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市場行情的有關論文

  最近二十多年以來,隨著世界石油金融市場的興起,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國石油企業開發拉美地區石油市場的對策》

  摘要:本文分析我國石油企業開發拉美地區石油市場的對策。

  關鍵詞:石油;拉關;戰略

  一、拉美地區石油市場的形勢

  拉丁美洲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該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1200億桶,2006年石油日產量超過1040萬桶,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中東,均居世界第二位。拉美的石油儲量主要分佈在委內瑞拉、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哥倫比亞這六個國家。

  ***一***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是拉美地區第一能源大國、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中唯一的拉美國家。委國家石油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876,21億桶,日產原油321萬桶。委內瑞拉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市場管理機制,目前在委內瑞拉從事石油經營的外國石油公司共有41家,其中從事石油技術服務的專業化公司約27家***包括物探、鑽井、錄井、測井、修井等***。

  ***二***墨西哥。墨西哥是拉美石油產量最高的國家。國有的墨西哥石油公司已成為繼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和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公司。據墨西哥石油公司公佈的資料,截至2006年年底,墨石油總儲量為461,97億桶,其中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50億桶左右,潛在儲量約312億桶,日產原油325萬桶。由於新探明儲量不足以彌補開採量,墨西哥石油儲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目前。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第14位,石油產量居世界第6位。

  ***三***巴西。巴西是拉美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同時也是拉美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據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宣佈,2006年該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為135億桶油當量,平均日產石油229.7萬桶。

  ***四***阿根廷。阿根廷石油產量居拉美第四位,由於能源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全面私有化後長期投資不足,近年來阿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和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據阿根廷能源部公佈的資料,截至2005年年底,阿根廷已探明石油儲量由2004年的24.78億桶降為21.96億桶,潛在儲量從1.56億桶降為1.53億桶。按目前的開採量,阿根廷的石油儲量僅供維持8.2年。2005年阿根廷平均日產石油67萬桶。

  ***五***厄瓜多。厄瓜多是拉美第五大石油生產國,其石油主要用於出口。據厄瓜多能源部統計,截至2007年1月,厄瓜多已探明石油儲量22.07億桶,可供開採25年至27年。2006年,平均日產原油53.9萬桶,其中厄石油公司生產24.72萬桶,外國石油公司生產29.18萬桶,平均日出口石油47.5桶。受益於國際油價上漲,2005年,厄石油出口收入為54億美元,2006年前11個月,厄石油出口收入達64.29億美元。外資公司進入厄瓜多市場已有20餘年時間。根據厄中央銀行的統計,截至2006年12月,共有AEC、REPSOL-YPS、AGIP、中國安第斯石油公司等15家外資公司在厄擁有石油區塊開採權。在厄瓜多進行石油開發和投資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前景看好。目前我國“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公司”均已在厄設立分公司,以購買區塊勘探與開採權益、開展石油工程承包和風險開等為主,取得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六***哥倫比亞。哥倫比亞是拉美新興的石油出口國,1985年開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近年來,哥倫比亞加大投資,加強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力爭提高石油儲量和產量。據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統計,2006年,哥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5億桶左右,石油日產量為53萬桶,其中哥石油公司日產原油32萬桶,外國石油公司日產原油21萬桶。哥倫比亞為長期保持其石油淨出口國的地位,採取各種措施吸引外國石油公司的投資,一方面,在制度方面大力改革,創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如,允許外國石油公司擁有100%股權。另一方面,努力改善社會治安狀況,並取得顯著成績,激發了外國石油公司的投資熱情。

