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印度教案

  地理教案在地理教學系統中起到主線貫穿的作用。這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範文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國、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及世界農業大國,人口、民族、種族複雜;

  2、根據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分佈圖,初步學會分析南亞地區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及其影響;

  3、通過分析印度地形、氣候圖及農作物種類分佈圖,分析印度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4、通過講述印度獨立前後的經濟概況,使學生認識到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瞭解印度工業的發展狀況及主要的工業區。記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瞭解印度的人口壓力,使學生認識到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

  教學建議

  關於“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亞面積和人口第一位的國家,所以其自然條件與南亞的差不多,為了避免重複,本節重點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徵。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古代印度的疆域與現在的印度疆域不同。為避免將地理課上成歷史課,重點從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築、物產、宗教與語言等方面闡述。

  在“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部分,主要側重農產品的分佈自然條件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分析印度經濟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人口過度增長對農業生產的壓力,辯證的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對於“發展中的民族工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印度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同時明確工業的發展與自然條件也是密不可分的。進而瞭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農業歷史悠久,礦產資源豐富,有發展經濟的良好條件,但是隻有在獨立後經濟才有較快發展,成為發展中國家中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

  關於“印度”的教法建議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觸到的第一個世界文明古國,首先應使同學瞭解文明古國的含義,瞭解印度燦爛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可佈置學生提前查詢資料進行演講,或通過媒體資料介紹印度的文化、藝術、建築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了解印度的近代歷史狀況,為後面經濟發展打基礎。

  對於印度的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部分,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1、分析印度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2、讀圖分析印度農業生產的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歸納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國,閱讀人口增長曲線圖,得出人口增長過快對農業生產壓力大

  對於工業生產與主要的城市,可以採用談話討論法,重點培養觀察、分析“礦產資源和工業分佈圖”的能力:

  1、印度有哪些工業部門?

  2、印度工業區主要分佈何處?為什麼?

  3、主要的工業城市有哪些?

  4、歸納表格

  關於“印度”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教學難點】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用具】印度景觀圖片;印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農作物分佈圖;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印度景觀圖片***也可為相應的投影片***,這是哪個國家的?

  ***板書***第二節 印度

  ***提問***談談你對印度的瞭解

  ***學生自由回答***

  ***總結板書***

  一、世界文明古國

  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民族與宗教

  ***引申提問***世界上的文明古國除了印度外,還有哪幾個?大家知道這四個國家位置上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嗎?***課外知識—緊鄰大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注意總結***農業—生活—交通

  ***承轉***印度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對環境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地形和氣候兩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為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及不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光熱***位於熱帶,光熱充足***、水***降水適宜較好,多就澇災少就旱災***、土***土地肥沃,廣闊的沖積平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提問,出示印度農業分佈圖***

  印度主要農作物有什麼?

  根據地圖及所學內容分析農作物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等因素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分佈有著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業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板書***二、農業生產與人口壓力

  1、農業發展的條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農作物

  分 布

  與地形、氣候關係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水稻需水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小麥棉抗旱能力強,棉花後期生長需更多光照,這些地區光照足,降水較少,地勢和緩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東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較好的低山

  黃麻

  恆河三角洲

  地勢低平,氣候溼熱

  ***提問***印度是個農業大國,但是糧食出口較少,請分析原因?

  ***出示印度人口增長曲線圖***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人口增長太快,數量巨大,急劇增長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對農業生產構成很大的壓力。

  ***引導討論***如何解決人口與糧食的矛盾?***開放性問題***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技種田;提高單產;培育良種;修水庫等等

  ***板書***3、人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歸納板書***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印度

  一、文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農業發展的條件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人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關於“印度”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印度的主要工業區及其中心城市

  【教學難點】印度的主要工業區發展的自然條件

  【教學用具】印度農作物分佈圖;礦產資源的分佈與主要工業區,印度城市的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印度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加之它的礦產資源豐富,印度具有發展經濟的有力條件,但由於長期遭受英國殖民統治,資源被大量掠奪,經濟落後。只有在印度獨立後,不僅農業得到了發展,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在印度已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工業化較發達的國家之一。

  ***板書***三、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提問***一個國家的工業建設對哪種自然條件要求較高?***礦產資源***

  ***展示印度礦產資源和工業的分佈圖***

  ***提問***印度有哪些礦產?

  這些礦產主要分佈在哪裡?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業部門?

