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政治第七課所有知識點

  有諺語云“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促使人的成長和發展,使人受益終身。要讓自己掌握良好的學習八年級政治知識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1. 財產歸屬劃分?

  答:按照歸屬劃分,屬於個人、屬於集體、屬於國家。

  2. 公民個人合法財產包括的內容?

  答:根據法律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3. 財產所有權的含義?

  答: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觀:在我國,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觀:佔有權,指的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的實際控制權。

  觀:使用權,指財產所有人根據財產的效能何用途加以利用,以滿足自己需要的權利。

  觀:收益權,指財產所有人在其經營、使用的財產上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

  觀:處分權,指財產所有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處理其財產的權利,即財產所有人決定其財產命運的權利。

  4. 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意義?

  答:公民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直接關係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衣、食、住、行,是實現公民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對於維護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勵其積累財富、創造財富,具有重要意義。

  觀:我國法律明確作出國家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規定。

  觀: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5. 觀:我國的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重要武器。

  6. 觀:我國的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觀:我國制定、運用多種法律,採用各種不同方式,有效地保護著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7. 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該如何去做?

  答: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應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確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極其重要。它是實施法律規定的其他各種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方式的前提。當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時,我們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所有權。另外,當我們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拒不返還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令不法佔有人返還原物。當我們的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已經損害或者滅失時,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當其違法實施沒收財產的行政處罰,違法採取行政強制措施時,當事人以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

  觀:造成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壞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8.什麼是被繼承人?

  答: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稱為被繼承人。

  什麼是遺產?

  答: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稱為遺產。

  作為遺產必須具備的條件?

  作為遺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其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其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

  9.繼承人的含義?

  答:法律上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稱為繼承人。

  繼承權的含義?

  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

  繼承權,指的是繼承人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血緣關係、婚姻關係、扶養關係。

  10.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

  答: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11.繼承權的實現方式?

  答:依照我國繼承法,繼承方式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

  12.什麼叫做法定繼承?

  答:法定繼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範圍和繼承順序,又由法律直接規定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

  13.什麼叫遺囑繼承?

  答:遺囑繼承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方式。

  觀: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獲得遺囑中指定的遺產,不屬於遺囑繼承。

  觀:受遺贈人獲得遺贈的遺產,受我國法律保護。

  14.互諒互讓協商解決繼承問題?

  答: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的精神,是中華傳統美德,應該相互關愛、相互尊重、相互寬容。在遺產繼承中,除了要嚴格遵循法律規定外,還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道德。

  15.未成年人享有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答: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16.運用法律武器維護繼承權?

  答: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害時,不要忍氣吞聲,要增強維權意識,要學會依靠社會力量,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17.智力成果的含義?

  答: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

  18.智力成果的作用?

  答:知識和智慧是無形的財產。人類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發明創造以及其他創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顯其重要性。給予創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是對創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勵。

  19.智力成果權包括的內容?

  答:智力成果權,也稱智慧財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商業祕密等。

  20.觀:公民創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限制,享有智慧財產權當然也不受年齡限制。

  觀: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榮譽權不受侵犯。

  觀: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求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

  21.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如何去做?

  答: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2.不侵害他人智力成果?

  答: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一***

  消費者的權益

  1. 什麼是消費?

  答: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這既包括吃飯、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消費,也包括滿足精神文明需要,如看電影、唱卡拉OK、旅遊等。

  什麼是消費者?

  答:當我們購買商品或享用服務時,我們便成了消費者。我們選擇、購買商品,等於對市場上的商品及其經營者投票,因而對於經營者來說,顧客就是“上帝”,消費者決定著商品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

  觀:消費者決定著商品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

  2.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係?

  答:在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係中,經營者處於有利地位。消費者處於不利地位。

  3.消費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處於什麼地位?

  答:消費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充當最後購買和消費的角色。消費包括物質消費、精神消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這既包括吃飯、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消費,也包括滿足精神文明需要,如看電影、唱卡拉OK、旅遊等。當我們購買商品或享用服務時,我們便成了消費者。我們選擇、購買商品,等於對市場上的商品及其經營者投票,因而對於經營者來說,顧客就是“上帝”,消費者決定著商品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

  4.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義?

  答: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5. 消費者享有的權益?

  答:消費者應當享有安全權,消費者應當享有知情權。消費者應當享有自主選擇權。消費者應當享有公平交易權。消費者享有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九項權利,

  6.《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內容和作用?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並參照國際立法慣例,明確規定我國消費者享有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九項權利,同時規定了經營者的十項義務。集中提供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依據。規定了切實可行的多種法律手段,用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懲罰不法經營者。

  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供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依據。

  7.消費者應履行哪些義務***消費者在消費時自身應注意些什麼***?

  答:法律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作為消費者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維護市場秩序,座右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到商場購物,態度要謙和,說話要有禮貌;選擇商品應事先考慮好,以免耽誤其他顧客購物;對營業員的優質服務英表示謝意;維護生產經營者的正當利益;等等。

  8.增強自己的判斷力和選擇能力?

  答:在現代社會,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

  觀: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9.怎樣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答:在現代社會,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煉就“慧眼”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需要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有關商品、服務、市場以及消費心理等方面知識,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如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消費者維權的途徑等。我們自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鬥爭。

  10.樹立維權的意識?

  答:在交易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保持應有的警惕,儘量不給不法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在侵權行為發生以後,我們則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受到懲治。

  11.維權的途徑?

  答:經營者不依法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致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時,消費者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使問題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觀:經營者不依法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致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時,消費者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使問題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二***

  我們崇尚公平

  1. 對公平的不同理解?

  答:公平是我們社會生活追求的一個主題,不同的個體,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2. 觀: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公平是得到自己該得的,公平是分擔自己該做的。

  3. 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答: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到的利益。

  4. 失去公平的嚴重後果***危害***

  答:人們在社會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對待,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就會感到冤枉、氣憤,甚至導致報復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導致彼此關係惡化,合作難以為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觀: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能夠使人們穩定、持久地進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實現這一點。

  5. 公平對社會、個人發展的作用及重要性***為什麼要追求公平***

  答: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6. 沒有絕對公平?

  答: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公平總是相對的。

  7. 對待不公平現象的正確做法***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維護社會公平***?

  答: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於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鬥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觀: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見到不公平的現象採取什麼態度和行為,反映出我們的精神境界。

  8. 在公平合作中,我們應怎樣承擔自己的責任?

  答: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穫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