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竊符救趙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信陵君竊符救趙文言文原文

  信陵君竊符救趙

  作者:司馬遷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是時範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巿,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巿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巿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

  於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

  侯生謂公子曰:“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

  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裡,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慾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兵符與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於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於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與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首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平原君負籣矢為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於人。

  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

  信陵君竊符救趙文言文註釋

  1. 魏:戰國時國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魏暉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2. 公子:諸侯的兒子,後來官僚的二子也稱公子。

  3. 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時間為公元前295~前277年。

  4. 安釐王:名圉***yǔ***,在位時間為公元前276~前243年。釐:也寫作“僖”。

  5. 異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者……也:最常見的判斷句式,可譯為“……是……”。

  6. 薨***hōng***:周代,諸侯死了叫薨;後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7. 即位:指帝王登位。

  8. 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

  9. 仁:仁愛。

  10. 下士:恭謙地對待士人。下:謙讓。

  11. 無:不論。

  12. 賢:有才德。

  13. 不肖:無才德,於賢相對而言。

  14. 而:順承連詞,可不譯。

  15. 禮交:按一定禮節與人交往。

  16. 之:他們,代“士”。

  17. 以:憑仗。

  18. 其:他的,代信陵君。

  19. 驕:驕傲地對待,形容詞用作動詞。

  20. 以此:因此。此:代上句內容,甚言區域之廣。

  21. 爭:爭先恐後。

  22. 歸:投奔,歸附。

  23. 致:招來。

  24. 食客:亦稱門客,指古代寄食在貴族官僚家裡併為主人效勞的人。

  25. 加兵:施加兵力,及發動戰爭。

  26. 謀:圖謀,做侵犯的打算。

  27. 隱士:封建時代稱隱居民間不肯做官的人。

  28. 大梁:魏國都城***今河南省開封市***。

  29. 夷門:大梁城的東門。

  30. 監者:守門人。

  31. 之:他,代侯贏。

  32. 厚遺:豐厚地贈送,即贈送豐厚的禮物。遺:贈送。

  33. 臣:我,秦漢前表示謙卑的自稱。

  34. 潔行:使品德純潔。潔:使……潔,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35. 終:終究。

  36. 以:因為。

  37. 監門:指看守城門。

  38. 故:緣故。

  39. 置酒:備辦酒席。

  40. 從車騎***jì***:帶著隨從車馬。從:使……跟從,動詞的使動用法。

  41. 虛左:空出尊位。古代乘車以左位為尊。

  42. 生:先生的省稱。

  43. 攝敝衣冠:撩起破舊的衣服。攝:拉、拽、撩起。敝:破舊。衣冠:衣服。偏義複詞,冠沒有意義。

  44. 直上:徑直上***車***。

  45. 載公子上坐:把自己安置在公子左邊的尊位上。載:安置,擱。上坐:尊位,上位。坐,同“座”。?

  46. 以:憑藉,“以”後省賓語“之”。之,代侯生上述行動。

  47. 觀:觀察。

  48. 執轡:握著馭馬的韁繩***親自駕車***。

  49. 客:這裡指朋友。

  50. 市屠:肉市。

  51. 願:希望。

  52. 枉車騎***jì***:委屈“您的”車馬隨從。

  53. 過:訪問,看望。

  54. 引車:帶領車騎。

  55. 俾***bì***倪***bì***:同“睥睨”,斜著眼睛看,表示旁若無人的傲慢神態。

  56. 故:副詞,故意。

  57. 其:他的,代侯生。

  58. 語:說話。

  59. 微察:偷偷地觀察。察:與上文“觀”互文見義。

  60. 顏色:臉色。

  61. 宗室:與國君或皇帝同一祖宗的貴族。

  62. 舉酒:開宴的意思。

  63. 竊:暗地,偷偷地。

  64. 終:副詞,始終。

  65. 乃:副詞,用於後一分句之首,表示銜接,可譯為“然後”“於是”。

  66. 謝:告辭。

  67. 引:導引。

  68. 上坐:尊位。坐:同“座”,名詞。“上坐”前的“坐”為動詞。“上坐”前省介詞“於”***在***。

  69. 遍:周遍,一個一個地。

  70. 贊:見***xiàn***,這裡是介紹的意思。“贊”是使動用法。

  71. 酒酣:飲酒興盡暢快。

  72. 為壽:也叫上壽,意思是向尊者獻酒,並致辭祝頌。“侯生前”之前省介詞“於”***向***。

  73. 因:於是。

  74. 之:用於主謂短語的主謂之間,取消短語的獨立性。

  75. 為:難為,作難。

  76. 足:夠。矣:啦,表示事物的既成狀態,並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77. 乃:***僅僅***是。