  ***學生回答***教師注意總結: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經濟發展畸形,只有採礦業、紡織業比較發達。獨立後,印度重視培養科技人員,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了民族工業。其中電力、鋼鐵、機械工業發展迅速,核能、電子、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印度正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向工業—農業國轉變。

  ***提問***印度鋼鐵工業主要分佈在什麼地區,為什麼?

  ***展示印度農作物的分佈圖***

  ***引導學生思考***印度的棉紡織工業和麻紡織工業主要分佈在什麼地區,為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進行歸納***農礦產品與工業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用表格表示,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工業部門

  分佈

  與原料產地的關係

  鋼鐵工業

  德干高原東北部

  煤、鐵、錳豐富,礦區鄰近

  棉紡工業

  孟買

  靠近最主要的棉產區

  麻紡工業

  加爾各答

  地處黃麻產地

  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到孟買、加爾各答、新德里三個城市,確認這三個城市在圖中的準確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觀圖片,簡要介紹這三個城市的基本情況。

  ***教師歸納板書***

  ***複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工業發展條件

  主要工業部門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

  關於“印度”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教學難點】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用具】相關的印度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在人類漫漫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外,另外三個是:埃及、古巴比倫、印度***也可提問學生***。這四大古國創造的絢麗多彩的文明是人類不可多得的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

  ***提問***印度從位置看,位於南亞次大陸上,與我們相鄰,那麼大家對這個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國家瞭解多少呢?

  ***學生聯絡實際回答***

  ***教師總結***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但是在18世紀,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從此遭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直到1947年宣佈獨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國。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傳統,比如它的飲食和服飾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課件***世界文明古國

  ***承轉***在印度有一種動物受到特別優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種動物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經,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簡要介紹印度是一個宗教複雜、民族眾多的國家***

  ***課件展示***印度地形圖、印度氣候型別圖

  ***承轉***一個國家要想社會安定及不斷髮展,必須要有穩定的農業生產作為保障,而農業對環境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地形和氣候兩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為從地形及氣候兩方面看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及不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進行總結

  ***課件展示******土地肥沃,廣闊的沖積平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於熱帶,光熱充足***

  ***降水適宜較好,多就澇災少就旱災***、

  ***課件展示印度農業分佈圖及降水量分佈圖***

  印度主要農作物有什麼?它們的分佈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分佈有著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業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承轉***印度是個農業大國,但是糧食出口較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原因?

  ***展示課件***印度糧食人口對比表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人口增長太快,數量巨大,急劇增長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對農業生產構成很大的壓力。

  ***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人口與糧食的矛盾?

  ***教師總結***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技種田;提高單產;培育良種

  ***新課結束,複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印度

  一、文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農業發展的條件

  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

  探究活動

  利用課下時間收集資料,在課上任選一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1、收集印度有關的資料,介紹印度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等內容,辦一個知識競賽或表演。

  2、討論:人口對印度經濟發展的有利與不利是什麼?

  3、上網收集印度與巴基斯坦有關克什米爾地區的爭議的原因,關注二者之間關係的發展對世界和中國影響。

  七年級地理鄉土地理的滲透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絡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於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策略

  1.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2.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一些地理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實際野外考察,帶領學生去本地能夠利用的地理資源,在野外考察過程中結合實際地理情況為學生講授地理知識,能夠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並在考察時,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進行實踐活動。

  3.指導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充分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和技能,以環境和發展等問題為中心進行鄉土地理調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

  三、結束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於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作者:向國友 單位:銅仁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