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業的凝聚力
領導者的工作物件,首先是團結人和用好人的問題。人才起用和人心順逆,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人心所向,無往而不勝;人心所背,則會一事無成。作為領導,必須善於用人、管人,努力凝聚人心,調動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構建和諧企業。那麼,身居帥位,如何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呢?本文從八個方面談談提高企業凝聚力的領導藝術。
一、克己奉公,以德服人領導者要公正廉潔。
優秀的人格力量最能產生自然影響力,要求別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遇到名利分配問題,要“壓裡圈,門前清”,員工最煩那種遇事先為自己打算的主管,員工們最瞧不起見小利而忘大義的領導。廉能生威,儉可養德。孫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身為領導者本身光明磊落,率先垂範,自然會折服人心,有威望和號召力。領導本身硬,屬下就少次品。這是企業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否則,認為權力萬能而不修德政,員工就會像敬鬼神一樣敬而遠之。
二、深入實際,慎思明察做人的工作,首先必須洞察人心,明辨是非曲直。
要達到這一點必須聯絡群眾,深入群眾之中,滿腔熱情地細心傾聽員工的呼聲,對員工情緒和下面的意見要了如指掌,然後,說話處事解決問題才會有的放矢,才能對各種思想癥結藥到病除。一句話,只有與夥伴以及屬下員工建立起魚和水的關係,開展起工作才會遊刃有餘。
三、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善用人才和善於決策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所應具備的才能。
凡是成功的領導人,無不是在虛心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慎重決策的人。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的故事,對每個領導都是很好的啟示。日常工作中,儘管我們禪精竭慮,仍難免出漏誤。要想在工作中減少失誤,領導者必須善聽逆耳之言,聞過則喜,叢集智擇善而從之,即可裨補疏漏,同時又可打通各種淤滯,這樣自然會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否則,獨斷專行,閉塞言路,員工積怨難舒,後果必是離心離德,企業一盤散沙,最後走向衰敗。
四、任人唯賢,才能相宜為帥者善用兵,為官者善用人,這是傳統的領導準則。
所謂善用者,主要是指選賢擇能,使人盡其才,才當其職,以及內不避親,外不避仇,廣開人才之路。領導慧眼識才在先,任才以專和專職相宜在後,還要做好各種人才的配合與協同工作,事業才會興旺發達。否則,如果任人唯親,或才不當位而有志難抒,或庸才充位而智士受壓,結果必然是混亂“朝綱”,人心喪失,事業無成。
五、陟罰臧否,一視同仁領導者處事對人必須出以公心,是非明確,賞罰分明,讓優劣各得其所而上下有序。
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使受賞者知榮而進,再接再厲,盡心竭智;使受罰者知悔思過,口服心服。這就是調動廣大員工積極性的基本方略。反之,如果領導者對親者、近者、信者和賄者一路綠燈,無事不順;而對下層的平民,總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或是見個野兔必開槍,碰上老虎躲一旁,那樣的結果必然是智者慢而愚者亂,事業難展。
六、審時度勢,寬嚴不誤歷史上的周文王與周武王倡導治國要寬嚴結合和恩威相濟,以後歷代治國者無不把“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奉為安幫定國的基本方針。
今天,我們管理企業,領導員工,也應該借鑑這一點。無規矩不成方圓,無節奏不成旋律。領導者要善於審時度勢,掌握好事態發展的尺度,該嚴就嚴,該寬就寬。西蜀劉璋在位,法度馳漫無力,“善善不能上,惡惡不能去”,民心渙散。後來經諸葛亮治理,嚴肅法紀而成化。秦政苛酷無道,民怨鼎沸。劉邦入關,約法三章,因勢而懷柔,深得民心。這些都是歷史上的鮮明例鑑。任何一個單位或任何一項事業,都不會是一江平水不起浪的,事態進展總會有新情況、新問題,都需要不斷地調整,不斷地理順它,或寬容而暫順之,或嚴肅而立治之,只要寬嚴合勢,必收立竿見影之效。
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們的民族是個重感情的民族,我們的員工大多數也是理智的員工。
成功的領導者,都懂得以理寓情,以情感人的領導藝術。在工作中,切不可小看感情投資,尤其是在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戰略中,感情投資對人才xuexihr的發揮和人心的歸向常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義***理智性同道之義***結知音情***協作之情***結友,常常能形成一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雪中送炭的關懷,解人急危的幫助,常令人終身難忘,排解鬱怨的談心和理解,可以讓人情感相投。歷史上,漂母一飯,令韓信終生難忘,其可貴處自然不是這飯本身,而是蘊含其中的一片真情。吳起用兵,士卒力戰不退,視死如歸,這不是他用鞭子驅趕的結果,而是他與將士“同衣食,共勞苦”的作風感人。忠誠、熱情和創造力是需要領導人用赤誠真摯的愛心去培養,去激勵的。真情所致,眾心所歸。“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領導聯絡群眾,群眾貼近領導。領導把真情傾注在員工身上,員工會把熱情奉獻給事業。高明的領導人,絕不會忽略用愛的情絲去聯結眾心的。只有會尊重人,會關心人,會理解人,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各方面人的積極性。得人心者,得天下。治國如此,治企業也是如此。
八、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明君主世,英賢聚應”,是說具有雄才大略而又陰敏睿智的人主政,各方面的人才會自然地湧現。
因為賢能志士都有懷才求誠的共性。有所作為,大展身手才是他們的第一需要,至於錢財之求,常在其次。漢有劉邦,而會湧現出蕭何、張良、韓信和陳平;蜀有劉備,而後孔明出山,龐統來歸,更有關、張、趙、馬、黃生死與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有唐代李世民,明代朱元璋,他們身邊群雄會聚,同氣相投,一批頂天立地的漢子,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這些事例無可辨駁地證明領導者自身的素質和才幹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魅力。不論是哪個臺階上的領導人,不具有寬巨集的性格,雄厚的學識和縱橫捭闔的指揮才略,都難得到賢俊之士折服,因而也就達不到招引人才的效果。沒有吸引人才魅力的領導人,不是不學無術之輩,必是淺薄無德之徒。欲知其人,先察其友,庸才當權,在他的周圍,保準會出現一幫能吃會玩,胸無點墨,乞巧乖張的奴才。雄才引來賢才,庸才愛用奴才,這也是一種“桃李不言”效應。
總而言之,打鐵必先本身硬。領導者自己具有好的品德、才能、氣質、學識和性格,才是衍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根本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