  78. 報關者:名詞性“者”字短語,守城門的人,即負責開關城門的人。關:門栓。

  79. 不宜:不應該。

  80. 有所過:有逾越常禮之處。所過:名詞性“所”字短語,作“有”的賓語。過:逾越。

  81. 故:特意。

  82. 過之:逾越常禮。之:代詞,指向侯生“遍贊賓客”一事。

  83. 就:成就。

  84. 之:的,用在修飾語和被修飾語之間,表示領屬關係。

  85. 立:使……立,動詞的使動用法。“市中”前省介詞“於”***在***。

  86. 過客:訪問朋友。過:訪問。

  87. 以:介詞,後省賓語***之***。

  88. 以……為……:文言中表示意謂意義的格式。以:是表“譯文”意義的動詞,與“為”字相配,組成兼語式的意動句,表示對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斷,相當於“認為……是……”。

  89. 而:連詞,連線兩個句子,表示並列關係,可不譯出。

  90. 長者:有德性的人。

  91. 也:表肯定語氣。

  92. 於是:承接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於是”。

  93. 罷酒:結束宴會。

  94. 遂:就。

  95. 為:成為,做了。

  96. 所過:名詞性“所”在短語,意即“訪問的”。

  97. 屠者:以屠宰牲畜為業的人,可譯為“屠夫”。

  98. 子:古代男子的尊稱。

  99. 賢者:有才德的人。

  100. 莫:無指代詞,表示“沒有誰”的意思。

  101. 知:瞭解。故:所以。

  102. 隱:埋沒,作“隱居”講,也通。

  103. 耳:助詞,表示範圍的僅此性,相當於“而已”,這裡可不必譯出。

  104. 數***shuò***:多次。

  105. 請:拜訪他,代朱亥。

  106. 故:故意。

  107. 復謝:答謝,問訪。

  108. 怪之:以之為怪,意即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怪”屬意動用法。之:指代上面兩句的內容。

  109. 秦昭王:即昭襄王,名則,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06~前251年。秦破趙長平軍,在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命白起為大將軍,在長平大敗趙軍,活埋趙軍降卒四十萬人,趙國大為震驚。

  110. 長平,趙地,在今山西省高平縣。

  111. 邯鄲:趙國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112. 趙惠文王,趙孝成王的父親。

  113. 平原君:趙國公子趙勝的封號,任趙相。公元前259年,秦兵圍邯鄲,他組織力量堅守。

  114. 數***shuò***:多次。

  115. 遺***wèi***:致送。

  116. 將***jiàng***:統率。

  117. 眾:這裡指軍隊。

  118. 使使者:派遣使者。前一個“使”為動詞,派遣。後一個“使”與“者”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用來指代人,意即“出使的人”***使臣***。

  119. 旦暮:早晚間,形容很短時間。

  120. 且:副詞,表示動作行為馬上或將要發生,可譯為“就將”,“將要”。

  121. 下:動詞,攻下。?

  122. 而:這裡用為假設連詞,如果。

  123. 者:語助詞,用在表假設的分句的末尾,可譯為“的話”。

  124. 已:時間副詞,可譯為“在……之後”。

  125. 拔:攻克,與上文的“下”為近義詞。

  126. 移兵:調動軍隊。

  127. 之:它,代“諸侯”。

  128. 止晉鄙:叫晉鄙停止前進。止:使……停止。

  129. 留:使……停留,都表使動。

  130. 壁:原義是營壘,這裡是安營駐紮的意思。

  131. 鄴:魏地名,靠近趙國,在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前省略介詞“於”***在***。

  132. 名:名義上。

  133. 持兩端:手握兩頭,比喻對雙方採取兩面手法,不敢得罪或支援哪一方。

  134. 以:連詞,所連線的後一部分表示前面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來”。

  135. 觀望:懷著猶豫的心情,觀看形勢的變化。

  136. 冠蓋相屬:指使者相連續。冠:帽子,借指禮服。蓋:車蓋,借指華美的車子。冠蓋:指使者。相屬***zhǔ***:連續不斷。

  137. 讓:責備。

  138. 勝:平原君***趙勝***自稱,可譯為“我”。

  139. 自附:自願地依附。

  140. 婚姻:親戚,因男女婚嫁而結成親戚。所以……:名詞性短語,可譯為“……的緣故”或“之所以……”。

  141. 者:表句中停頓,並提示下文將有所說明。

  142. 以:因為。

  143. 高義:高尚的道義。

  144. 為:是。

  145. 急人之困:為別人的困苦焦急操心。急:形容詞用作動詞。

  146. 今:如今。

  147. 而:然而。

  148. 安在:***表現***在哪裡。安,疑問代詞,表處所,作動詞***在***的賓語,倒置。

  149. 也:與***安***配合,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150. 且:連詞,況且,錶轉換話題。

