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技擊的幾種手

  當今在各公園太極拳圈子裡技擊推手開展得很熱乎,技擊推手可鍛鍊身體,又有競爭性,能使人精神上得到滿足,心理十分愉悅。但是,這是健身娛樂,如向深層技藝追求,尚需循拳理拳法規範動作。從群眾性技擊活動中看到,拙力手、病手、招手有待規範和提高層次。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一***拙力手

  《打手要言》中說:“關節要鬆,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拙力手者並未練習過太極拳,或初涉拳場將起步習練,一套拳甚至還練不下來,對太極理論知之甚少,初涉武術喜愛推手。不知關節要鬆,不明虛實,伸出雙手全用的是後天之本力。上肢腕、肘、肩關節僵硬,與人較技呼吸急促,腰胸僵板,下肢胯、膝、腳僵直。雖身強力大,往往站立不穩,常常被人借力使勁跌出,很難取勝。他們貪功好強癮大,見誰跟誰推,越推身上越僵,腰上越板。

  初涉拳場,對太極拳及太極技擊有極大興趣的同志,在習練中如果虛心好學,再讀些相關書文,對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有所頓悟,是可以練好太極功夫的。因為這些朋友心理乾淨,身上很少框框,思想沒有束縛,可以輕裝前進。


  ***二***強手

  在太極拳推手的人群中,一般講都有一兩位強手在此練拳圈子中“稱王”。他們不是老師,而在幾位拳人中,他們的功夫是最好的,追隨他們的拳人,都向他學習,被強手推摔得蹦來跳去,心悅誠服。我們稱這些人為強手,毫無貶意,他們練過多年太極拳或別的拳,站樁、摔跤無所不練,手腳利落,腰胯靈活,人高本力大,腰內人稱他們為“功力大”“份大”。總之,這些朋友有一定優勢:年齡優勢、功力優勢、招數優勢、本力大優勢以及多年推手的經驗。他們與人較技推手常勝不敗,也給拳友們講拳,但因對太極拳體會不深,講不出高深的太極拳道理,有的甚至說:“與太極拳論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的推手功夫,有本力有招法,缺少的是陰陽虛實,身上是力、勁、招法的混合體;感覺不到也“聽”不出有鬆柔、虛實的太極功夫。

  強手朋友們周圍有不少拳友,每日上班前下班後聚在一起“玩玩”,很少切磋技藝和探討拳理,只注重技擊實戰。較技中找樂趣,推手中得健康,攻防中找精神愉悅。

  他們的功夫與高手拳家僅一步之遙,但不想再重新規範自己,就此找樂交幾位拳友.也就心安理得。

  ***三***招 手

  經過幾年修煉,太極拳的技藝有所提高,在與人推手較技時,能按照所學的太極拳套路拆開各勢,應用於技擊實踐之中。對方正面進攻,他們可以運用“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杏”將對方從左或右方空摔出去。對方單手進攻,以“雲手”破。單手正面攻來,上前“撲面掌”,手心對準對方臉的中央部位。對方從側面進攻,又以“撇身捶”擊之……總之,學了就用,以套路的招法攻防。但是招數運用極佳的朋友仍然對陰陽運用不夠純熟,招勢動作過大,對付一般人還可以應用,遇到高手很難發揮,須進一步修煉。做到“四梢空接手,一接點中走”,無形無象將對手擊出。潛心研究,進一步修煉,太極功夫上身不會太遙遠。拳人以招手破招已具備太極初步功夫,要多訓練自己用意,不用力,對方攻來為陽,你以陰化解,比以招破之要快得多。

  ***四***高手

  高手朋友對太極修煉從理論到實踐,盤架子推手都體現出鬆柔的太極功夫,拳藝水平極高。太極高手出手虛實清楚,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腳下功夫極為紮實,他們與人接手,腳下變化使人不知不曉,身上手上無形無象。與對方接手,對方已失去重心被粘起,也就是被拿起,只等著被髮放出去。高手拳師把你放下,或發出去拉回來,哈哈一笑,甚為歡樂,這就是太極高手的風采。

  有些太極高手、大師,他們並不滿足自身的功夫,都認為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一位對太極拳頗有研究的作家在《太極拳講義》的“跋”中寫道:“練太極拳,練的主要不是拳腳功夫,而是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如果說‘以智勝力’,恐怕還是說得淺了,最高境界的太極拳,甚至不求發展頭腦中的‘智’,而是修養一種淡泊平和的人生境界。”

  ***五***病手

  初練拳的人身形手勢還不能完全去掉本力,周身還不夠協調,身上不明“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與人較技還不懂“用意不用力”,或掌握不準確。伸手架住對方的手,給人家當“柺棍”,出現“頂、偏、丟、抗”的毛病,雙方一動,身形出現“缺陷、凹凸、斷續”的弊端,疲於應付,周身力不從心。在這種不利形勢下,諸如雙重、雙浮、偏輕偏重、半重偏重、半浮偏輕、半沉偏沉、半浮偏浮等病不斷在身上手上出現。這些病手不去掉,很難達到太極高層次、高境界的彼岸。

  患有各種病手的朋友,已涉足太極拳圈子有些時日,練得多理論研究少。想從實踐獲取真知,其他門類的學科也許可以,但太極拳不成。因為拳理拳法沒有變通的餘地,陰陽學說規範極為嚴格,拳藝嚴謹。如果不是循規蹈矩,多練也無效,“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處於這個階段,去掉一切病手,循規蹈矩修煉還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