讓和包容,正確的、積極向上的氛圍會有利於性格和健康心態的養成。

  ***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認知度

  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網路資訊、媒體新聞、如微信、微博、部落格等等傳播的各種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都時時刻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社會出現的各種誠信、公平、道德等問題均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度逐漸降低。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宣傳積極向上的和正面的文化、心理輔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等方面,幫助大學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認知度。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棟樑,是祖國和社會的未來,肩負著打造美麗中國的重擔,大學生擁有一顆陽光溫暖的心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深深的影響,因此,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大學生的未來,讓我們共同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吧!

  篇二

  《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心理壓力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效應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這就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的問題,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要詳細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現,現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的問題: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工作,比較表面的工作。還有一些大學的心理教育只是開設一門課程和個案的諮詢。即使是某些大學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不佳,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沒有形成系統。從學校的層面上講,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投入的也不夠,更沒有形成規範性的工作體系。

  二、優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

  ***一***人格教育要突出

  1.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

  對實際情況有個客觀的認識指的是對待現實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帶有偏見的看待問題。馬斯諾指出:客觀的認知是使世界變得和諧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客觀的態度主要內容是人應該對自己的存在和周圍人或者是物的關係始終持有正確的態度,人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活著,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應該是陽光自信的,應該是自尊自愛的。

  2.生活態度要樂觀,情緒體驗要積極

  人要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要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只要心中有陽光,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不會被輕易的打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抱有樂觀的心態,心境是明朗輕鬆的,覺得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這樣的人幸福感是很強的,比那些悲觀消極的人容易取得成功。

  3.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要正確

  在相關的研究中得出:20―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群中,這是在他們的人格發展中處在親密對孤獨的階段,這個階段若處理好人際關係是可以很好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青年人如果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了人際關係,那麼他們就會收穫和諧、緊密的人際關係。反之,若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人際關係不協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閱歷不夠,與人處事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全面,要通過學習,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保證健康的心理水平。

  ***二***注重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我們將心理素質分為2種:一個是正性的心理素質,一個是負性的心理素質。負性的心理素質是一種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正性心理素質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們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正性的,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積極的教育

  積極教育屬於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積極教育提倡老師要以學校和師生的現實情況為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行為與思想去教授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品質。

  2.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重視的是人的積極的心理力量,從而促進了心理學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積極心理學能夠使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對大學生的發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3.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設計與實行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的心理情況來決定,價值取向是人的向善性,教師要應用積極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來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1.必修課

  必修課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我國這門課程的名稱還沒有達到統一,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是相同的。

  2.選修課

  如果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選修課的話,就能夠使這門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彌補必修課的某些缺點,使這門課程更加的完善。

  3.網上教育

  網路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學生對網路的熟悉程度很高,利用網路這一資源開展網上教育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外的輔助途徑

  1.使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的訓練

  大學階段在學校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鍛鍊,要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在這個基礎上精心設計、組織,進行系列化的心理鍛鍊。

  2.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為了能夠讓學生儘早的接觸社會,在社會中鍛鍊自己,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參加多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鍛鍊自己的品行,磨練自己的意志。

  3.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校園的心理氛圍好的話,學生就會被感染,漸漸的學生的心理也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營造積極的、和諧的、充滿希望的大學校園心理氛圍,學生在這種大環境下就會形成較佳的心理,這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重要意義的。

  綜上所述,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我們要非常的重視,通過多方面合作,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圍,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了,是有利於學生一生髮展的。

  參考文獻:

  [1]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作者單位:陝西省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