  151. 縱:連詞,縱然,即使。

  152. 輕:看不起,形容詞用作動詞。

  153. 棄:拋棄。之:我,代平原君。

  154. 獨:副詞,可譯為“難道”“竟***然***”。

  155. 邪:嗎。

  156. 患之:為這件事擔憂。患:憂慮。之:指趙求救而魏王不肯救。

  157. 終:始終。

  158. 度***duó***:估量,推測。

  159. 終:終究。

  160. 得之於王:從魏王那裡得到給趙的援助。之:貸出兵救趙的事。於:從。

  161. 計:決計,打算。

  162. 不獨生:不獨自活著,即下文“與趙俱死”的意思。

  163. 令:使,讓。

  164. 乃:副詞,於是,表示前後兩個分句的銜接。

  165. 賓客:止門下的食客。

  166. 約:準備。

  167. 乘***shéng***:古時一車四馬叫一乘。

  168. 以:率領。

  169. 赴秦軍:趕去與秦軍拼命。赴:奔走以從事,這裡有捨身投入的意思。

  170. 趙:指趙國將士。

  171. 俱:副詞,一同。

  172. 過:經過,與上文“過客”“有所過”等的“過”,含義不同。

  173. 具:備,都,完全。

  174. 所以:表原因,這裡可譯為“之所以”。

  175. 欲:將要。

  176. 死秦軍:與秦軍拼命,與秦軍同歸於盡。

  177. 狀:情況。這是個雙賓語句,省近賓語“之”,“之”代侯生。譯時用“把”字將遠賓語提到謂語“具告”前。

  178. 辭決:辭別,告別。辭:告。決:通“訣”。

  179. 勉之:努力。之:為湊足一個音節,無義。矣:吧,表祈使語氣。

  180. 快:痛快。

  181. 所以待侯生:名詞性短語,意即“用以對待侯生的禮節”。

  182. 備:完備,周到。

  183. 矣:了,表肯定語氣。

  184. 莫:沒有誰,無指代詞。

  185. 且:副詞,將要。

  186. 曾:副詞,表示事實出人意外或已達到某種極限。竟***然***,簡直。

  187. 豈:難道。

  188. 所失:名詞性“所”字短語,這裡用來指代“禮節不周到的地方”。失:失禮,禮節不周到,與上句的“備”字相對而言。

  189. 哉:與“豈”配合,表反問,可譯為“嗎”。

  190. 引車:率領車騎。

  191. 故:副詞,早已,本來就。

  192. 之:用於主謂短語的主謂之間,取消短語的獨立性。

  193. 名:聲名。

  194. 聞:傳佈。“天下”前省略介詞“於”***到***。

  195. 他端:別的辦法。

  196. 而:卻,錶轉折。

  197. 赴秦軍:捨身投入秦軍。

  198. 譬若:好像。

  199. 以:拿。

  200. 餒:飢餓。

  201. 何功之有:即“有何功”,有什麼作用。之:起著把賓語“何功”提前的作用。哉:與“何”配合,表疑問,可譯為“呢”。

  202. 尚:副詞,還。

  203. 安:為什麼,何必。

  204. 事:用。

  205. 遇:對待。

  206. 厚:優厚。

  207. 而:卻。

  208. 以是:因此。

  209. 恨之:對我的行為感到遺憾。恨:遺憾。也:表示肯定語氣。

  210. 再拜:連拜兩次,表示禮節隆重,反映求計心切。

  211. 因:於是。

  212. 問:諮詢,請教。這一句省略的成分比較多,全句的意思是:於是向侯生請教救趙的計策。

  213. 乃:就,於是。

  214. 屏***bǐng***人:叫旁人走開。屏:使……退避,動詞的使動用法。

  215. 間***jiàn***語:密談,私語。

  216. 兵符:徵調兵將用的憑證,用銅玉或竹木做成,狀如虎,又成虎符,上刻文字,剖成兩半,彼此相合。一半授給出徵將帥,國君有命令,派人持留下的半符前去傳達,兩相吻合,命令才能施行。

  217. 臥:臥室,寢宮。

  218. 而:順承連詞,可不譯。

  219. 如姬:安釐王寵妃。

  220. 幸:舊指得帝王寵愛。

  221. 力:能力。

  222. 竊:竊取,偷到。

  223. 資之:為這事懸賞。之,代“如姬父為人所殺”的事。一說,資,做“蓄”解;資之,蓄為父報仇之心。

  224. 莫:沒有誰,無指代詞。

  225. 為:對,介詞。

  226. 之:用於分句的主謂之間,表語意未完。死:這裡是獻出宣告的意思。

  227. 無所:是表示否定的動賓關係的習慣格式,相對於“沒有什麼……”。無,是個動詞;所,與後邊的動詞相結合,作“無”的賓語。

  228. 辭:推辭。

  229. 顧:只是,但是。

  230. 路:途徑。

  231. 耳:罷了,表限止語氣。

  232. 誠:副詞,果真。

  233. 許諾:答應。

  234. 則:就***會***。

  235. 卻秦:使秦軍退卻,意即打退秦軍。卻:使……退去,使動用法。

  236. 伐:功業。

  237. 果:果然,真的。

  238. 主令:國君***或天子***的命令。

  239. 有所不受:有時***可以***不接受。呂昌瑩《經傳衍義》:“有所,謂有時也。”以:連詞,所連線的後一部分表示前面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了”。

