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楞次定律教學反思

  “楞次定律”是高一物理電磁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教師講完直接內容後需要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節課,我嘗試的探究課強調的是學生的一種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具體到探究課的設計,我在強調“過程性”的前提下總體上把握好了這樣幾個環節。

  1、 激發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構建情景,引出問題,用複習已有的知識或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事件引出問題進而讓學生去發現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產生強烈的求知衝動:“我想要學習。”

  2、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我讓學生在實踐中努力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尋求規律。強調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才能創新,讓學生“參與”,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手段去了解、學習許多新的知識,並在課堂上向老師發問。這一來,教師做起來就難多了。但是再難,也要給學生這個機會。今天我們教師確應具有轉換自身角色的緊迫感。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交流,共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參與、全面發展。

  3、 促使學生用心體驗

  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努力運用假設猜測、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去獲取知識,更去體驗發現規律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這種體驗的不斷沉積,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他們一種能力——學力。當然,僅僅強調第二環節中的參與,一堂課或許也會非常熱鬧,但熱鬧的下面卻可能會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我想說:參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實實在在地體驗過程才是探究課所要達到的更高境界。當然,在這裡還要再次強調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參與體驗中,將學生動手實驗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將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認識——實驗結果可信,媒體演示直觀,讓學生能夠更熱情地參與,同時更真切地體驗,以此給學生創造一個舒適、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之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4、 激勵學生在發現規律後不斷探索

  我還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一種發現新問題的習慣。學生時時獲取,又不斷有所發現: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大概就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迴圈狀態吧?

  當然在這節公開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創設情境問題上,要放在能激發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上;在知識模組的時間安排上還要更合理些;在課堂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摸索。而且我覺得在探究過程中,關鍵還在於體現其“重過程”的核心要求。還要應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大膽地放開,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快樂與艱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總之,我覺得探究課中的環節,環環相扣,互為依存。同時各環節又都有其追尋的目標,有新意;學生參與講究“全”:要讓全體學生參與,更要讓每一位學生全方位的參與;用心體驗強調“細”:要慢,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要引導學生仔細,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同樣重要;獲取規律後力求“變”:既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規律,更要培養學生髮現新問題的能力。這四個字“新、全、細、變”或許就是探究課眾多模式當中的一種了。

  高一物理楞次定律知識點

  楞次定律公式:E = vBL ***v為杆在磁場中移動的速度***

  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還可表述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反抗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可以用來判斷由電磁感應而產生的電動勢的方向。它是由俄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發現的。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具體體現。

  正如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學領域的慣性定理,楞次定律正是電磁領域的慣性定理。勒夏特列原理、牛頓第一定律、楞次定律在本質上一樣的,同屬慣性定律,同樣社會領域也存在慣性定理。這再一次印證了馬克思關於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論斷。

  高一物理楞次定律記憶口訣

  相見難,別亦難

  怎訴這楞次定律

  我變化磁通

  他阻礙更堅

  只怨這電磁感應

  道不盡增反減同

  默默地來拒去留

  物理事能量總守恆

  且看切割又有右手判

  變化矣,阻礙矣

  從今後感應電流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