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美國教學設計

  教案是七年級地理教師為學生的學習而設計的一種預案。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設計

  美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美國的自然環境特點和移民國情。

  2、美國農業生產的佈局與特點。

  3、美國的工業佈局及高科技的特點。

  4、美國對世界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二***能力目標

  1、運用美國的地形圖、氣候圖和農業帶的分佈圖,揭示地形、氣候兩個要素對美國農業分佈的影響。

  2、運用美國的礦產資源圖以及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揭示礦產資源對美國工業區的影響。

  3、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什麼促進作用。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

  2、通過學習美國對世界資源的掠奪和環境的破壞,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二、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教學重點

  美國的位置範圍、地形、氣候、農業生產特點、工業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二***難點

  1、揭示美國農業帶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的關係。

  2、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3、認識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世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三***教學突破

  1、利用地圖說明美國的位置、範圍、地形、氣候等自然狀況。

  2、利用圖表等資料,說明美國的工、農業生產特點以及種族的構成。

  3、使用美國的地形圖和氣候圖,揭示美國農業帶的分佈。

  4、利用數字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5、使用柱狀圖和有關數字資料,引導學生討論、認識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世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三、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世界政區圖、美國的地形圖、美國的氣候圖、美國的農業帶***區***圖、美國的工業區與主要城市圖、美國的礦產資源圖、相關圖片、課件等。

  ***二***學生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理圖冊,收集華人對美國的貢獻的材料和美國工業品的品牌等。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一、移民國家

  1.導人新課。

  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踏上西半球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透過美國和巴西,瞭解美洲的自然風貌、經濟特點和人們的生活風俗等。

  創設情景:請大家先看一段錄影***播放美國街頭遊行隊伍錄影片段***,看看在美國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膚色的人?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說明美國是一個由各種人種構成的移民國家。***

  總結:美國建國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板書:移民國家。

  2.你所熟悉的美國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國家或大洲移民的後裔?***華盛頓:美國人。愛因斯坦:德國猶太人。楊振寧、李政道:中國人。喬丹:非洲人。***

  3.閱讀教材81頁圖9.2“美國的人種構成餅狀圖”,看看在美國什麼種族的人口最多?

  ***白種人佔84%,最多;其次黑種人佔13%;其他佔3%。***

  4.閱讀教材81頁2題中印第安人、黑人和華人的對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對話反映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個什麼問題?對此談談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國社會中,黑人、印第安人和華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國存在種族歧視問題。美國政府總是以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而自己國內的種族歧視問題卻始終解決不了。***

  板書:種族歧視。

  5.情景教學。

  ***1***展示唐人街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2***展示華人在美國工作、生活的資料。

  問:華人對美國的建設都有哪些貢獻?

  ***西部開發,修築鐵路;科學界獲諾貝爾獎的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航空領域有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

  板書:華人的貢獻。

  6.過渡:有眾多的中國人生活在美國,那麼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其他自然環境與中國有哪些異同?

  二、農業地區專業化

  1.導語:要了解美國的農業狀況,首先來了解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其中決定氣候條件的因素主要是緯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區圖。

  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臨國位置。***美國位於西半球的北溫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3.除了本土外,美國海外的兩個州分別位於什麼位置?屬什麼溫度帶?***阿拉斯加,位於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於北迴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屬熱帶。***

  4.展示美國國旗。

  問:你知道美國國旗的含義嗎?***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藍色星區內,一共有50顆白色五角星,他們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星區以外還有13道紅色白色相間的條紋,他們又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塊英國殖民地。***

  5.展示美國的氣候圖。

  引導:美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三面環海,對氣候影響非常大。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有哪些氣候型別?最主要的是哪種?***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溫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

  6.展示美國的地形圖。

  同學們,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洛杉磯、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聖勞倫斯河和五大湖。

  問:美國的地形有什麼特點?哪種地形面積最大?***美國的地形東西高,中間低,即:西部為山地,中間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積最大,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

  7.引導。

  由緯度位置可以推測到光熱資源。

  由平原面積可以推測到耕地資源。

  由海陸位置和河、湖佈局,可以推測出水資源。

  試按以上思路,分析、歸納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美國本土大部分位於北緯30º-50º之間,光熱資源豐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佔全國總面積的—半;耕地面積廣大,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主體部分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水氣可以深達內陸,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於南北,為灌溉和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8.過渡。

  美國作為農業大國,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還有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圖片。

  展示材料.2:美國從事農業人口,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卻耕種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國,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76個人,比世界每個勞動力供養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問:以上資料說明了什麼問題?***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

  板書:生產過程的機械化。

  9.美國農業在地區分佈上具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 ***地區生產專業化,形成了一些農業帶***區***。好處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便於推廣農業技術。***

  板書:地區生產的專業化。

  10.展示“美國農業帶的分佈”圖。

  問: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主要形成哪些農業帶***區***?並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帶:位置偏北,氣候冷溼,適宜牧草生長,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