  240. 便:利。

  241. 即:連詞,即使。

  242. 授:授給,交給。

  243. 請:問,請示。

  244. 臣客:我的朋友。

  245. 與俱:跟***您***一起去。介詞“與”後省賓語“之”***公子***。俱:與“偕”同義,一路同行。

  246. 聽:聽從。

  247. 大善:很好。“使”後省兼語“朱亥”。

  248. 擊:打死。

  249. 泣:流淚,低聲哭。

  250. 嚄***huò***唶***zè***宿將:意思是叱吒風雲很有威望的老將。嚄:大笑。唶:大叫,很有威勢的樣子。宿將:有威望的老將。

  251. 是以:因此。

  252. 乃:副詞,幫助表判斷。

  253. 市井:古代指做買賣的地方。

  254. 鼓刀:動刀,操刀。

  255. 而:可是。

  256. 存:問候。

  257. 所以……:相當於“……的緣故***原因***”。

  258. 報謝:答謝。

  259. 小禮:指“所”字短語,意即“用處”。

  260. 急:急難之事,形容詞用作名詞。

  261. 效命:貢獻生命。

  262. 秋:時機。

  263. 過謝:登門拜謝。

  264. 請:請讓我。

  265. 數***shǔ***:計算。

  266. 行日:行路的日程,行程。

  267. 以至晉鄙軍之日:介賓短語作狀語。以,在。

  268. 北鄉***xiàng***:是“鄉北”的倒裝,意即面向北方。鄉:同“向”。晉鄙軍駐地鄴在大梁北邊,故侯生說“北向”。

  269. 自剄:刎頸自盡。

  270. 以:送,介詞,以***此***。這裡有報答的意思。

  271. 矯:假傳,詐稱。

  272. 疑之:懷疑這件事。

  273. 視:這裡指瞪著眼睛仔細觀察。

  274. 擁:持,掌握的意思。

  275. 屯:駐紮。

  276. 境:邊境。鄴,靠近趙國,故說“境上”。

  277. 單車:指單單有乘坐的車輛,沒有跟隨的士兵,猶言單車匹馬。

  278. 何如哉:***這是***怎麼回事呢。何如:表示對情況的詢問。哉:表疑問語氣,也有感嘆的色彩。

  279. 無:不。聽:聽從。

  280. 袖:藏在袖子裡,名詞用作動詞。

  281. 椎:通“錘”,是用以擊人的武器。前一個“椎”是名詞,做賓語。後一個是動詞,用椎打,“殺”是它的補語。

  282. 遂:於是,就。

  283. 勒兵:約束,整頓軍隊。一說,檢閱軍隊。

  284. 歸養:回家奉養父母。

  285. 選兵:經過挑選的精兵。

  286. 解去:解除包圍,撤離趙國。去:離開。

  287. 存:儲存。

  288. 於:到。

  289. 負:揹著。

  290. 欄矢:簡筒和弓箭。欄:盛簡的器具。

  291. 先引:在前引路,是隆重的禮節。

  292. 及:比得上。及公子者:名詞性“者”字短語,意即“比得上公子的人”。

  293. 自比於人: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人:指信陵君。意思是邯鄲被秦軍圍困,平原君自己不能像信陵君那樣早日擊退秦軍,因而自愧不如。

  294. 決:同“訣”,話別。

  295. 果:果然。

  296. 怒:惱恨。

  297. 矯:即矯令,假傳***安釐王的***命令。

  298. 知:後面省賓語“之”,“之”代上句的內容。

  299. 卻:使……退卻,使動用法,可譯為“打退……”。

  300. 將:前一個是名詞,將軍,後一個是動詞,率領。[1]

  信陵君竊符救趙文言文翻譯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王的異母弟弟。昭王去世後,安王繼位,封公子為信陵君。當時范雎從魏國逃出到秦國任秦相,因為怨恨魏相魏齊屈打自己幾乎致死的緣故,就派秦軍圍攻大梁,擊敗了魏國駐紮在華陽的部隊,使魏將芒卯戰敗而逃。魏王和公子對這件事十分焦慮。

