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知識點概括

  期末考試即將到來,同學們要如何準備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課文理解

  1、《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裡。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這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文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移和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記敘。文章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還有一條內在的暗線,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文中具體寫了四件事,從不同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1***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表現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2***為“我”改正解剖圖,體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3***關心解剖實習,表現藤野先生對“我”的學習一直關心、一直惦記,既熱情,又誠懇。

  ***4***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表現了他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文中還有白描的手法來勾畫人物的特徵。

  2、《我的母親》作者是學者胡適。文章選自《胡適自傳》。胡適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這篇文章寫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表現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從全文來看,課文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事: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寫母親作為後母當家之難,主要寫了三件事:

  ***1***如何在除夕之夜對付敗家子大哥的債主,表現了母親寬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2***如何與我的大嫂、二嫂相處和如何對待他們妯娌之間的矛盾。這件事表現了母親容忍、溫和的性格。

  ***3***寫母親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氣,直到叫那個說了不負責任的話的五叔當面認錯賠罪才罷休。這件事表現了母親“剛氣”的一面。因此在為人方面,母親具有克己謙讓,寬容善待,和睦仁慈的優秀品質。

  3、《我的第一本書》選自《文化名人憶學生時代》***下***,作者牛漢。文章從一位詩人來訪談起,自然引出話題,既點明“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又表明這第一本書在我人生中的分量。這人生中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我的第一本書”也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4、《列夫•托爾斯泰》節選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的無限崇敬與讚美之情。文章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

 

  5、《再塑生命》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本文敘述了莎利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望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裡,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古文知識

  1、《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家。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文章先總敘了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然後轉入對山之奇、水之異的描寫。觸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在寫法上,運用了駢體文的體式,全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

  2、 《五柳先生傳》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又名潛,東晉著名田園詩人。本文是作者託言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全文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文章在寫法上有較突出的特點,即:多用否定句,語言樸素洗練,內容看似平淡,實則蘊含深刻。

  3、《馬說》選自《韓愈文選》,作者韓愈,唐代文學家。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寄託了作者為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寓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治者。

  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自《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學家。這篇文章是作者給同鄉後學的臨別贈言。在文中,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勉勵後生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5、《詩詞曲五首》中,《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是唐代的劉禹錫,這首七律詩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進取精神。

  《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這首七絕借赤壁之戰這則歷史故事,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過零丁洋》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這首七律表現了詩人憂國之痛和捨生取義,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的作者蘇軾,宋代文學家,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思念手足,心情鬱悶惆悵之情,但以樂觀曠達的情懷作結。

  《山坡羊•潼關懷古》作者張養浩,元代散曲作家。這首曲表現了作者關心百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古詩文默寫***需要熟記背出***

  1、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一詩中,運用比喻表現宋朝國勢危亡、個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舊風飄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揭示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山坡羊•漳關懷古》中以精闢的議論,揭示封建統治與人民對立的句子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與孟子“捨生取義”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這一名句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望著明月遙祝兄弟平安,現在人們也常常用來祝福親友的詞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馬說》一文中揭示千里馬被埋沒原因的句子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過零丁洋》一詩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概括封建社會本質,寄寓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強烈遣責的名句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對讀書問題發表的獨到見解是:

  好讀書,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喬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的重大影響的詩句是: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1、《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文天祥崇高民族氣節的兩句話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關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調歌頭》中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願望的詩句是: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