  二、我國石油企業開發拉美市場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

  我國石油企業開發拉美市場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是:一有市場環境優勢。中國與拉美各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政治經濟關係。這成為中國開發拉美市場的一個有利條件。二有品牌優勢。我國的“中石油”自進入委內瑞拉技術服務市場以來。先後承攬多個專案,裝備、技術、隊伍、專案管理和施工能力都得到當地的認可,多次受到被該國國家石油公司的表彰,完成的專案被譽為“樣板工程”和“優質工程”。“中石油”以實際行動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今後繼續開拓市場、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的一大優勢。三有隊伍優勢。經過幾年的發展。“中石油”在當地已具備較強的市場開發能力,語言能力不斷增強,與當地有關政府部門、組織、石油公司及服務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和個人關係。在專案管理方面,如生產安排、人員管理、質量控制、物資及社會關係處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管理水平持續提高,在當地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當然,我國石油企業在開發拉美市場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裝備和技術力量不足。自建國以來,我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國內的勘探開發技術及裝置在某些方面距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很大距離。我們的裝置在國內配置較高,但在某些方面還遠遠滿足不了國外市場的要求。如。主要的勘探開發軟體及硬體***如世界先進水平的鑽機、地震儀、測井裝置***均需進口。我國石油企業雖然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在海上勘探開發、複雜油氣田的勘探開發、LNG以及非常規石油資源的開發等,還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二是涉外人才後備力量不足。人才短缺,既表現在具有現場工作能力、外語能力和多方面專業知識的綜合性人才奇缺,也表現在人才配套不全。一個跨國勘探開發專案的成功運作需要經濟、法律、商務、地質、地球物理、鑽井、測井、測試、外語等多方面的人才,幾個跨國勘探開發專案就需要組建幾個團隊。由於人才力量跟不上,現有駐外人員往往無法按規定輪休回國,工作壓力大,身心較疲憊。三是欠缺暢通的投資回收途徑。由於委內瑞拉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專案回款、投資收益難以兌換成美元匯回國內。投資收益得不到保證,難以在原有基礎上擴大海外投資。這對海外專案從投標報價、專案貸款、施工作業和最終收益都有一定影響。

  三、我國石油企業開發拉美市場的措施

  ***一***堅持整體發展戰略。“中石油”應充分發揮綜合性石油公司的協同優勢,協調好國內業務與國外業務同步推進的關係。一要有統一的國際市場開發規劃。要從戰略的高度通盤考慮海外目標市場定位、進入方式、進入步驟、資金籌集、裝備配置等措施,組織所有單位協調一致、齊心協力地開拓國際市場。二是“中石油”海外市場開發的資源應得到有效整合,實現人才、資訊和裝備共享,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整體競爭力和抗禦風險能力。

  ***二***實施技術創新戰略。從我們的技術水平看,我們與世界大石油公司還存在一定距離。近年來,跨國石油公司不斷進行資產重組、更新技術裝備、加大科研投入。並通過採用新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這充分說明今後石油工業的發展對技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因此,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我們一方面必須重視科技開發,加大科研投入。另一方面要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搞好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工作。努力跟蹤世界先進技術,形成自己的優勢技術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實施比較優勢戰略。進行國際化經營一定要形成相對的比較優勢。發揮中國石油企業的比較優勢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大中小專案並舉。國際大石油公司由於龐大的管理費用開支往往忽略中小專案開發。而國外石油公司又因財力有限不敢涉及大專案,這就給我國石油工業創造了一個空間,使我國各石油企業利用自身良好的國際信譽、先進而又實用的勘探開發技術以及低成本的人力資源,形成比較優勢,不斷開拓發展空間。二是以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為龍頭。技術和資金一般是進行國際化經營的兩大支柱,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技術佔據更主要地位。在實施跨國經營時,應以泊氣勘探開發技術為龍頭,帶動石油物資、技術、裝備和勞務等出口,以推動石油加工和貿易業務的發展。

  ***四***實施人才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是與市場開發、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戰略相配合的戰略措施。在人才開發戰略方面,要結合海外業務的總體發展戰略,認真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人力資源管理隊伍。同時,研究人力資源開發的具體措施,並拓寬人力資源開發渠道,重點在選拔、培養、使用和儲備人才上下功夫,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五***實施本地化戰略。“中石油”在實施國際化程序中,應加快本地化策略的實施,要從國際化經營的戰略高度來規劃海外企業的組織架構、人員結構、業務流程、生產管理等方面合作,使企業的經營活動融入到當地社會中去。要加大對當地人才選拔和培養力度,海外分支機構和專案部除一些不可替代崗位外,要儘可能使用外籍員工,使我們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和技術方法逐步滲透,從而使國際化經營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對國際要素資源的掌控能力進一步加強。

  篇二

  《世界石油金融市場的發展與我國的對策》

  摘要:最近二十多年以來,世界石油金融市場蓬勃發展,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等金融機構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石油期貨市場中來,使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石油價格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強。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應該發展本國的石油金融市場,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爭取石油定價權,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關鍵詞:石油金融市場:石油期貨;定價權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07***04-0013-03

  一、世界石油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最近二十多年以來,隨著世界石油金融市場的興起,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石油期貨價格已經取代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官價”,成為國際石油貿易的基準價格。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等金融機構廣泛地參與到石油期貨市場中來,使得石油價格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強。