  公子為人仁愛而尊重士人,士人無論是才能高的還是差的,都謙遜而禮貌地結交他們,不敢以自己的富貴***身份***慢待士人。幾千裡內的士人都爭著歸附他,招來食客***竟達***三千人。這時候,諸侯由於公子的賢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幾年不敢興兵謀取魏國。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邊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發兵進犯,將進入邊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公子勸阻魏王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又接著跟魏王下棋如同沒發生什麼事一樣。可是魏王驚恐,心思全沒放在下棋上。過了一會兒,又從北邊傳來訊息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魏王聽後大感驚詫,問道:“公子是怎麼知道的?”公子回答說:“我的食客中有個人能深入底裡探到趙王的祕密,趙王有什麼行動,他就會立即報告我,我因此知道這件事。”從此以後,魏王畏懼公子賢能,不敢任用公子處理國家大事。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夷門的守門人。公子聽說這個人,前往邀請,想送他厚禮。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重視操守品行,終究不應因做守門人貧困而接受公子的錢財。”公子於是擺酒大宴賓客。***賓客***就坐之後,公子帶著車馬,空出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夷門的侯生。侯生撩起破舊的衣服,徑直登上車,坐在左邊的上位,並不謙讓,想用這***一舉動***來觀察公子***的情態***。公子手執轡頭,***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肉鋪裡,希望委屈***您的***車馬順路拜訪他。”公子便駕著車馬進入街市,侯生下車拜見他的朋友朱亥,斜著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著與朋友閒談,暗中觀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臉色更加溫和。這時,魏國的將相、宗室等賓客坐滿了廳堂,等待公子開宴。街市上人們都觀看公子手拿著轡頭。隨從的人都偷偷地罵侯生。侯生觀察公子的臉色始終沒有變化,才辭別朋友上車。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賓客一個個介紹給他,賓客們都很驚訝。酒興正濃的時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於是對公子說:“今天侯嬴為公子***打算***已經足夠了。侯嬴***我***本是夷門的守門人,公子卻親身委屈車馬去迎接我,在大庭廣眾之間,***我本***不應該有過訪***朋友***的事情,現在公子卻特意地***同我***去訪問朋友。然而,侯嬴是為了成就公子的名聲,才故意使公子的車馬久久地站在街市裡,借訪問朋友來觀察公子,公子***的態度***卻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為侯嬴是個小人,而以為公子是個寬厚的人,能謙恭地對待士人。”於是酒宴結束,侯生便成為上等賓客。

  侯生對公子說:“我訪問的屠者朱亥,這個人是個賢能的人,世人不瞭解他,所以才隱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訪朱亥,多次請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經擊破了趙國長平的軍隊,又進兵包圍邯鄲。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給魏王和公子,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率領十萬部隊援救趙國。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說:“我攻打趙國,朝夕之間將可攻下,諸侯***有***敢於援救***趙國***的,***待我***拿下趙國之後,一定調動軍隊先去攻打他。”魏王恐懼,派人制止晉鄙,使軍隊留在鄴城築壘,名義上是援救趙國,實際上是觀望雙方***的形勢***。

  平原君的使者車馬相連地往魏國,***平原君***責備魏公子說:“趙勝***我***所以自願地攀附***公子***並結為婚姻的原因,是由於***我***認為公子有高尚的節義,是能夠解救他人的危難的。現在邯鄲城朝夕之間將要歸服秦國,而魏國的救兵卻沒有到達,公子解救人危難的精神何在!況且,公子即使輕視***我***趙勝,拋棄***我***,使***我***歸服秦國,難道不憐惜你的姐姐嗎?”公子為這件事憂慮,多次請求魏王***出兵***,他的賓客有辯才的千方百計地勸說魏王。魏王怕秦國,終於沒有聽公子***的勸諫***。

  公子自己估計終究不能說服魏王,決計***自己***不單獨生存而讓趙國滅亡,於是約請賓客,準備車騎百餘輛,想帶著賓客前往抗擊秦軍,與趙國共存亡。***信陵君***路過夷門,見到侯生,把想同秦軍去拼死的情況詳細告訴***了侯生***。然後,***與侯生***訣別而起程,侯生說:“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隨從***前往***。”公子走了幾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對待侯生的禮節也算夠周到了,天下沒有不知道的,現在我將要戰死而侯生竟然沒有一言半語送我走,我難道有什麼失禮的地方嗎?”於是又帶領車騎返回,詢問侯生。侯生笑著說:“我原知道公子會回來的。”接著又說:“公子喜歡士人,名聲傳遍天下,現在有了危難,沒有別的辦法,卻想到同秦軍去拼死,這好比把肉投給飢餓的老虎,能有什麼功效呢?***如果這樣***,還要門客做什麼呢?然而公子對待我很優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沒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會因為感到遺憾而再回來的。”公子連拜兩拜,請教***侯生***。侯生才屏退眾人悄悄地說:“侯嬴***我***聽說晉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臥室裡,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寵幸,***每天***出入魏王的臥室,以她的條件能將這東西偷出來。侯嬴***我***又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如姬立意報仇已經三年,從魏王以下都想為她父親報仇,沒有做到。如姬對公子哭訴***此事***,公子派門客斬掉她仇人的頭顱,獻給如姬。如姬想為公子***,在所不辭,只是沒有機會罷了。只要公子開一開口,請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許諾,那麼,就可以得到虎符,奪過晉鄙的軍權,北邊援救趙國,西邊打退秦軍,這是五霸的功勳啊!”公子聽從了他的計策,請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盜得晉鄙的兵符給了公子。

