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站樁的技擊價值
太極站樁是我國眾多古老的練功養生法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第一、太極拳站樁的調息作用
太極拳站樁的一招一式都需要有相應的呼吸配合著,特別是在站樁的過程中.更是要平心靜氣,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自然呼吸.如此呼吸才篚細、均、慢、深。
在聯絡抱球樁的時候在平心靜氣的情況下.配合著呼吸的話就會感覺到兩手之間的一開一合猶如抱著一個圓球。
全身上下有氣運貫全身四肢暢達由此可見.太極拳站樁可以調節人的呼吸.對於人的內功有很大促進提升作用。
第二、太極拳站樁能夠增強練習者身體抗擊力的作用
在太極拳站樁的過程中.練習者始終要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要不斷通過手與足合、肘與膝合、屙與胯合、氣與力合、意與氣合、神與意合。
協調內外三合使得全身渾圓整體之力量.然後再通過舒筋、氣血鼓盪、開骨和透肌膚等獨特訓練。能夠有效增強練習者的身體抗擊打力。
第三、練習太極拳站樁可以有效增強練習者的意念
所謂的太極拳站樁練習的意念就是指,練習者在練習太極拳站樁的過程中-必須要能夠不斷調整呼吸。
消除大腦一切雜念,假想出自己的身體 和外界事物在相互發生作用然後在身體內部發生一定的變化。
例如在聯絡太極拳抱球樁的時候練習者就可以想象 自己抱著一個圓球,如果不用力氣的話 ,就會落地如果用力的話圓球就會縮小,如果放鬆力氣的話圓球就會大由此來訓練練拳時候的用力方式。
武式太極拳的招式動作
拳法身法
太極拳是一整體運動,要求“一動無有不動,二靜無有不靜”。意欲通過整體運動,達到能夠整體發力之目的。基於這一根本要求,武派太極拳的創始人武禹襄先生就特別重視習拳的質量,基礎砸得磁實,才能有好的拳術質量。俗語云:“樹從根腳起,水自源處流。”武禹襄借鑑了李呈芬《射經》中有關身法要點,提出了《身法八要》:提頂、吊襠、涵胸、拔背、鬆肩、沉肘、裹襠、護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騰挪、閃戰、尾閭正中、氣沉丹田、分清虛實,成為十三條。
提頂
頭有提攜全身之勢,頭頂百會穴與檔部會陰穴應上下一線貫串,走架打手時,將頭頸骨豎起,頭頂百會處若有一線上提,則可領起整個身體如懸空中,神態自然,脊骨拉長,伸縮自如,周身骨節得以節節貫串,圓活靈通。能提頂,頭不求直而自直,目不求正而自正。頭直目正,頂懸身拔,左右旋轉,輕靈如意。頭為諸陽之會,精髓之海,任督二脈交會之所,統領一身之氣。提頂有益於氣血執行,氣血通泰流暢,才會有"滿身輕利"之感,始能聚精會神,專心一致,做到形如搏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靈敏莫測,變化無窮。
吊襠
吊襠系與提頂相對而言,頭頂百會穴與襠部會陰穴如有一線串,提頂可攜起全身,襠部首先給予配合,猶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繩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鬆開,臀部自然順溜,既不前挺,也不後突,襠部鬆垂,腰肌寬舒,尤如懸吊一般。如此動靜做勢,輕靈而不漂浮,沉穩而不重滯。全身產生一種虛實交相運用的彈性,發放時才能做到力整。能提頂吊襠,就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涵胸
胸區***胸口和兩肩窩***要鬆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後縮兩肩微向前合,鎖骨胸骨和胸肋肌肉鬆沉下降,有助於氣沉丹田。郝月如先生說:“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氣。”如不能涵胸,氣易上湧,影響呼吸通暢,精神緊張,故要涵胸。但涵胸不是凹胸,習者應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拔背
簡言之,拔背就是將脊骨自然豎起?***肩背肌向下鬆沉不可緊張***,在於改造人體脊柱後天形成之彎曲,以求人體後天缺乏運動部位有所動作。前能涵胸,後能拔背,周身動作才能協調一致,發放時脊柱才能如弓一樣產生彈力,才能“力由脊發”。
鬆肩
肩關節要放鬆舒展,既不要“聳肩”,端起肩頭,也不可肩關節向裡過於收緊,使肩頭僵滯。肩鬆則臂活,力才能達於梢節。與人相觸,接觸點要沉,肩肘關節要鬆,才能控制對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鐵。鬆肩之同時,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貼身。“腋半虛,臂半圓”,兩臂才有彈性,既不?會被人壓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沉肘
肘關節常有下沉墜落之意,不可上揚高抬。肘沉則臂縮,肩才能鬆;肘舒則臂長,力始達於指尖;肘裹則氣聚,身勢趨於縝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撐,撐則勁整,多用於以肘擊人。
鬆肩、沉肘,二者關係十分密切。肘不鬆垂,肩頭必然聳起;肩不能鬆,肘端也易隨之上抬。氣血就會阻塞了肩、肘關節部位,影響勁力暢通於掌根及指端。肩、肘關節僵滯,走架固然難以輕靈圓活,與人推手更易為人所制。
鬆肩、沉肘做得好,有益於涵胸、拔背之順利完成;鬆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