  儘管石油金融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但當時穩定的市場結構使石油貿易的參與者都對石油期貨持懷疑態度。直到70年代末石油產業市場結構和價格機制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市場參與者增多,競爭性加強,現價體系下價格變動幅度大而頻繁,市場參與者對石油期貨這一金融工具的需求才與日俱增。人們開始認識到,石油期貨不僅可以滿足石油行業對風險管理的需要,同時也為對石油感興趣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進行市場投資的途徑。

  從1980年代後期起,更多的參與者被吸引到石油期貨交易中來,包括國際投資者和像摩根斯坦利這樣的“華爾街煉油商”。據統計,現今紐約商品交易所交割的全部取暖油中,摩根斯坦利一家就佔到了61.5%。不僅如此,摩根斯坦利還將其觸角伸到了石油供應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它擁有油庫、碼頭、運輸船隊,憑藉巨大的交易量和儲存能力,摩根斯坦利已經成為了美國家用取暖油市場供應鏈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佔據了美國取暖油市場大半的市場份額,獲取了鉅額利潤。在摩根斯坦利的示範效應下,許多金融機構都已步其後塵。高盛、美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花旗集團也在其中。對衝基金作為機構和富人們的投資平臺,近年來也紛紛躋身於石油金融市場。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紐約、倫敦等地的努力下,已有數種石油期貨合約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此外,作為這些成功合約延伸的期權合約也取得了成功。

  雖然現在石油期貨的種類已經非常豐富,但它們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這也是所有期貨合約的基本功能。一是價格發現一一對商品價格的變動提供即時顯示;二是風險規避一一允許公司在限定的時間內對衝價格風險。此外,也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交易費用低廉的投資機會。

  二、石油價格中的“亞洲升水”現象

  “亞洲升水”現象指的是,中東原油銷往東北亞地區的價格比銷往歐美地區的價格每桶要高大約1美元左右。

  根據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唐蘇欣和張建華兩位的研究,“從1993-2001年,沙特輕質原油銷往東北亞地區的價格比銷往歐洲的價格平均高1.01美元/桶,與銷往美國市場的相比,差距更大,有時達3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現過直接從沙特購油運回國內,還不如按沙特給美國的價格先從沙特運到美國,再從美國轉運到中國的價格便宜。”***《探討高硫原油加工的效益問題》***

  一些日本石油專家也在積極研究“亞洲升水”問題。日本能源研究所***1EEJ***在2003年2月完成的一份題為《關於減少原油市場亞洲升水的對策》的研究報告的第一頁中寫到:“從199l到2002年期間,中東原油銷往亞洲的價格比銷往歐洲和美國市場的價格平均高出0.94美元/桶,有的年份甚至平均超過1美元/桶”。來自國際能源機構的資料也證明了“亞洲升水”現象的存在。

  存在“亞洲升水”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中東國家對銷往這三個地區的原油使用的作價公式不同。中東原油的流向主要為亞洲、歐洲和美國,對銷往歐洲的原油與Brent油價聯動,銷往北美的原油與WTI油價聯動;由於亞洲地區目前還沒有成功的原油期貨市場,沒有一個能與Brent和WTI處於同等地位的基準原油,因此銷往亞洲的原油與PLATTS報價系統的迪拜、阿曼油價聯動,每月公佈一次官價***或貼水***,以提單日所在月計價。PLATTS報價由於作價機制等方面的原因,無法完全反映東北亞地區的真正的市場供求關係,導致中東銷往東北亞地區的原油價格普遍偏高。

  三、石油金融市場對國際石油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1.石油期貨價格已經成為國際石油貿易的基準價。

  隨計價方式的不同,國際石油貿易中通常有6種價格,即歐佩克官方價格,非歐佩克官方價格,現貨市場價格,期貨交易價格,以貨易貨價格和淨回值價格。事實上,全球種類繁多的原油在國際石油貿易中一般以某種原油的價格作為交易的基準價格,然後根據交易的條件不同,在基準價上加一定貼水來計價。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來看,有兩種基準原油,一種是WTI,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進行交易;另一種是布倫特,在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1PE***進行交易。人們通常所談論的國際原油價格是多少美元一桶,指的就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或者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的期貨價格。目前亞洲雖然也有幾種本地的基準油,如迪拜油、阿曼油、米納斯油、辛塔油等,但是這些油種的價格歸根結底受WTI和布倫特的影響,最終是由WTI和布倫特的價格決定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亞洲目前還沒有基準原油。

  2.石油期貨價格確立其石油基準價地位的原因

  首先,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在功能定位上有所區別。

  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是發現價格和轉移風險,而現貨市場的主要功能是轉移商品所有權,實現商品使用價值的交換。