  公子啟程時,侯生說:“將軍在外***作戰***,國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這樣***對國家有好處。公子合上兵符之後,如果晉鄙不把兵權交給公子,卻再次請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險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晉鄙如果聽從,極好;如果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於是公子哭了。侯生說:“公子怕死嗎?為什麼哭呢?”公子說:“晉鄙是一個有威勢[叱吒風雲]的老將,***我***前去,恐怕***他***不聽從,那就要殺掉他,因此才哭泣!哪裡是怕死呢!”於是公子邀請朱亥。朱亥笑著說:“我本是街市中一個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親自慰問我,我沒有回報的原因,是***我***以為微小的禮節沒有什麼用處。現在公子有了危難,這正是我效命的時機呀!”於是與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裡辭別。侯生說:“我應當跟隨***公子前往***,因為年老而不能***前去***。請***讓我***計算公子的行期,在到達晉鄙軍營的那一天,我將面朝北而自殺,憑藉這個給公子送行。”公子於是出發了。

  到了鄴城,***公子***假傳魏王的命令取代晉鄙。晉鄙合上兵符,懷疑這件事,舉手看著公子說:“現在我率領十萬部隊,在邊境屯軍,這是國家的重任,現在你單車來代替我,怎麼回事?”想不聽從***公子***。朱亥袖裡藏著四十斤重的鐵錐,打死了晉鄙。公子於是掌管了晉鄙的軍隊。約束士兵,在軍中傳達命令說:“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回去;獨生子沒有兄弟的,回去贍養***父母***。”於是得到精選的士兵八萬人,進兵攻擊秦軍。秦兵解圍而去,於是解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境迎接公子,平原君揹著箭筒和弓箭為公子作嚮導。趙王拜了又拜說:“自古賢德的人沒有比得上公子的。”在這時,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與侯生訣別之後,到了***晉鄙的***軍營,侯生果然面朝北方自殺了。

  魏王對公子盜走他的兵符,假傳命令殺了晉鄙,很惱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他擊退秦軍保全趙國之後,派將領統帥軍隊回到魏國,他自己卻與門客留在趙國。趙孝成王感激公子假託君命奪取晉鄙軍權從而保住了趙國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賞給公子。公子聽到這個訊息後,產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露出了居功自滿的神色。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託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勞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該。”公子聽後,立刻責備自己,好像無地自容一樣。趙國召開盛大歡迎宴會,趙王打掃了殿堂臺階,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並執行主人的禮節,領著公子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公子則側著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並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宴會上,公子稱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於趙國也無功勞可言。趙王陪著公子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獻五座城邑的事,因為公子總是在謙讓自責。公子終於留在了趙國。趙王把鄗***hào,耗***邑封賞給公子,這時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還給公子。

  信陵君竊符救趙寫作背景

  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件事,發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當時屬戰國末期,秦國吞併六國日亟,戰爭進行得頻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40萬。秦又乘勝進圍趙國首都邯鄲,企圖一舉滅趙,再進一步吞併韓、魏、楚、燕、齊等國,完成統一中國的計劃。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特別是趙國首都被圍甚急,諸侯都被秦國的兵威所懾,不敢援助。魏國是趙國的近鄰,又是姻親之國,所以趙國只得向魏國求援。就魏國來說,脣亡齒寒,救鄰即自救,存趙就是存魏,趙亡魏也將隨之滅亡。信陵君認識了這一點,才不惜冒險犯難,竊符救趙,抗擊秦兵;終於,信陵君挫敗了敵人的圖謀,保障了兩國的安全。[2] [3-4]

  信陵君竊符救趙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文章以一連串的生動情節,描寫信陵君與他的門客的事蹟,充分表現了信陵君“下士”與“不敢以其富貴驕士”的高尚品格。宴請夷門抱關者侯嬴以及侯嬴為信陵君策劃“竊符救趙”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為中心事件來寫,寫得極為詳盡,也極為精彩。侯生年老家貧,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夷門監者”,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樣的人是為世俗所不齒的。然而,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者,就“往請,欲厚遺之”,侯生“修身潔行”不肯受。信陵君就專為他“置酒大會賓客”,並親自趕車去迎接他,還為他趕車到屠戶中拜訪朋友朱亥,而侯生見朱亥後,卻“俾倪,故久立與客語”。這時,“從騎皆竊罵侯生”,而“公子色終不變”。到家後,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贊賓客”,並且“為壽侯生前”,待侯生為上賓。這一系列的行動,沒有絲毫勉強。侯生對信陵君多方試探,信陵君表現出來的只是“執轡愈恭”“顏色愈和”“色終不變”。信陵君這種禮賢下士的真誠態度,深深感動了侯生,侯生終於把信陵君當成了知己,願為他謀劃,併為他獻身。[5]

  這篇作品的情節是十分生動而感人的,作者對材料的處理頗費匠心,結構很完整,又不平鋪直敘,而是曲折迴環,波浪起伏。如宴請侯生一段,公子為侯生“置酒大會賓客”,當公侯將相已“坐定”後,公子卻親自趕車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門侯生”,情節頓生波折;侯生坐車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車騎過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見朱亥後又故意“久立、與其客語”,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竊符救趙”一段中,邯鄲被圍,趙王求救於魏,魏王派晉鄙領兵救趙。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說:“諸侯有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於是魏王“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勸魏王救趙,“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無奈,決心“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這等於以卵擊石,人們不能不為公子擔心。公子“行過夷門,見侯生”,“辭決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說:“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情節發展到這裡為之一頓。公子“行數裡,心不快”,以為“我豈有所失哉?”於是“復引車還,問侯生”,文章又一波折,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為公子策劃“竊符救趙”,並推薦朱亥同行。人們預感到情節發展的前景:為了救趙存魏,屢立戰功、受人崇敬的老將軍晉鄙不得不被殺,真是驚心動魄,不能不使人為之心動。[5]