  小麥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乾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緯度低,夏季氣候溼熱。

  11.展示“美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佔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圖表。

  問:美國有哪些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玉米、小麥、大豆、棉花***

  12.小結:美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小結

  通過閱讀圖表,查閱資料,合作討論,我們理解了美國的移民國情,瞭解了美國的位置範圍。農業生產中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專業、高效的生產特點,值得我們借鑑。

  初中地理教學人文地理分析

  目前我國初中地理的教學存在著缺乏專業性的教師,以及缺乏課外實踐等等問題,在此情況下初中地理教師對初中地理的教學存在著不夠全面的問題,在此情況下,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不僅僅要認識自然地理的相關知識,也要對人文地理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和認識,只要在此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形成人文地理知識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人文地理的認識,本文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學習認識認識人文地理,從而發掘出如何從初中的簡易知識得出對人文地理的認識。

  1.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人文地理

  初中的地理教學主要是集中對基礎的地理知識的認識的基礎上,初中地理教學很大程度上是作為高中地理知識的一次過渡,為此,如何實現初中地理知識的更加有效地涉及其人文地理知識,讓學生對人文地理知識有著基礎的認識和了解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在目前的初中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在此基礎上,很難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較為直觀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需要讓初中地理知識在不斷涉及自然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要將人文知識滲透進去,從而達到讓初中學生認識和學習人文地理知識的作用。例如,在介紹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的自然氣候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由於自然氣候的炎熱導致夏季酷熱難耐,因此沙烏地阿拉伯人穿白色的大褂,由於白色反光,不吸熱,從而沙烏地阿拉伯地區很少有人穿黑色,同時,白色的長褂是由於其中午的太陽十分炎熱,如果裸露面板容易導致晒傷,因此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的居民多是穿白大褂,這樣的介紹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把握到當地的氣候特徵,同時也可以有效地讓學生了解到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這是十分重要的,由於在學習中不少老師對當地的介紹存在著生硬介紹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失去對其知識的瞭解和分析,因此在學習中同時要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環境,由於不同地區的人文環境是不同的,換句話說,自然環境是與人文環境息息相關的,兩者是無法脫離開來,單獨去認識的。因此在進行初中地理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注重自然地理知識與人文地理知識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交流,從而讓學生不用割裂的眼光看待問題,而是可以將其兩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同樣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對其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際上的探討與應用,在這一實際情況下,在課堂中教師提出“面對黃河氾濫造成的洪水要如何防治”這一問題就需要進行合理的分析,由於當地的環境的不同僅僅依靠植樹是不成熟的,由於樹木的生長週期比較長,而且在樹木生長的過程中洪水的泛濫依舊會爆發,甚至會將所種植的樹木給沖走。在此情況下,學生進行分析必須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自然環境,就單單拿種植樹木來說,也是需要根據當地的物種結構分析的,柳樹對水的需求很大,雖然有很好的固定土壤的作用,但是黃河處於北方,北方的土壤乾旱,而且經受洪水的反覆沖刷其中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其實已經大量流失,在這一情況下,要有效地治理洪水同樣也要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這一種提問,可以在不斷地鍛鍊學習對待問題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其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初中地理教學學習人文地理

  地圖資訊是一個很好的認識工具,由於初中的學生的空間概念還只是處於一個初步啟蒙的階段,因此在此階段要如何實現和完善學生的印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此階段下,地圖資訊所表現出各個地理環境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區別性,對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習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為此,在進行學習中,老師可以藉助地圖來進行標註和進行有效地分析,從而讓學生加深對地圖的印象以及加深學生的實際空間概念和認識。同時由於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的時候,它同樣也是不斷向學生介紹新鮮的知識和新鮮的環境的,因此,在進行初中地理知識教學中,不得不說,初中地理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由於在其中各種環境之間的區別導致教師不能使用單一的環境解說和介紹,同樣要根據不同環境的區別進行講解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求知的慾望,例如:在進行學習中,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環境也導致生活習慣的不同,中國人生活在溫帶,由於長期的生活環境導致中國人喜歡群君的生活,由於中國人口密度大,導致城市的不斷龐大。而美國地廣人稀,導致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空間的擴大。

  結束語:

  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學習認識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識在新課標的課程改革趨勢下的一種必然,由於地理知識它不僅僅是隻是停留在書面之上,它同樣需要學生進行實踐的一種知識體系,因此學生在人文地理的學習中,會逐漸認識待到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本質上是一個整體的形式,其中的知識體系是不斷地完善的,在此基礎上,對人文地理知識的認識同樣也是對地理知識的完整性和多樣性的一種認識,只有根據此才能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從而減少在認識上的誤區,讓學生將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緊密相連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起到為學生高中地理的學習的鋪墊以及打牢基礎的作用,從而實現了對地理學科的學習。

  作者:吳娟 單位:江西省贛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