  其次,交易的公開性是實現定價功能的重要前提條件。

  要實現定價功能,其前提條件是交易的公開性,買賣雙方的成交價格和其他合同要件必須向全社會公開。同時,交易是開放的,任何第三方都能夠以同樣的價格達成交易,價格是決定是否能夠達成交易的唯一因素。現貨交易由於是一對一的交易,交易雙方的成交價格及其他合同條款通常是商業機密,不希望被社會公眾所知曉;而且,除了價格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條件是決定交易雙方能否成交的關鍵因素。因此,即便是交易量再大,如果交易不是公開的,傳統的現貨交易也無法起到定價作用。例如,新加坡普氏每天下午4:00-4:30的公開交易視窗,之所以能夠起到計價作用,關鍵原因就是因為該視窗是公開交易。而新加坡傳統的石油現貨市場,儘管交易量比該交易視窗大得多,普氏每天在計價時也是不予考慮的,定價功能微乎其微。

  期貨市場是一個公開市場,市場參與者眾多,只要有錢或者有貨,任何市場主體都可以參與交易,對市場價格進行“投票”,市場參與者無高低貴賤、行政級別之分,價格是決定能否成交的唯一因素,交易價格實時向全世界釋出,由於交易所的履約擔保作用,所有的成交合約都能得到履行。這是期貨價格能夠起到基準價格的作用的前提條件。

  再次,合約的標準化是實現定價功能的另一個重要條件。

  在期貨交易中,合約是高度標準化的,價格是唯一可變的因素,除了價格以外的其他合約要件如交易標的品質、數量、交易時間、交易地點、交割時間、交割地點、結算條件等都是固定的,買賣雙方無須也不能對這些條款進行討價還價,期貨價格的含義十分明確,這也是成為基準價的一個重要條件。

  四、發展我國石油金融市場。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爭取石油定價權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石油總消費量將大大增加,未來石油消費將主要依賴進口。

  2004年以來,國際油價在30美元/桶的基礎上一路攀升,2006年7月份達到創紀錄的78美元/桶,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波動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由於進口總量十分龐大,進口價格的輕微變動也會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發展自己的石油金融市場,建立能夠反映我國自身市場需求、代表我國國家利益的石油計價體系,爭取石油定價話語權,增強我國經濟應對國際油價波動風險的能力。

  期貨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由於受到基金等投機性力量的影響,期貨價格也許偶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市場基本供求關係,而呈現出一定的非理性。但是,以期貨價格作為世界大宗商品的定價基準,已經成為世界通行的遊戲規則。有人認為,2004年以來的國際石油價格中有1O美元左右的“投機溢價”。但我們不能因為油價中有10美元是由於投機造成的,就拒絕支付這一部分價格。我們無法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所能做的惟有適應遊戲規則。

  定價權的實質是規則制定權。現代市場競爭的核心是規則制定權的競爭,誰擁有了規則制定權,誰就將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這一點可以從石油期貨的發展史中看得很清楚。

  二戰結束前,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基本掌握在西方“七姐妹”石油公司手中,國際石油的價格也基本由他們決定。而1945年後,隨著中東各國開始石油資源國有化程序,西方世界開始逐步喪失對資源的控制權。1960年,歐佩克組織成立,1971年改組擴大到現在的11個成員國,擁有當時77%的石油儲量。該組織的成立標誌著西方世界開始失去對石油成本的控制權。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國家為抗議美國支援以色列,開始減少石油產量並對美實行石油禁運。當年12月歐佩克將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左右上調到10.65美元,觸發了二戰後全球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均遭重創。此次危機正是由於中東產油國掐住了西方石油供應和石油定價的脖子。由此,西方國家開始著手建立石油期貨交易體系,以期最終掌握石油定價權。上世紀70年代後期,英國推出了布倫特遠期合約,目的是使石油交易保持在“安全範圍”內。該合約日後被廣泛使用,其交易價格被用作中東地區供應歐洲地區的價格參照標準。而1980年代初,美國推出了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直至今日,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現貨僅限在美國本土交易,但該期貨合約卻成為中東供應美國原油以及整個美洲地區原油交易的價格參照基準,合約的價格也成為國際原油價格的最重要的晴雨表。西方國家由此重新奪回了油價的定價權,佔據了主動。

  因此,我國絕不能完全依賴國外的石油金融市場,而應該建立和發展本國的石油金融市場,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根據我國的現實利益需要,利用手中的監管權和規則制定權對市場執行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國際油價的形成過程能反映我國的市場供求關係,體現我國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