  司馬遷的《史記》是忠實於歷史真實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他對信陵君這個歷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滿懷敬意為信陵君作傳的。但作者並沒有把他筆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寫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誤的活生生的人物。當矯殺晉鄙救趙後,趙王“以五城封公子”時,信陵君“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這時有門客勸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於是他“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當他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派人請他回國時,他下令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責備他,“語未及卒”,他“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這些描寫,一方面表現了信陵君的一些弱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從善如流、勇於改過的精神。這些描寫,無損於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了,而且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思想。[5]

  寫作技巧

  一、精心處理詳略,對能夠表現人物主要特徵的事件詳加記敘,反之,便加以摒棄或略寫。作者為了突出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詳細地記敘了他禮遇侯生的種種情況,其中自迎侯生一節,記敘尤為詳細。既做了正面描述,也寫了有關人物的反映。對竊符救趙的另一重要人物朱亥也是在這一情節中由侯生介紹出來的。與寫侯生相比,對他只是略寫。至於侯生“為上客”後與信陵君的一般交往,則隻字不提。記竊符救趙這一主要事件,也有詳有略,其中著重寫了侯生獻策:侯生介紹兵符所在;再分析如姬能竊取兵符;再分析如姬一定能為信陵君竊得兵符;末了指出有了兵符,就能奪晉鄙軍救趙。接著又具體寫了侯生推薦朱亥與信陵君同去和朱亥慷慨應命的情節。這些內容之所以詳寫,是因為它不僅是救趙成功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它充分體地說明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至於竊取兵符以後領兵進擊秦軍的具體軍事行動,因非表現人物才德所必需,只為了介紹事件首尾,便只一筆帶過。[1]

  二、用烘托首發表現主要人物的性,寫信陵君的“仁而下士”,除了正面記述他的有關言行,還通過有關人物的反應加以烘托。在記他自迎侯生時,具體寫了侯生毫不謙讓地“直上載公子上坐”,又要信陵君跟他一同去市場訪問屠者朱亥,而且裝出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故久立與其客語”,一面偷偷地觀察信陵君對他的態度。總之,將侯生倨傲的行動、表情及所以如此的心理,都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將它與信陵君的“執轡愈恭”“顏色愈和”“色終不變”相互襯托。寫侯生的傲視王侯,正所以反襯信陵君的禮賢下士。不僅如此,作者還寫了“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這樣,從側面反映出侯生倨傲的令人難忍,更加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誠和難能可貴。記“公子引侯生上坐,遍贊賓客”時,又拿出“賓客皆驚”對照來寫,同樣起到烘托的作用。此外,寫魏王不敢出兵救趙所表現的怯懦、自私,反襯信陵君積極救趙所表現的急人之困的“高義”;寫平原君的“不敢自比於人”,是用以烘托信陵君因卻秦救趙而獲得的崇高信譽。[1]

  藝術形象

  在這篇作品中,司馬遷不僅滿懷喜愛與敬佩之情塑造了信陵君這個人物形象,並以很高的熱情描寫了侯生、朱亥等人物。

  作品不僅表現了信陵君的禮賢下士,而且還描寫了信陵君急人之難、救人之危、愛民如子的仁愛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貫穿全篇的。當秦圍邯鄲,趙求救於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時,信陵君“計不獨生而令趙亡”,決心“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當侯生為他策劃“竊符救趙”,估計晉鄙老將軍“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時,信陵君難過地掉下了眼淚;矯殺晉鄙後,他下令:“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信陵君的仁愛。[5]

  在作者筆下,侯生也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當他還不深知公子的為人時,故作倨傲,對公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試探,“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舉動,都表現了他過人的機智;當他深知公子的為人以後,就與公子真誠相待,為公子策劃“竊符救趙”,表現了他出眾的才智;公子臨行,他推薦朱亥同行,以助公子成功,表現了他考慮問題的周全;最後,他“北鄉自剄”,表現了他“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同時也表現了他對不得已而殺晉鄙的自責,“自剄以附魏國”的義士氣質。[5]

  作品對朱亥、毛公、薛公等都採用了略寫的手法。寫朱亥著墨不多,但是一個豪爽、俠義、曠達的人物形象已突現在讀者面前,使人讀後難以忘懷。[5]

