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描繪出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的英姿颯爽和觀潮人群的驚歎不已,使讀者身歷其境。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觀潮文言文原文

  觀潮

  作者: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觀潮文言文註釋

  1.浙江:就是錢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裡兩邊的山對峙著。

  4.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5.既而:不久。

  6.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白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線著天。

  7.沃日***wò rì***:衝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衝蕩。

  8.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裡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9.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歲,年。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

  10.艨艟***méng chōng***:戰船。

  11.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

  12.乘騎***chéng 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13.略不相睹:彼此一點也看不見。睹,看。

  14.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

  15.一舸無跡***yì gě wú jì***: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

  16.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

  17.逝:去,往。

  18.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擅於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為吳國之地,故稱。善,善於。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譯***

  19.披髮文***wén***身: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花紋。文,動詞,畫著文彩。

  20.溯***sù***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飾。

  21.鯨波萬仞***rèn***: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湧,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22.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23.江干***gān***:江岸。

  24.珠翠***cuì***羅綺***qǐ***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

  25.倍穹***qióng***:***價錢***加倍的高。穹,動詞,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

  26.而僦***jiù***賃***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錶轉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

  27.雖席地不容間也: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許,使。間***jiān***空間。雖,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2]

  其餘解釋

  偉:雄偉。

  觀:景觀。

  為:是。

  既而:不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是也:指這樣的景象。

  教閱:教練、檢閱***可不翻譯***。

  於:在。

  如:好像

  履***lǚ***:動詞,踩。

  倏爾***shū ěr***:忽然。

  崩山:山倒塌。

  則:連......都。

  為:介詞,被。

  而:錶轉折,但。

  略:一點點。

  以:憑、靠。

  誇:顯示。

  塞途***sè tú ***:堵塞***dǔ sè***道路,形容人多擁擠。

  一詞多義

  觀:

  觀潮:觀看***動詞***

  天下之偉觀也:景象***名詞***[1]

  僅: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只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1]

  為:

  “敵船”為火所焚:被

  海湧銀為郭:成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是[1]

  以:

  以此誇能:憑藉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和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時間。***助詞***[1]

  勢:

  勢極雄豪:氣勢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1]

  能:

  以此誇能:本領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能夠[1]

  詞類活用

  ①天下之偉觀也***觀:動詞作名詞,景觀,景象***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盡: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③皆披髮文身。***文,名詞作動詞,畫著紋身;刺著花紋。“文”通“紋”,原指花紋,這裡做動詞。***

  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標:名詞作動詞,樹立,舉***

  ⑤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穹:高***

  觀潮文言文翻譯

  錢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湧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髮,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溼,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錢的鉅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觀潮作品賞析

  ①美點賞析

  ***1***清晰的層次之美

  全文語言精練,共有四個段落,可分為兩個清晰的層次。第一層為前三段,描繪江中壯美之景;第二層為第四段,記述江邊盛況。江中壯美之景分為三個典型場景:浙江怒濤、水軍演習、吳兒弄潮。三個場景既各自獨立、各具特色,又相互連貫、相互映襯,組成了一曲層次分明、氣勢磅礴的錢塘大潮交響曲。

  文章的層次之美不僅表現在整體構架的思路上,更多的是表現在區域性的描述層次上。以 “水軍演習”一段為例:先寫教閱場面巨集大——繼而寫指揮排程靈活,後寫江面上戰火密佈,最後寫戰爭勝利,活現出一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的水軍的赫赫聲勢。

  ***2***精彩的描摹之美

  全文以描寫為主,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大師,極善抓拍典型場景和特寫鏡頭。作者筆下的浙江怒濤:登城越嶺,浪濤排空,如玉似雪,如雷似霆。水軍雲集的場景:鉅艦數百,分列布陣,旌旗刀槍,森嚴壁壘。江面激戰場面:黃煙瀰漫,炮聲隆隆,聲如崩山,勢如破竹。吳兒弄潮則突出其踩波踏浪的姿勢:“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其勇猛之態,陽剛之氣,技藝之精,令人拍案稱奇。寫江邊觀潮的壯觀場面則用簡筆勾勒:“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席地不容閒”,觀潮的熱烈火爆場面,一覽無餘。文中無論是江中奇景還是江岸盛況,均描摹得氣勢恢巨集,酣暢淋漓。

  ***3***精妙的映襯之美

  作者於多處運用映襯手法表現江潮的壯麗雄偉、水軍的驍勇善戰和吳兒的剛健勇猛。第二段中,描寫交戰場面“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接著筆峰陡轉,“煙消波靜”“一舸無跡”,以倏然而至的靜態反襯先前攻勢的猛烈,蘊含著對水軍行進速度之快、變化之奇的高強本領的讚譽之情。最後一段寫江岸上人山人海,車馬塞途,水洩不通,席地難閒,與江中的奇景互相映襯,更展示了觀潮的無窮魅力,將一幅宋代歷史風情畫卷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5]

  ②總體賞析

  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精彩,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精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描寫的惟妙惟肖,十分精彩。[4]

  觀潮背景介紹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著名的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作者也興致勃勃地來到錢塘江邊,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的場面深深震撼著,他彷彿看到了大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巧妙結合...觀潮結束後,他回想起洶湧的潮水發出滔天巨響、岸邊的看潮的人群齊聲驚歎,他的內心以為那震撼人心的場景深深觸動......終於,他再也不能忍受內心的平靜,一定要把這壯觀場面記錄下來!彷彿一幕幕都已呈現在他的眼簾;他拿起毛筆,筆走如飛、行雲流水;僅用了兩百餘字,便把錢塘江潮的巨集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巨集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作者覺得這篇寫得不錯,於是將它添加於《武林舊事》的卷三。當人們看到此文後,讚不絕口:“既能很好的描繪出風景,又不失民俗氣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啊!”這篇文章也就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直到現在,也仍是描繪錢塘江大潮的經典之作。

  觀潮寫作特點

  一、結構得當,語言精練。

  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本文的描寫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

  二、描寫生動形象。

  本文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白描部分,語言也十分簡潔生動。

  三、渲染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如:“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相襯”,江干上下“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