  就連沒有正面出場的如姬,司馬遷也通過旁人的敘述,從側面為我們塑造出一個有膽有識、見義勇為的“絕代佳人”的藝術形象。正如郭沫若在《虎符》的《寫作緣起》中說的:“司馬遷替我們留傳了一位值得讚美的女性──如姬。凡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提到信陵君,沒有不知道如姬的。”如姬為了救趙存魏,也為了報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冒死幫助信陵君盜出了兵符,完成了救趙也即自救的偉業。但是,事後如姬的結局如何呢?作品沒有寫。這就給人留下了一個懸念,同時也給了讀者想象與再創造的廣闊天地。[5]

  作品除塑造了以上這些正面人物外,還通過“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數請魏王,及賓客辨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寥寥數句,以簡練的筆觸寫了剛愎自用、忌賢妒能的魏王的形象。[6]

  信陵君竊符救趙作品評價

  名家點評

  唐順之

  此傳不襲《國策》,是太史公得意之文。

  公子為人一段,一篇綱領,而“賢”、“多客”三字又此段之綱領。

  二十年,公子卻秦存趙;三十年公子破秦存魏,存趙正所以存魏,存趙後存魏,而燕韓齊楚相繼而獲俱存矣,此天下之大機也,故史公特筆大書安王某年某年,正見公子之系乎天下安危,非淺鮮也。***《精選批點史記》卷三***[5]

  徐與喬

  平原君,亦趙公子也,傳首,則稱平原君趙勝。《信陵君傳》,不稱信陵君,而曰魏公子。又云,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異母弟也。既冠以魏,又疊言魏,若曰,無公子,是無魏也,此與傳尾公子死,而秦遂攻魏,系以魏亡,首尾一線相引。凡傳中稱公子一百四十七,無限唱嘆,無限低徊。曰魏王公子,又曰魏安王異母弟,止見公子以異母弟而一心魏王,一身存魏,魏王始也畏其賢能而不任,終也聽秦間而廢棄不用,可嘆也。***《經史辨體》史部《信陵君列傳》***[5]

  李晚芳

  篇中摹寫其下交貧賤,一種虛衷折節,自在心性中流出。太史公以秀逸之筆,曲曲傳之,不特傳其事,而並傳其神。迄今讀之,猶覺數賢人傾心相得之神,盡心盡策之致,活現紙上,真化工筆也。蓋賢士在泥塗中,不知幾經閱歷,練成滿腹知微知彰之學,本無求於人,非其人,即求之亦不吐也。有抱璞終耳,惟遇當世之賢,中心好之,忘勢而篤巖穴之交,隆禮而敦道德之好,於是不得不以知己許之,許以知己,則為之獻謀,為之捐軀,亦不惜矣。此修身潔行之侯生,不得不為信陵死,匿跡末業之毛薛,不得不為信陵用。為之用者賢,則用之者之賢愈見,故不特當時諸侯重之,即隔代帝王亦重之。高祖所以為之置守冢,而令民四時奉祠不絕也。茅鹿門先生謂,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信哉!***《讀史管見》卷二《信陵君列傳》***[5]

  湯諧

  一篇是救趙抑秦兩大截,起手將線路一一提清,已後一氣貫注。當時秦患已極,六國中公卿將相,惟信陵真能下士,從諫若流,故獨能抑秦。救趙正所以抑秦,而非其始能救趙,則後亦不能抑秦也。文二千五百餘字,而公子字凡一百四十餘,見極盡慨慕之意。其神理處處酣暢,精彩處處煥發,體勢處處密慄,態昧處處鬱,機致處處飛舞,節奏處處鏗鏘。初讀之愛其諸美畢兼,領取無盡;讀之既久,更如江心皓月,一片空明。我終不能測其文境之所至矣!***《史記半解·信陵君列傳》***[5]

  錢維城

  信陵君發一介之使,而諸侯奔命,莫敢後者,仁義著於人心,而威信足以奪之也。且信陵君豈遂能救民伐暴,效湯、武之所為哉?徒不急於功利,有救災恤患不忍人之心而已,威震天下,功業無與並。夫秦虎狼之國,非仁義可治,以欺詐為政二十餘矣,相如一匹夫耳,懷璧睨柱,廷叱之而不敢害,何者?其氣壯而辭直也,況率六國效死之眾,仗大義而徵之者哉?故曰,事變異而成功大,秦之強,六國之利也。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齊宣之時,易於湯武,信陵之時,易於齊宣。人有好勇者,多服金石壯燥之藥,必發狂叫號跳擲而死,天方厚其毒而速之死,太史公乃以為實將興之魏,雖得阿衡之佐無益,豈不謬哉!***《茶山文鈔》卷十《讀信陵君傳》***[5]

  魯迅***《史記太史公自序》***:“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首尾兩處分別運用了弄引法和獺尾法。所謂“有一段大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先作一段小文字在前引之。一段大文字後,不好寂然便住,更作餘波演漾之。”[2]

  張樸俊:“曲折迴環情思盎然”

  社會評價

  題寫在信陵君祠內的對聯:

  “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令讀者慨慷悲歌不已;

  其門館風流未謝,於今視昔,聞誰能拔抑塞磊落之才?”[6]

  信陵君竊符救趙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約前87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